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人脉”就是“等价交换”吗
所谓的等价交换就是“你能给我提供什么,我能给你提供什么”?
观点一
首先人脉不一定是友谊,这个要分清楚。因为在大学里人脉还是挺重要的。当然了,学习决定你的人脉怎么样。
人脉不一定是平等的,就像上下级之间,因为即使有等价交换的利息,我也可以选择不跟你交换,但是像类似与上下级这种存在着利益的关系,我觉得没有必要考虑这一点了。
有人说“不等价交换不就有愧疚感么” 我认为不至于,就像一句话说的的“帮不帮你是我的本分,看我乐不乐意”?
说白了还是那句话;
我帮你,是因为情分,
这个情分,就是人际关系。
我不帮你,是因为本分,
这个本分,就是人脉关系。
观点二
等价交换是不能维持正常的人脉关系的,只有双方都给对方超额的东西才能维持,总的来说我认为能维持正常的的朋友或者恋爱关系。
以上观点的意思就是这里面存在着很重要的东西---愧疚感。就比如你帮了我一个忙我,只有帮你一个更大的忙我才局的能报答你。反正我就会出现愧疚感,而双方都做到这样关系就会维持的比较紧密。
只有还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某些利益,这次是人脉关系坚持的基本。不管是立马能获得的还是以后的一个保障,认识群居动物,理解为功利性也是有理由的。但是更多的是社会性,就是这样的社会性才会不断发展啊!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挚友,因为他们在哲学方面都能给对方帮助,所以友谊才能一直存在啊。就是有一天并不能给予对方帮助了,友谊也会一直存在。
个人就是觉得人脉其实并不是等价交换,而且互相都能互利。等价交换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就像是去买菜,我花了五元钱买了个土豆,对于卖家来说还是对于我来说,都是不属于等价交换的,在卖家眼里五元钱比土豆价值高,而在我眼里,我想吃土豆,所以土豆价值会比五元钱高。每个人对价值的定义都是不同的。
等价交换在市场的角度来说是存在的,可是在社会的角度是不存在的,人脉诗歌社会性的东西,不存在等价。
也许以上的两个观点莫衷一是,可也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首先你得成为自己的人脉,然后你才能成为别人的人脉,也让别人成为你的人脉”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这个半个社会群体里,也许我们都在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不能因为如此,就荒废学业,逃课,放弃了本身的能力的长进。但是没有这些,人脉都是空中楼阁罢了,属于舍本逐末的愚蠢行为。
因此,你想要得到怎样的人脉资源,你自己首先就得要成为那样的人,不说绝对一样,起码不能有太大差距。作为还是学生的我们,就踏踏实实的看书、涨知识、涨技能,尝试你感兴趣的事物,参加一些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努力的提升自己。只有把自己提升到一个高度,同一高度的别人才会注意到你,优质的人脉和资源会自然向你靠拢:你“吸引”了人脉,而不是“追逐”人脉。这才是大学期间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东西。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知己两三
能力为重
与其花时间去结交所谓的朋友
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