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看世界
看到问题不是本事,看到问题背后的路径和规律,才是思考。
分析栗子:比如太医院的药方,那东西你也不看看是给谁吃的,敢把份量下足么?万一出了事,谁兜得住?自然,只能不疼不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再比如翰林院的文章,那东西是给谁看的,你也不想想,敢说真话么?自然是做的花团锦簇一般,但是毫无实质内容。你想明白这个道理,会发现很多事都很有趣。比如人家开个饭店,说承自某某御厨,御厨做的什么?不就是光禄寺的茶汤么?样子货。吃过国宴的都说那玩意并不好吃,原因很简单,它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好吃。去吃的人,都有他的目的,那顿饭就是拿来做样子,品相最重要,谁也不指望吃国宴能吃饱。你看到了吧,我没有单纯的给你挖苦太医院,挖苦御膳房,挖苦翰林院。而是告诉你,他们为啥会成为摆设背后的缘由。这个缘由,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人与人本身就不同,认知的层面不同,看到的答案自然不同。
分析栗子:在我眼里,罗胖究竟是对的?是错的?他的知识服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这种问题本身,有营养么?我从不关心对的,错的,有用的和没用的。你知道为啥?因为人不同嘛。一颗感冒药,给感冒的人吃了,它就是有用的,给没感冒的人吃了,它就是无用的,甚至有害的。那你说你感冒没感冒,谁知道?只有你知道。这就是为啥不存在有用没用。至于对的错的,这更加因人而异。
我想知道的,从来都是一件事为什么会发生,而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给一个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
栗子:在这个互联网社会里,罗胖之所以会挨骂,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有人看。你说罗胖是对的,重要么?不重要。什么才重要?是否有人想要听到说他是对的,才重要。你说罗胖是错的,重要么?也不重要。什么才重要?是否有人想要听到说他是错的,才重要。因为大家的关注度,就是流量,流量就是市场,有市场就说明有需求,有需求就一定有商业行为来满足这个需求。换句话说,是因为有人出钱,想要看罗胖是错的,有人出钱,想要看罗胖是对的。所以,你才能够在市面上看到铺天盖地的争论。这,才是真相,这,才是整个市场运作的机制和大背景。商业社会提供价值。你看到了,小孩子才关心对错,成年人只关心利弊。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结果看起因,透过是非看规律,才是看懂了我在说什么。在我看来,一切都是有用的,这个前提,是你有用。你再看万历皇帝,张居正这种大才,把课本给他编成连环画,他最后却学成了那个样子。你说难道诸子百家还不如蛤蟆打架么?那为啥有那么多没念过书的,并没有从蛤蟆打架里,领悟什么绝世武功呢?你说难道诸子百家一定强过蛤蟆打架么?那为啥欧阳锋就能从中领悟绝世武功呢?如果有个人,看了我的文章,从此既不读书,也不工作,每天对着俩蛤蟆,苦苦琢磨,你觉得是他傻呢?还是我害了他呢?但凡你善于观察世界,会发现一个很真实的道理。同一个班里,对着同一件事,总有人明白了,总有人不明白。你把其中明白的那些案例凑一起,那就是御医,翰林,御厨,就是各种听起来高大上的追捧。你把其中不明白的那些案例凑一起,那就是骂人的黑材料。你如果问我生活中什么是必须的,那我告诉你,没啥是必须的。知识这东西,就像牌,你没法事先知道4有没有用,5有没有用。只有当对方出34567,而你恰好凑齐45678的时候,4才有用,5也才有用。当你急需的时候,不见得正好有4,而你有4的时候,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用不着。用不上的时候,你看着谁都没用,用得上的时候,就会想起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无它,时间充裕,本钱充裕。如果你每一张牌,都得马上起作用,都得等米下锅,那你就没办法像投资整个赛道一样去在各个领域投入那么多。你非要较劲对错,没有对错,你非要较劲最有解,没有最优解。人的处境不同,适合自己最佳的策略就不同。钱多时间多的,就该收拢不同组合的牌,你牌的组合越多,这局牌,你面对不同局面的应对策略就越多。你看到了,这种策略最大的发挥了自己钱多时间多的优势。钱少时间少的,那只能牺牲长远利益,就着眼下最紧要的先做,否则学了一堆琴棋书画,没熬到回本就先破产了,那怨谁去。但有一件事,是相同的。那就是,如果你每天忙着较劲谁又对了,谁又错了,时间呼呼呼的都过去了,马上就该进养老院了,却还凑不齐入院费。如果你把时间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一步一步往前走,那每一天都是充实,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