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英语点滴学英语

英国的二手货文化 - 为何英国人如此酷爱二手货?

2017-11-08  本文已影响91人  ad3b97758b76

一、钟情于二手货的英国人

“什么?你搬新居买二手沙发?” 我的阿姨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十几年前我刚到英国,看到大街小巷的慈善商铺内熙熙攘攘。慈善商铺说白了就是二手货品店。不少穿着入时的女士流连于衣物货架前,不亦乐乎地挑选着旧衣物;心满意足的顾客,提着大包小包二手物品走出店门。我心中的惊诧与阿姨听到我买二手沙发的反应无异。经济发达的英国为何有那么多人光顾二手货品店呢?久居英国,我对英国的二手货文化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英国人乐于购买二手货,而且不少人还以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二手货为荣。记得在一次朋友的派对上碰到一位男士。此君非常能侃,与同桌的人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当谈到购物时,他把一条腿从桌下抽出来,向众人展示那只擦得锃亮的皮鞋。然后,他不无得意地吹嘘道:“我这双名牌皮鞋是在慈善店买的,只花了10英镑!”他是一名电工。英国的水电工收入颇丰,他并不缺钱,可他说他爱到慈善店选购二手物品。

小市民买二手货省钱不足为奇,英国的豪门显贵也来凑这个热闹。英国一个名为《超级节俭者》(Super Scrimper)的电视节目采访拉特兰(Rutland)公爵夫人,了解她的生活。我丈夫的外婆家几代人都在拉特兰公爵家工作,并居住在城堡域内的房屋,外婆退休前是拉特兰公爵十世的管家,丈夫小时候经常跟外婆进出城堡,还拜见过到访城堡的女皇。因此丈夫一家都很熟悉公爵家族的情况。

拉特兰公爵夫人是拉特兰公爵十一世的妻子,她和丈夫及五个孩子住在贝尔沃城堡。公爵世袭了许多田地和房产。公爵夫人帮助丈夫经营和打理他们的产业。据The Sunday Times2013年富人排行榜估计,拉特兰公爵十一世的私人财产达12.5亿英镑。

在节目中,公爵夫人大谈自己如何懂得节俭,为了节约会买二手的名牌服饰,例如花400英镑买价值过千的貂皮大衣等等。尽管请豪门显贵来教育小市民节俭欠缺说服力,但公爵夫人购买二手服饰可谓管中窥豹,英国人对二手货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了。

英国的二手货文化可谓历史悠久,救世军于十八世纪开始经营二手衣物慈善商铺。而在二战时期,慈善商铺大量开张。也是在这个时期,贸易部颁布了管理慈善商铺的相关条例。二手货品是英国社会的一部分,大多数英国人对其抱有宽容接纳的态度。然而,二手货的销售量与社会经济状况紧不可分。英国的《营销周刊》在2013年十月的一份关于二手货品的报道中称,三分之一被调查的消费者说他们现时比一年前增加了购买二手货品的数量。

(上图为诺丁汉市一家专卖旧唱片的商铺)

也难怪英国人钟情于二手货品,人们常常能在二手市场寻到宝贝。就拿我们家的二手沙发来说吧。我们的屋子是维多利亚建筑。丈夫要买古色古香的家具来与屋子搭配,以求和谐的视觉效果。我喜欢皮具不爱布艺家具,所以指定要真皮沙发。我们寻寻觅觅,难以找到符合我们两人要求的沙发。后来,我在Ebay上看到离我们家不太远的一个镇上有人拍卖他们家的沙发。这套沙发有两张,一张三座,另一张两座。从卖家多张近距离沙发照片来看,枣红色的真皮沙发配上带有精美雕刻的原木底座,非常典雅高贵,正合我们意。卖家于七年前以1600英镑购买了这套沙发,但他们在过去的四年一直旅居澳洲,所以沙发在这四年中被盖起来存放,没有什么磨损。卖家还保留了购买沙发的收据以证明价格属实。

沙发具英国古典之风,却又不显旧,我们夫妇看了都很喜欢。我查过Ebay上的记录。在其它地区和城市曾有类似风格的二手沙发拍卖,竞投者众,售出价格一般都为300到400镑一张沙发,所以我们决定以800镑的上限参加竞投这两张沙发。然而,竞投结果出人意表,我们竟以308镑的低价赢得了这两张沙发。

沙发落户咱家。实物与照片所示无异。原木底座很扎实,而沙发软硬适中,坐到沙发上感觉十分舒适,一坐下就不愿意起来了。我们夫妇都对这套沙发极为满意,真是二手市场淘来的宝贝!

以竞投方式购买二手货,并非总能买到便宜货。抢手货品常常以高价售出。能否买到价廉物美的二手货要讲天时地利。我们的沙发竞投结束的时间是公众假期最后一天的下午。丈夫认为,这个时段,很多人度完假正驾车回家,因此令不少有兴趣的买家错过了竞投,我们才能以如此低的价格赢得这套沙发。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搬运成本高。这两张沙发是庞然大物,需要中型以上货车才能搬运,而一般家庭没有这样的货车。即使有合适的货车,如果离卖方距离远的话,油费会相当高,就会导致沙发的价格提升了。雇请搬运公司运输的话,费用就更高了。如此一来,买家就不愿意投入过高的竞价。我丈夫自己公司里有辆中型货车,而且小镇离我们家不太远,所以搬运的成本很低。

二、种类繁多的二手市场

英国的二手市场种类繁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慈善商铺。在英国,无论是热闹的大城市还是居民不多的小村镇,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铺。英国和威尔士共有约18万个注册慈善组织,名目繁多,有扶持教育的、助贫的、各种疾病研究的、帮助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的、爱护动物的、环保的,数不胜数。这些慈善机构采用多种筹款方式:政府资助、商业赞助、个人捐赠,还有就是机构进行投资和开慈善商铺。慈善商铺的所有盈利归其附属的慈善组织。

慈善商铺销售捐赠之物,又享受税收优惠。而且,除了管理层,员工均为义工,成本很低。2013年十月的统计数据估计全国有10200间慈善商铺,英格兰本土就有8200间。特别是近几年经济不景,不少商铺纷纷倒闭,而慈善商铺却雨后春笋般越开越多。《每日邮报》戏称:英国的商业街上就仅存慈善商铺了!

慈善商铺以其所属慈善组织的名称为店名,如英国红十字会、英国心脏病基金会、救助儿童。除店名之外,这些商铺与其它商铺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有的慈善商铺简朴低调,也有的装修得富丽堂皇。但慈善商铺的特征是货品非常杂。慈善商铺的物品绝大部份为捐赠物,来自全社会。有些捐赠者是富裕人家,他们追赶潮流,家中的物品更新换代快,便把替换出来的物品捐赠给慈善商铺。然而大多数捐赠物品的人来自一般的家庭。每个家庭其实都有许多堆放多年没有用到的物品。不少家庭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大扫除都会清理出许多很久没有使用的物品;还有不少是年老的父母去世或孩子成年离家后留下的物品。因此,慈善商铺的货品多种多样,但衣物和书籍这类替换率高的物品数量最多。

常见的英国传统二手市场还有车尾箱货品集市(carboot sale)和拍卖中心。国人可能比较熟悉跳蚤市场。跳蚤市场源于法国巴黎。一个多世纪前巴黎的一些市民把自家的旧家具拿出来卖,聚而成市集,吸引了众多买家和卖家。后来人们也销售其它旧物。由于环境差,滋生了许多跳蚤,因而得名。到了1922年,正式有了英语翻译名称“跳蚤市场”。这种形式的街道集市继而传到其它欧洲国家和世界各国,名称也一直保留下来。英国也有一些跳蚤市场,但大多数是与跳蚤市场相似的车尾箱货品集市。

在英国,一些机构出租他们的场地给有意者摆摊售卖二手货品。这些机构同时负责宣传和管理他们组织的车尾箱货品集市。他们收取摆摊者场地费,许多车尾箱货品集市还收取顾客少量的入场费,一般为50到80便士。这种集市多在球场、广场或社区的大草坪等露天场所上举行,后来还出现了在室内的,如礼堂和社区中心等。卖家驾自家的小汽车到这些场地,摆卖家中淘汰出来的物品。集市的货品放在车尾箱运送,因而得名。近年出现了一些以收集旧物,然后到车尾箱货品集市售卖为业的人。

(车尾箱货品集市一角)

在车尾箱货品集市售卖的大多数是小物品,如餐具、装饰品、小家电、玩具和衣物等等。像家具那样的货品难以搬运,较少出现在车尾箱货品集市。人们销售各种物品,其中包括一些古董。因此,车尾箱货品集市向来吸引淘宝的古董界行家达人。有些人以为卖的是家中无用的陈旧装饰品,却不知道以低价卖掉了价值连城的古董。

拍卖中心又是一种二手货市场,但属于中介机构。他们是有选择性地替卖家销售货品的。卖家把物品送到拍卖中心,中心鉴别认为物品价值不高或难于找到买家的话,他们不会代为售卖。中心的人员有专业知识,所以不少人乐意把物品送到拍卖中心去鉴定,请他们代售。再者,请拍卖中心代售物品省了自己劳心劳力。拍卖中心按物品售价的百分比提成,因此他们会尽心尽力替卖家售个好价格。

(我家附近拍卖中心的家具拍卖场)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的二手市场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EBay是全球性的网络销售平台。它原身是个拍卖网站。尽管EBay已发展成很多大中小型商家的网络销售基地,但在英国,EBay仍是最大的个体二手网络市场。EBay的名字家喻户晓,很多英国人都爱上EBay购物,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卖家。近几年英国出现了好几个二手网络市场,收费条件比EBay优惠,如Gumtree和Preloved。他们甚至不收基本会员刊登广告的费用,仅收取商业广告费。越来越多英国人开始使用这些网络市场售卖二手货。

英国近年还出现了非营利性质的旧物循环使用网站。人们注册成为会员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全体会员赠送或求取物品。对所赠送物品感兴趣的人通常不止一个,赠送物品者便从回复者中挑选受赠者,受赠物件者自行到赠送物件者处提取物件。这些网站由热心公益的人士发起并进行义务网络管理。发起者认为我们的社会浪费太多物品,萌生了建立旧物循环使用网站的念头。这些网站严禁售卖物品,在网站上登出的物品必须免费赠送。考虑到一些经济拮据的人家的需要,网站还提供求取物品的机会。这些网站大受欢迎,会员数以万计。

赠送物品的人出于各种目的。有的人纯粹是热心公益事业,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另一些人是为了图个方便,甚至减少支出。像冰箱、洗衣机、床垫和大的家具等不能放进垃圾箱,要么自己把它们运到垃圾场,要么付费请垃圾工把其运走。如果有人需要这些物品,赠者就省钱省力了。

人们赠送的东西从餐具、衣服那样的小物品到电器和家具等大件头,从普通的生活用品到千奇百怪的东西,什么都有。我曾在本地的Freegle旧物循环使用网站见此邮件:我家的几只宠物鸡今早被狐狸咬死了。狐狸没来得及把它们全部叼走,现在还有三只。我们不忍心吃它们。如果谁想要吃的话,我们不介意。请趁新鲜把它们取走。

网站上还有人赠送自家花园产的水果。虽然并非所有英国人都热爱种植,但许多英国物业的花园中都有果树,有的是前几任屋主栽下的,有些是自然传播,自己长出来的。到了果子成熟的季节,许多人家自己吃果子,与亲朋、邻居及野生动物分享果子后,还有很多剩余。满地落果等着腐烂,十分可惜。自从有了这些旧物循环使用网站,人们便想到可以利用网站与有需要的人分享多余的果子。

各种被淘汰的物品也似乎都不难找到新家,正如英国一俗语所说“一个人认为是垃圾的东西,另一个人却认为是宝贝”。我们家装修时替换暖气板。我想,在我们把暖气板处理掉之前,问问有没有人需要吧。我估计对旧暖气板感兴趣的人不会多。谁知我的赠送启示一发到诺丁汉的旧物循环使用网站, 当天就收到7、8封求取暖气板的回信。

在网上求取物品者也不少。大部分求取物品者是出于生活所迫,他们不耻于公开自己的境况,在网站上求取所需物品。例如:“我们的孩子快出生了。我们经济状况不好,如果哪些人家的孩子长大了,腾出婴儿床,请送给我们。我们将非常感激。”“我家的洗衣机坏了。谁家如果要淘汰仍可以使用的洗衣机,请送给我们。我们感激不尽。”偶尔也有人会到网上求取一些稀罕的东西。记得一位母亲爱女心切,在网上求取一个特别的娃娃。她称女儿极为心爱的娃娃丢失了,女儿十分伤心。因为这种娃娃市面不再出售,她希望有人能送她女儿一个跟她所描绘一致的娃娃。

无论是赠送者还是求取者的电邮,发到网站后经网站管理人检查,通过后会发到全体会员的邮箱。回复者一般直接回复发信人。一些很讲礼节的人会在事后给全体再发一信。例如,一些赠物件者会发信道:谢谢各位来信询问。某某物件已被取走了。由于来信者众,我不能一一回复,在此表示歉意。一些求取者也会发信道谢:我所需的物件已收到,谢谢某某人热心帮助。

三、二手货品造福社会

慈善商铺不但受到英国人欢迎,还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在各种税收上给予慈善商铺极大优惠,例如免除了公司盈利所得税,不征收捐赠物品销售所得税等各种税收。慈善商铺经营成本低,可以低价售卖其货品。慈善商铺内低廉的生活用品帮助穷人解决了一些基本的生活需要,慈善商铺也是富裕人家帮助穷人的渠道,慈善商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市面上的二手货林林种种。一些货品,例如小车是英国最常见的二手货,而且是大多数英国人都倾向于购买的二手货。汽车属于贬值物品,引用一个英国知名的汽车网站所述,新车一开出车店即时贬值。不同的车子贬值率也不同,新车使用一年,车子贬值10%到40%不等。保养得好的车子,用了一、两年与新车无异。因此,大多数有经济条件的人也宁愿选择较新的二手车而不买全新的车子。在我认识的英国人当中,购买新车的人屈指可数。倒是一些大公司会频频购买新车给高级员工使用作为福利。我的公公所在的公司就是如此。公司每三年就给公公一辆新车,然后把旧车折价卖给有兴趣购买公司车子的员工及其亲属。后来因政府的税收政策改变,公司停止了这种福利政策。

市面上最多的二手货是衣物。衣物替换率高,有些追赶潮流的人士,衣物仅穿三四回就更换了。一个由英国政府资助的环保机构于2012作了一次就衣服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影响的大型调查。调查发现英国家庭平均拥有价值约为4000英镑的衣服,其中30%的衣物一年都没有被穿过;英国每年估计有35万吨(价值14亿英镑)的旧衣服被填埋。因此,政府和各环保机构都大力提倡循环利用衣物。

英国慈善店内的货品超过半数为衣物。各慈善机构会对捐赠的衣物进行筛选和处理,一般不会售卖残旧和不洁的衣物。捐赠物品的多为热心公益的人士,他们一般只捐赠自己认为好的物件。不然,把自己不要的物件扔进垃圾箱里比专门送到慈善商铺要省事多了。因此,尽管英国没有专门针对售卖二手衣物的管理条例,慈善商铺售卖的衣物都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

(诺丁汉市内一家慈善商铺的橱窗摆设

然而,对于购买二手衣服却是见仁见智,并非所有英国人都能接受二手衣物。不接受二手衣物的人主要担心旧衣物不卫生,会传染疾病。英国政府没有就旧衣物的安全问题作出评议。然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慈善商铺同样盛行的国家,政府曾就二手衣物的安全性作出过评论和指导。南澳公共卫生处详细指导消费者如何处理二手衣物和床上用品。卫生处认为二手用品传染疾病的几率很低。大多数的细菌和寄生虫离开寄主后只能存活几天,而高温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卫生处建议购买者以60摄氏度以上的水温洗涤二手衣物和床上用品。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也同样认为使用二手衣物是安全的,高温以及洗涤剂能去除各类细菌。

循环使用物品不但减少浪费和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而且大大减少废品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英国的二手货文化本由来已久,自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涌起一股反思潮,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的二手货文化。英国人深刻反思生活富裕给人们带来的安逸感以及由此引起的铺张浪费。电视台制作了不少追忆二战时期以及战后艰难岁月的节目;各种媒体不断提出对人类未来资源的忧虑,教育人们珍惜资源并指导人们如何减少浪费。

英国人给孩子言传循环使用物品的道理,也对孩子进行身教。英国的公立学校是政府资助的,但也需要一些额外资金帮助学校建设。我家孩子的学校组织一些义卖活动,请家长捐赠不陈旧的二手校服、书籍和玩具等进行售卖来筹集资金。学校用筹集来的资金刷新操场的围栏,增添几个垃圾箱,修建自行车停放区和改善学校农场设备等。学校还请家长捐赠要淘汰的厨房用具,让低年级的孩子用作过家家的实物玩具。英国的孩子早早就受到二手货文化的熏陶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