这才是刘邦连载小说灵异情缘谷

【连载】《这才是刘邦》第一章 刘家有男初长成

2017-03-10  本文已影响674人  小司空
刘邦

第一章   刘家有男初长成

奇特的出生

那是公元前年256年冬月二十四(一说公元前247年),一个寒冷的时季。楚国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沛县西)一户刘姓人家里,诞生了一个娃娃。一个在五十年后叱咤风云,并成为这个天下的主宰者的娃娃,他、就是刘邦。

那年代人口不仅是战斗力,而且还是地地道道的劳动力。一个男孩儿的诞生,按理说家里父母应该是十分高兴啊。虽然不至于放个鞭炮、全村道喜,但怎么着也得是气氛相当的活跃啊。

但是在这一家里,气氛此刻好像并不太融洽。因为似乎有人并不高兴。没错,就是男孩儿的父亲刘太公。这里咱先暂且放下为什么刘太公不高兴,先来看看刘邦的父亲为什么称之为刘太公呢?可能大家会问,这刘太公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要单独提一下这个问题呢?您请接着往下看。

在当时也是现在人们对于刘邦之父刘太公、其母刘媪的称呼之所以用太公与媪的看法大致一致。那就是太公和媪与当时的楚地方言以及对老人的敬称有关系。基本上可以类比于今天的刘爷爷与刘奶奶,那么问题便来了,刘邦的父母怎么可能只叫做刘老爷爷与刘老奶奶?

而一向严谨的太史公他老人家为什么在《史记》里这样记载呢?

我们先来看看,对于刘邦的父亲刘老爷子的名字问题,自古以来大概有三种说法比较流行。

据《索引》记载:“皇甫谧云:名执嘉。”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太公叫做刘执嘉。

这第二种说法,来自于王符。他说“太上皇(指刘太公)名煓,与湍同音。”就是说据他考证,刘太公叫做刘煓。

这第三种说法来自于梁玉绳。针对刘邦的父亲史书上只记载叫做刘太公,母亲只记载叫做刘媪的问题。他的说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下内容,在梁玉绳看来,不论是写《史记》的司马迁、还是后来写《汉书》的班固等人,他们以汉朝当朝之人的身份记载大汉的国史,怎么可能不知道大汉开国君主父母的姓名?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先不说别的,就拿刘氏诸帝来说,连自己的老祖宗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他们的面子往哪里放?

那么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以及后来撰史的班固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问题?可是二人还是将其记载为刘太公与刘媪,又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为了像其他诸帝那样为了避讳而不能直书其名?似乎也说得通。

可是问题又来了,历来都是讳名不讳姓,为什么刘邦的母亲没有记载姓什么呢?这也说不过去啊。

所以,在他看来,太公与媪,都不是真正的名字,而是因为二人身为当时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大概是由于他们的名字并不十分雅观,所以司马迁并没有记录,而是以太公与媪来代之。因此,在梁玉绳看来,几百年后的皇甫谧、王符竟然信誓旦旦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儿的写出了叫什么名字,这、又怎么可信?

好了,到了这里,大家也看出来了,这本来就是一本糊涂账。恐怕知道刘爷爷与刘奶奶的名字的,除了他们本人以外,就只有去问刘邦了。不过千百年来,刘太公与刘媪这个名字大家倒也熟悉了,没有必要计较一二。

好了,接下来咱再来看看,这小娃娃出生以后,刘爷爷为啥子不高兴了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按照史书上的说法,他被带了绿帽子。看到这里大家不要吃惊,因为你没有看错,是绿帽子,不是其他颜色的。也就是说,这娃不是他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太公同样不能忍,可又不得不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伟大的先贤太史公他老人家在《史记 高祖本纪》里明白的写着: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通,是时雷电晦暝,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什么意思呢?大致就是有一天晚上,刘邦的母亲在水泽边的堤岸睡着了,忘记了回家吃饭。刘邦之父刘老爷子颇为担心,便前去寻找。就在这时,大泽上空突然雷雨交加,颇有一副黑山老妖出山的景象。这雷来的突兀、这雨下的突然,这是咋回事儿?

刘老爷子由于担心妻子,便加快了步伐,迅速的来到了泽边。他一下子便看见了躺在那里睡着的妻子,于是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松了一口气。可是突然间,他又瞬间石化在了那里。因为刘老爷子仔细一看,竟有一条蛟龙缠在妻子身上!他揉了揉眼睛,告诉自己没有被雷电吓到,确确实实是一条蛟龙。

而此时,刘邦之母也没有闲着,她做梦与神人结合。就这样,在一场梦幻般的雷雨相伴下,二人都好像经历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醒过后,二人回到了家中。按理说事情到此也就完结了,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可谁曾想,刘邦的母亲竟然怀孕了。

于是乎“遂产高祖”。

就这样,大家也都明白这太史公他老人家记载的是怎样一件事了。此刻刘老爷子心情一片阴霾,想找回场子吧,可对方又是神,先不说来无影去无踪虚无缥缈的,就算是遇到了,自己也决然不是对手。就这样,当他面对着怀中冲着自己笑的三儿子,总是感觉心里像五味瓶打碎了那般。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大家不要奇怪,请看一份档案:

《北齐书 卷一 帝纪一 神武上》记载:

“住居白道南,数有赤光紫气之异,邻人以为怪”

什么意思呢?这段话是说北齐神武帝高欢家选址讲究,似有神灵之气,异常奇特。要么是红光散发、要么是紫气萦绕,那个年代里应该没有雾霾,而这红光紫气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定然是有神仙啊,否则的话便无法解释这一怪异现象。

再接着看下一份:

《隋书 帝纪一高祖上》记载:

“皇妣……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

这一段话说的是隋文帝杨坚出生的时候,依旧是紫气萦绕。这还不算,还来了一位河东的能人加以指点,果然是非比寻常。

第三份:

《旧唐书 本纪第二 太宗上》记载:

“时有二龙戏于门外,三日而去。”

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出生的时候,两条金龙前来捧场,在门外玩的不亦乐乎,而且还自备食宿,三天而去。

第四份:

《明史 本纪第一 太祖》记载:

“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

此一份讲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他的母亲陈氏做梦神人赐她仙丹一粒。那丹放在手心上,竟然还闪烁着光芒,陈氏吞服以后,那仙丹就好像益达一样,香气萦绕。更为不得了的是,朱先生出生的时候,整个房间里全是红光,大半夜的多次出现了光芒,邻居们看见了以后,都大吃一惊,以为是哪里着火了。

好了,暂且举到这里。因为实在太多,要是都列举完,估计得几篇子。但是大家都知道了吧,以上的人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历朝的开国皇帝。而之所以要么有龙出现,要么有香气,要么着火,也全都是为了一点,证明此人与众不同,而且还是具有神力。

为什么呢?答:政治包装也。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炒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古代的皇帝啊,若是成为皇帝之前本身地位就异常尊贵,倒也还低调一点。但若是出身相对低下来说,那就得更加的神乎其神。没办法,这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的一大基础。而且这些人的炒作比现在的人强多了。现在有的人,梦想着出名,于是乎弄出个裸奔啦,出轨了等等。名是出了,可是那负面效果层出不穷。但人家古代帝王,动辄与神人挂钩。而且其家人也是异常支持,甭管是绿帽子什么的(实际上他们也不知道),也都玩儿命的帮着孩子造势。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所以说,刘邦的这段出身描述,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添油加醋。但总之,娃娃来了,日子还得过。刘氏一家还要继续跟着时代的步伐,干自己的事儿啊。

娃儿长得不错

转眼间,小刘邦逐渐长大了,这孩子不仅个头高,因为据记载,他身长七尺七寸(秦时一尺约合现今23.1厘米),大约合现在的一米八(净身高差点不多)。而且这个相貌也是极其特别,也就是所说的“异相”。典型的安静的美男子。那么,刘邦究竟长相如何呢?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说: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长相呢?隆准的意思就是他的鼻梁比常人高了那么一点,很挺。那龙颜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看过动画片或者是电视剧。那里面龙的形象极其巧妙。只需仔细观想龙头部。刘邦同学的长相也就大致出来了。

所以想想下来。刘邦不仅高鼻梁,而且脖子长,眼睛稍大也有可能是双眼皮儿。依照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形象好像很难组合起来,可能给人的感觉是长得有点着急或者是勉强。但是在那个年代,这可就是典型的贵人之相了。更何况这是龙子啊,更是贵不可言。这还不算,接下来是刘邦的“须髯”。

但凡提起须髯,我们大家都会想到赫赫有名的武圣关公。那一副长满腮边的须髯,除了吃饭喝汤时需要注意洒上外。在古代,这绝对是判断一个人长相和气质的重要标准。给人一副稳成持重的感觉。而刘邦恰恰有着这样一副须髯。(其实也有可能是刮胡刀技术不发达或者是他太懒,不愿意刮胡子。)

所以说,刘邦的这幅长相,不错,真的不错。如果仅仅是长相奇特,那也就罢了。还有一点,那就是刘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里,刘邦和一群小伙伴去河里愉快的玩耍。就当大家准备洗澡时,一个小男孩儿突然喊道:

“呀!刘季身上有点点儿!”

于是乎大家不厌其烦的去仔细的数数,经过一番科学的论证,大家得出了一个科学而严谨的结论,此点一共有七十二颗。

了不得啊,七十二,大吉之数啊。在这之后,经过路边社的传播,一时之间,刘家小子身负异像传遍丰邑。

大家请注意,刘邦的长相可能奇特,左股也可能有黑痣。但之所以如此描述,与前文出生时一样,同样是帝王们所特有的。尽管长相颇具仙风的人有很多,但是长在古之帝王身上,那可真是不得了。这样,大家就更能信服于他,更加相信他是神的化身。事实上不仅仅是刘邦长相奇特,但凡是皇帝,就都奇特。

如梁武帝萧衍“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又如南齐高帝萧道成“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鳞纹遍体。”凡此种种,殊途同归。总之是不神奇你个七荤八素决不罢休。

不走寻常路

就这样,小刘邦一直带着传奇色彩,幸福的成长着。一转眼,时光飞逝,小刘邦已经长成大刘邦了。作为一个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的青年,在那个年代的农民家里,是时候让他承担起先人留给他的责任了。来吧,季儿,拿起你的锄头,奋斗吧!

话说回来,刘邦家中男丁还算兴旺。在他之前,还有大哥二哥,而他还有个四弟。那个年代里,各国之间动辄发生战争,百姓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像刘邦家这样一家人在一起,还有一块地,那就是很好的了。但有人就要吃饭,吃饭就要干活。但干活这件事情上,刘邦又表现出了任性的一面。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说刘邦: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妥了,这说明刘邦什么呢?不干一般人的谋生职业活,对于刘邦来说,很可能就是农活。那年代里,对于自耕民来说,农活是唯一的正务,而刘邦此举也就是所说的不务正业。起初家里人认为他排行小,有哥哥们在,就不用他了。

可久而久之,他们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啊。刘邦每天在家里要么和一群“公子哥”游走,要么就拿着自己家的东西与人结交。怎么回事儿?

据记载刘邦此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说明了刘邦此人率性坦荡,更是豪放。可谓是广结四方。颇有当世公子风范。

实际上,刘邦这样做,与当时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人物相关。便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其中,刘邦最崇拜的便是魏公子,也就是信陵君魏无忌。

战国之际,山东六国贵族为了挽救社稷危亡,广招贤士。使得养士之风盛行。而魏公子的种种作为及人格的魅力深深地影响到了刘邦。因此,自小时候起,刘邦将这种品质逐渐的体悟感会,到了现在,便付诸于实践。他人做得,我有何不可!

于是,他在外边广交朋友,而所需要的经费自然是从家里拿。久而久之,家里人便有些埋怨,认为他不务正业浪荡成性。但刘邦对此毫不在乎,他依旧整日与朋友出游饮酒,似乎是不亦乐乎。就连同村的人都逐渐的感觉到刘邦这孩子,完了。于是,渐渐地,刘邦在人们心中就积攒了一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形象。

可是人们没有发现的是,似乎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谈论刘邦更多了。也许在他们看来,现在的这种生活是千百年来不可更改的规则,任何人都要遵守,不要妄想着反抗,更不要妄想去更改。原因很简单,不按照规矩来就没有饭吃。但在刘邦看来,讨厌的东西便没有遵守的必要,更何况是在这弱肉强食的年代。

于是,淡化了耳边的流言蜚语,刘邦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而刘邦本人的名声也是逐渐的在沛县周围响起。渐渐地,刘邦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从起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一群人。

不得不说,刘邦在此时颇有一种黑白通吃的感觉。因为不仅一些乡间人士敬佩刘邦。就连当地官员也是逐渐的延伸着与刘邦成为了朋友。使得刘邦在当地十分有面子,人脉圈也越来越广。

例如日后大汉帝国重要骨干萧何曹参,都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因此似乎只要邦哥喊一嗓子,就会有很多人拼命的感觉。

至此,这个美男子似乎已经颇具领袖气质了。只不过,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也。我将以我自己的方式,来掌握我自己的命运、开创我自己的人生!

秦帝国疆域图

 【目录】《这才是刘邦》目录                         【下一章】第二章 当官了

【诚意推荐】简书连载风云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