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区块链系统技术的未来与设想
区块链系统技术的未来与设想
1 困难重重
1) 发展理念的严重分歧
区块链系统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一方面,区块链系统技术本身仅仅处于发展的开始阶段,需要大量的研究,发展和实践;另一方面,人们对区块链系统技术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目前,人们对于区块链系统的架构,构成,运行,甚至定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也就是说,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关于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发展理念存在着严重分歧。相应的,基于各自的理念,在实践中,不同的机构和个人开发出来或正在开发着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区块链系统。
区块链系统技术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特征,以及它们衍生的去中介功能,对现代社会运行系统具有潜在的颠覆性。其将颠覆的不仅仅是一个或几个企业,也不是一个或几个行业,而是整个现代社会经济系统,甚至有可能波及到现代社会政治系统。恐惧于这种颠覆性,现代社会经济系统中诸多中介性质的行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都积极介入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发展中来。它们寄希望寻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使自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继续获得既得利益。这些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对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异化。
相对于纯技术方面发展理念的严重分歧,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异化对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发展可能具有更大的威胁。事实上,互联网到目前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去中心化被异化为中心化的过程。对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异化的一个典型组织是创立于2015年9月由100多家银行组成的R3区块链联盟。对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异化的一个典型概念就是“私有链”---一个非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本质上讲非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仅仅是一种数据库而已,甚至从效率方面讲还不如现在的数据库。R3等发展区块链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利用庞大的资本优势利用所谓的私有链系统取代真正的区块链系统。但是,与互联网产生不同,区块链系统天然的去中心化和同样非常重要的去信任化特征使这种异化总将成为一种昂贵的幻想。
2) 共识机制的困难
(1)共识机制问题
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基础之一就是去中心化的实现。去中心化的实现的根本是共识机制。所以,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技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共识机制一直是学术方面的一个研究热点。共识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如Paxos、拜占庭等。区块链系统发展中也提出了工作量证明算法,拜占庭容错算法等等。但是,迄今为止所有的共识机制都不是非常理想。共识机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某个变更在网络中是一致的,是被大家都承认的,同时这个信息是被确定的,不可推翻的。该问题在公开匿名场景下和带权限管理的场景下需求差异较大。目前,仅从节点的容错比例方面来讲,工作量证明算法理论上只能允许少于一半的不合作节点存在,拜占庭容错等算法理论上也只能允许不超过三分之一的不合作节点存在。
迄今为止,比特币区块链系统的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成功运行了九年多。它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却也是难以复制的成功。工作量证明法在思想上都是基于经济利益的博弈,让恶意破坏的参与者损失经济利益,从而保证大部分人的合作。同时,确认必须经过多个区块的生成的确认从概率学上进行保证。工作量证明法的一个难点是在系统发展初期当节点数量不够多,算力不够大且分散时共识无法实现。也就意味着以工作量证明为共识机制的区块链系统非常容易在发展的初期就受到外来的攻击而消失。这种因外来攻击而消失的区块链是有实际例子的。目前,最主要的一种攻击威胁来自于51%攻击。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提高的计算速度是一个必将面对的威胁。
(2) 51%攻击
51%攻击是指当一个节点控制了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区块链系统网络中绝大多数的计算资源,就能够掌控整个区块链系统网络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公有账本。
通过51%攻击,节点可以不经过验证就阻止任何后续交易的发生,让交易变得无效;节点可以改变后续的交易本身(出现双重花费问题),并且可能阻止其他的节点创造新的区块。
51%攻击可能会导致区块链系统的混乱,但并不会迅速破坏这个区块网络体系——至少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无法反转以前发生的历史交易,也无法凭空创造新的资产,或者从其他用户的钱包中偷取数字资产。因为攻击开始之前的交易是与之前的区块牢牢绑定在一起的,越历史悠久的交易信息想要修改就越是不可能的。
51%攻击的原理非常直观。由于区块链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区块,区块中包含的是大量存储在一段给定时间内完成的交易数据。一旦区块被发现,或“挖矿”成功,就不再能够改变,因为分布式账本中的伪造版本很快就能被网络用户识别并遭到拒绝。然而,通过控制网络上绝大部分的算力(>51%),攻击者就可以介入记录新区块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阻止其他挖矿者的开采,从理论上垄断新区块的生成并获取奖励。攻击者可以阻止其他用户进行交易。他们可以进行交易,然后撤销交易,表现成依然拥有刚才支付出去的货币的样子。这个漏洞,被称为双重花费,是对于区块链而言最急需跨越的加密货币障碍。一个能够允许双重花费的网络系统是会迅速失去用户信任的。
现实中,51%攻击对新开发的区块链系统是发生过的。而随着随着矿池的兴起,51%攻击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3) 交易处理速度问题
共识机制的另一个问题是共识的达成的速度很慢。例如比特币区块链系统只能支持平均每秒约 7笔的交易,安全的交易确认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小时。相比VISA系统每秒钟均值2000笔和峰值56,000笔的交易处理量,对于许多商业活动来讲,这样的交易处理速度的区块链系统是没有什么商业价值的。当然,目前有许多试图提高共识达成速度的尝试(如其他的共识机制等),但仍然没有真正理想的解决方案。
3) 数据的处理,存储和系统网络方面的困难
(1)节点的木桶效应
区块链系统利用点对点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利用整个网络的全体节点进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区块链系统网络上面存在性能各异的单个节点。区块链系统的处理能力取决于单个节点的处理能力。从而节点的性能、安全、稳定性、硬件辅助加解密能力等有可能会成为区块链系统数据的处理,存储和系统网络方面的难点,也就是形成所谓的木桶效应。
(2)数据库自身的问题
区块链系统网络中的区块数据需要写到各个节点的数据库中进行存储。与一般数据库操作不同的是,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库操作包含大量的录入操作、哈希计算和验证操作。因此,一般数据库在区块链系统运行中的效率很低。
(3)区块链系统缺乏纠错能力
公有的区块链系统缺乏有效的纠错能力。区块链系统一旦开始了运行,记录方面出现了问题难以修正。由于任何对过去交易的修改都有可能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使另一部分人受益。对于区块链系统来讲,只要有部分既得利益者联合起来反对,任何的对过去交易的修改都会导致要么无法进行要么区块链分叉。
(4) 开放式带来的安全问题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区块链系统会面临许多由于新的应用的加入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例如,五花八门的智能合约应用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很难保证每一个应用都没有安全问题。
2016年6月17日,由于系统漏洞,当时以太坊上最大的应用DAO受到黑客的攻击,直接导致其价值 6000万美元的数字货币被盗。
4) 加密算法的安全性问题
(1)秘钥的安全隐患
区块链系统技术一大特点就是私钥不可逆,不可伪造。但是这种不可逆实际上是可以打破的。打破的方式就是暴力破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计算速度的提高使这种暴力破解变得越来越容易。特别是所谓的量子计算机的来临,会使这种破解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另外,加密算法并不一定是完善的,有可能存在没有被发现的缺陷。这些缺陷可以成为区块链系统的受攻击点。曾经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Mt.Gox倒闭就是因为黑客攻击导致巨额资产损失。世界知名交易所Bitfinex也因为多重签名缺陷导致12万个比特币(6800万美元)的损失。
(2)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天然隐患
非对称加密算法是一个非常难以破解的数学问题。而如何数学问题迟早都是可以找到解决方案的。因此,随着数学,密码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现在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可能会变的越来越脆弱。例如,依据现在超级计算机的算力,产生比特币SHA256哈希算法的一个哈希碰撞大约需要2^48年。而据预测的量子计算机的算力,产生比特币SHA256哈希算法的一个哈希碰撞大约需要几秒钟。
(3) 人为的隐患
加密算法是区块链系统安全的基础。这意味着如果加密算法存在隐患不仅会威胁到个人和公司的财产安全,而且随着区块链系统体量的增加,会威胁到的是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以,如何选择和利用加密算法实际上是建立区块链系统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加密算法不仅仅存在技术本身的缺陷,而且更可怕是人为加入加密算法内的缺陷。
2013年12月,路透社曾爆料称著名加密产品开发商RSA在收取NSA上千万美元后,在其软件Bsafe中嵌入了NSA开发的,被植入后门的伪随机数生成算法(Dual_EC——DRBG,双椭圆曲线确定性随机比特生成器),NSA还利用NIST认证该漏洞算法为安全加密标准,使得该算法成为大量软件产品默认使用的随机数生成器。
同年密码学权威Bruce Schneier在一篇文章中称,该算法公式中的弱点“只能被称为后门”。在2014年9月“棱镜门”事件曝光后,RSA公司呼吁用户停用包含双椭圆算法的产品。
2014年,比利时计算机科学专家Aris Adamantiadis发表了Dual_EC_DRBG后门的概念验证研究报告,认为Dual_EC_DRBG的后门是被有意植入的,指出Dual_EC_DRBG使用了一个秘密的值去计算一个椭圆曲线点常量,他并不知道这个秘密值,认为可能只有NSA能利用这个后门。
2 区块链系统的发展思路
1) 架构设计方面
(1)区块链系统总体构思
区块链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最重要的是一个架构设计的创新,或者说是一种革命。区块链系统涉及到分布式数据库、现代密码学、现代心理学、现代经济学、博弈论、点对点网络协议等诸多技术。目前的区块链系统就是上述技术的一个有机组合。
在区块链系统中,不同的技术的有机组合为系统创造了新的组合技术,例如共识机制,加密机制;进而,这些新的技术为系统带来了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例如去中心化特征,去信任化特征,和去中介功能。区块链系统技术到目前为止仅仅处于技术的发展初期,也就是说这一架构的创新或革命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天的区块链系统技术有机组合了数个现代经济理论和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概念,特性,功能。那么,明天的区块链系统会是什么样子哪?大家都知道现代的经济理论和科学技术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逐渐会有越来越多的经济理论,科学技术和其他人类的智慧像分布式数据库、现代密码学、现代心理学、现代经济学、博弈论、点对点网络协议等一样融入到区块链系统技术内,将形成更多的,更好的新的组合技术,也必将带来更多的,更好的新的特征和功能。
对于区块链系统的开发和发展,一方面,可以大力进行现有的技术和组合的深入开发;另一方面,要勇于根据现实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将人类的更多智慧结晶融入进来。中本聪开启的这场设计的创新或革命已经证明:技术的再设计和重组也可以引领人类社会的巨变,也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难题。
需要强调的是区块链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去中介功能。因为去中介功能将颠覆现代社会的经济体系,将大幅度改进现代社会的政治等体系。未来,区块链系统普遍应用的社会会是一个进一步多元化(中心化,非中心化)的社会。由于去中介功能的实现基础是去中心化特征和去信任化特征,围绕着去中心化特征和去信任化特征的实现方面的技术完善和发展必将成为重中之重。
2)安全加密方面的发展
(1) 加密算法的选择问题
加密算法的选择可以说是区块链系统的安全基础。正如前文所述,随着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发展和上链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区块链系统的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对于以去中心化为基本特征的区块链系统来说,选择一个安全的加密算法更加困难。因而加密算法的发展应该是重中之重。
目前,著名的加密算法的都是美国国家标准局推荐的算法。根据许多新闻报道,我个人认为这些算法并不安全可靠。可能存在着的人为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某国的经济被他国通过网络控制。同时,加密算法的研究需要的是最顶级的科学家。单纯依靠个人或公司的力量确实是难以取得大的突破的。
(2) 加密算法的应用的去中心化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密算法的应用也应该是去中心化的。这方面,俄罗斯人Heavycoin尝试哈希算法的并联算法就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受到中本聪设计区块链系统的启示,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基本依靠加密算法来保障应该是可以提出疑问的。能否尝试通过区块链系统的架构设计同时结合引入密码学以外的新的科学技术来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安全性得到强化。再次重申,区块链系统技术的成功不单纯是技术本身的成功,更是技术设计的成功。也希望通过架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去中心化在区块链系统中的进一步深化。
(3) 区块链算法可以尝试模块化
鉴于加密算法在区块链系统中需要不断升级更新和使用者的不同情况,加密算法可以设计成依据各种不同算法为基础的,可升级更新的,可任意组合(如串联和并联)的系统组件模块。这样可以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加密算法;可以让系统根据加密算法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应的进行加密算法进化。
3) 分布式账本方面的发展
(1) 作为账本的数据库
鉴于区块链系统账本记录内容的特殊性,开发专用数据库应该是一个方向。专用数据库可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当然也可以提供数据的处理效率。
区块链系统账本应该可以设计成不同的种类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开发内容可更改性账本和内容不可更改性账本分别记录下所有的修正后的交易情况和当交易发生时的情况。开发全历史账本和动态短期账本来记录所有的交易情况和近期的交易情况。当然,类似的不同种类的账本应该可以细分化后设计成很多种,以满足交易进一步专业化的需求。
(2) 账本的分布式实现问题
区块链系统账本的分布,即节点的分布,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而获得优化。分布式的实现并不是意味着节点越多就越好。系统节点越多将导致系统效率越低下。提高节点数量和提高系统效率应该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应的,提高系统节点的质量(可靠性和高效性)应该是一个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的节点引入评级机制,分类机制,选择机制,奖励机制等等来形成和维护一个有效节点群体。通过系统自动调控有效节点的质量和数量,以达到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的动态平衡。
区块链系统账本的分布,即节点的分布,也可以通过节点功能分类来实现优化。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节点都适合进行区块链系统要求的全部任务。根据节点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分工协作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举个例子来讲,专业挖矿,专业存储区块链,或二者兼有的节点事实上已经存在,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规则来平衡相关的各方利益。目前,只有挖矿的节点有收益。为什么不能让专业存储区块链的节点也有收益哪?根据对区块链系统的贡献,所有的方面都应该获得一定的收益以维持区块链系统的存在,促进区块链系统的发展。
(3) 去中心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区块链系统的分布式实现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比特币区块链系统外,其他的区块链系统在创立初期都面临着51%攻击的威胁。如果引进孵化机制,就可以解除这一威胁。先在中心化的节点们支持下进行区块链系统的初期的创立,运行和测试;待系统成熟后引入非中心化的节点形成泛中心化;最后,将中心化节点退出用非中心化的节点替代而形成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统。
4) 系统扩展方面的发展
(1) 价值互联网的形成是一个趋势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其帮助区块链系统的去信用特征得以再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实现。类似于智能合约的发展必然会有很多,会从许多方面将区块链系统进行丰富和发2展。
区块链系统会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如何解决链与链之间,母链与子链之间的交互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然,这个交互也将会是区块链系统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区块链系统的种类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和交互发展,区块链系统将形成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络。随着存在于这个区块链系统互联网上的经济总量的增加,其将逐步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最重要成员之一。由于区块链系统互联网在参与对象,操作系统,安全保密,数据记录形成,数据记录保存,数据记录交流,和数据记录使用等诸多方面的显著差异,区块链系统互联网必然会逐步与现有的进行信息采集和传输的信息互联网相分离,最终形成以实现价值转换为特征的价值互联网。可以预见,互联网的种类丰富化(也是细分化)将快速呈现出来。
(2) 区块链系统编程语言
区块链系统发展和其他技术系统的发展一样,也需要有相应的工具。目前的编程语言主要是C/C++,Nodejs/Javascript, Python, Go等等。但是,沿袭使用这些传统的编程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很快会出现许多新的,更加适合各种交易用途开发的编程语言(以太坊的Solidity就是之一)出现。同时,也将面临着如何将这些不同进行融合的问题。
(3) 其他方面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区块链系统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里仅仅提到了寥寥数种。 希望开发者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任由自己的创意在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广阔空间里任意飞翔。
3 全球化的信用体系的开端
1) 信用体系是现代经济的基础
从金融、货币银行学的角度来讲,现代经济说就是信用经济。现代经济的交易方式主要是信用交易。信用交易的出现和发展克服了时间及空间的差异对交易的限制,从而大大拓展了市场交易的范围。但信用交易的基础是交易双方的诚实守信,否则不仅交易的成本会大大上升,而且交易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低成本的电子商务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用体系也就成为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必然需求。信用经济具有如下特点:
(1)信用关系无处在,现代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打着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的烙印,商品货币关系覆盖整个社会。
(2)信用规模日趋扩张,并加速扩张这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3)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为了规避风险大量信用工具和衍生工具产生,使得信用关系和信用结构的复杂化。信用网络形成并变得越来越复杂。信用活动同时就是交易活动,任何一个买卖都是信用重新变动的关系,这种变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信用活动也逐渐步入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
2) 信用体系的发展简史
从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角度出发,可以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物物交换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货币媒介交换的货币经济阶段。而信用经济是货币经济阶段的一种形式,信用即为货币借贷。马克思认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以信用为基础,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因此信用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在人类社会的5000多年的历史上,物物交换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对信用的需求水平较低。当然也没有信用体系存在了。
货币产生以后,就有了货币借贷,也就产生了信用。在五千多年的人类货币使用史中,绝对部分时间,信用是以个人的,主观的,分散的,口头的,当地化的方式存在的。例如,在18世纪的美国,乡村店主想获得贷款需要得到受人尊重的邻居用自己的品格来向银行家或商人担保。在这一时期,信用无论从规模范围还是复杂程度来讲都是非常有限和简单的。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以后,各国开始发行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本身就成为一种无法兑换的中央银行的债务和持有人的债权。很快,随着信用货币的发行和金融事业的深入发展,信用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货币经济阶段进入信用经济形式,现代信用体系得以建立和发展。事实上,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伴随着贸易中信用需求的快速增加,就开始有人不断的进行了信用体系现代化的尝试。1841年,美国商人刘易斯·塔潘创立了商业代理商会。塔潘开始系统化搜集关于债务人性质和资产的传言。塔潘通过向全国各地的记者征求信息,塔潘的代理机构在纽约市的大型分类账中提取了关于商业信贷的报告。美国邓百氏集团(前身为商业代理商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信用管理公司。邓百氏集团在世界范围拥有300多家分公司或办事处,管理有约6000万份全球企业动态档案信息,及时提供企业资信报告给用户。同时,邓百氏编码也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的一种企业编码。世界上最著名的工商企业和资本市场(债券)评级机构分别是美国的穆和标准普尔。它们也能对金融机构和国家风险进行评级。个人信用信用管理方面,美国的全联公司,艾可菲,英国的益百氏是世界上最大的3家消费者个人信用局。它们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服务于北美和欧洲,拥有至少2亿以上的消费者的信用档案,提供关于消费者个人的信用报告及评级评分。此外,欧洲的波盖耳公司,亚洲的日本帝国征信公司也都是规模较大的提供个人及企业信用服务的公司。尼耳森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
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在信用体系的建立方面更是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到2001年,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局的国家总数已经达到66个。建立了民营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局的国家总数达36个,相应的新建立的从事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局业务的私人公司有52个。其中南美发展速度最快,占了增长总数的接近一半。
2002年,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2003,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2003年9月,中编办制定的人民银行“三定”方案增加了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201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颁布,这一争论逐步得以明晰,其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要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更要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的发展。信用资本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使人们能够自由地参与社会资源配置,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社会公平。
企业资信调查及评估、消费者信用调查及评估、资产信用调查及评估是信用体系的核心。信用体系的具体运行主要有政府主导和民营市场化运作两种形式。普遍的趋势是征信由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化运作转化,征信的核心产品主要是信用报告和相应的评级。相对应的,现代信用体系的特点就是机构的,相对客观的,相对统一的,书面的,区域化(地方或国家)的。
3) 区块链系统技术与信用体系的完美契合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电商的普及、以及日益频繁的跨国贸易流动对社会信用体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商业和个人征信对征信收集内容、范围、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信用造假和身份盗用也变得普遍;信息孤岛现象大面积存在。其实,几年以来的数次经济危机已经证明现有的信用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需要更加广泛的,更加高效的,更加客观公正的信用体系。面对着现代信用体系的问题,区块链系统技术应运而生。区块链系统技术与信用体系的完美契合。
区块链系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区块链系统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数据的记录,存储和传输的。从而能够提高信息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范围,降低信用信息存储和同步的成本。这样的信息体系覆盖的范围不再是地区,国家,而是全世界。
区块链系统具有去信任化的特征。去信任化的实现就是打破现存的,交易过程中存在的,许许多多方面的时空障碍。当然,随着经济社会中时空障碍的大幅度减少必将会大幅度减少经济体系对信用的需要。
区块链系统具有可靠性的特征。区块链系统的可靠性体现在公开透明,安全可靠,和开放几个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建立客观公正的信用体系所必需的。
区块链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智能化将使信用体系的信息征集更广泛,更快捷,更可靠;也将使信息体系的管理和使用更加方便,客观。
相信基于区块链系统而建立起来的信用体系将是一个更加客观的,更加统一的,电子的,全球化的信用体系。
4 漫漫长路与时不我待
1) 区块链系统的发展只是个开端
区块链系统其实仅仅通过一种架构设计对分布式共识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本身还是非常粗糙的,需要大量的丰富和发展。无论是架构设计本身还是其涉及的技术范围都具有巨大的开发空间。当然,这些工作将是非常艰难的,需要的不仅是勤奋,更需要创造力。
2) 区块链系统发展的最大阻力
如果说区块链系统技术是一种革命,它首先革的就是我们社会经济领域中介机构的命。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这些中介机构必然会为自己的利益和生存作出反击。简单想象一下生活中的仅银行业和保险业具有多么雄厚的财力和多么巨大的影响,就会明白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发展会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各个中介行业利用经济和行政的力量对区块链系统技术进行异化和制约将是其发展的最大阻力。
3) 区块链系统应用的前景并不仅限于经济领域
区块链系统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等特征,以及相应的去中介功能。我们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例如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存在着中心化,信用和中介对效率和成本的制约。相应的,区块链系统都可以对它们进行改进或取代。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利用区块链系统进行总统选举。另一个例子是取代现有的公正机构。
4) 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可以改变更多
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带给人类的不只是有益的方面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人类社会在对这些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的同时也受到它们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结构进行调整。目前带给人类社会的最大潜在威胁的科学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对此,人类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发出了自己的警告。
埃隆·马斯克就警告过人们:超人类人工智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但是如果部署不当,则可能给人类带来相反的效果。2017年4月,著名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在北京举办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做视频演讲时指出,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者。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还不具有真正的智能,而如果一旦人工智能获得真正的智能,就会产生一个人类创造的超越自己的新物种。相对一个在智能方面全部超越自己的物种,人类还有存在的理由吗?没有人真正知道人类和世界的未来演化方式。人类一直以来做的是避凶趋吉。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经或即将面临许多的威胁,比如小行星撞击地球,核武器,全球变暖,和能源枯竭。相应的人类也会寻找到2解决方案,比如核不扩散条约。相信,对于人类智能的潜在威胁,人类一样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寻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系统技术,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讨性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区块链系统技术的客观公正性重构社会契约,特别是社会契约的伦理层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许人类需要改进甚至重塑一个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例如全球性),内容更加客观公正的(例如透明和无法篡改),内涵更加丰富的(也许应该包含入超人类人工智能)的社会契约。将超人类人工智能纳入社会契约,形成适度发展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