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青馨故事伯乐(初审)收录专题故事后备库(终审)

学费

2025-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帆依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说明:本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我们村有个男人为了给孩子凑书学费,四处借钱,整整跑了三天,其实只是为了4.5元。
我爸常说,钱有时候就是能逼死人。在那些生活困顿的年月,父母为了孩子的书学费,已竭尽所能。谨以此文,向那些想尽办法,只为了让孩子能上学的父母致敬!也向当年为贫困山区带去希望的“希望工程”致以深深的谢意。

01

太阳快要下山了,杨成贵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影子在身后拖得很长很长。那影子像产生了重量一样,使杨成贵的腿灌铅般沉重,他向前跨出的每一步都显得十分艰难。

他觉得无力又疲惫,似乎就要迈不开步子了。

“明天就是报名最后一天了,学费却还没有凑齐。村里的小学报名一定要趁早,去晚了就没书了……”想到这里,杨成贵不禁心烦意乱,却又无计可施。

他长长地叹出一口气来,现在该怎么办呢?老师的建议可行吗?

兄妹俩每人56元学费,共112元,可杨成贵手头只有40元。

杨成贵先是找邻居借,邻里之间见他一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困苦,都愿意帮他,可邻居们也不宽裕,最后凑了75元。还差37元无着落。

杨成贵想拿75元先给兄妹俩把名报了,书领到手,缺的37元,他再想办法。去晚了,没有书就麻烦了,不能耽误了孩子。

02

打定主意后,杨成贵走了半个小时山路来到学校,只见老师办公室里挤满了家长,杨成贵只能看到家长们的后脑勺,看不见老师。

“老师,娃的爹娘都不在家,我实在没钱,学费先欠着,行不行?”

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头低声下气地对老师说。

“不行的,这学费要上交,又不是收来归我,欠着,我拿什么交差?”

老师耐心地解释道。

“那怎么办呢?孩子还那么小,要是不读书,以后只能像我一样做苦力了,你就发发善心给孩子报名吧……”

“不是我不给报,我也没有这个权利……”

“求求您了,老师,我们全家都会记住您的大恩大德……”

“老人家实在没办法呀……”

周围的人群里发出一阵嘀咕声。

“这老师真不通人情……”

“是哦,过几天老人家把欠的学费补上不就行了吗?”

“这是要断了孩子的上学路呀!”

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刚开始家长们只是小声地嘀咕,后来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话里话外都是老师如何不通人情,故意为难人的意思。

“这是公办学校,学费收上来是要上交,不是归我们。你们没有钱,我们给你们报了名,钱就要由我们来垫付,我们也没钱呀……”

边上另一位老师实在听不下去了说道。

家长们终于渐渐住了声。

杨成贵原也是想去找老师赊学费,看到眼前的场景,他知道没希望了。他什么都没说,甚至没有走到老师跟前,就悄悄离开了学校。他得想别的法子。

03

“怎样才能凑足学费?”走在回家的路上,杨成贵挖空心思地想着。

邻里之间已经借遍了,还能去哪里想办法?

他想啊想,最后想到了他的妹妹。说不定妹妹能帮他解当下的燃眉之急。

他家离妹妹家有20里山路,只能靠步行,一来一回需要四五个小时。她打算明天一早就去妹妹家。

第二天,天才麻麻亮,杨成贵就出发了,到达妹妹家已经快中午了。

杨成贵说明来意,妹妹便到小屋里,小心翼翼地揭开枕头底下的棉絮,一沓零零碎碎的纸币整整齐齐地放在那里。那是她平常一分一角攒下来的钱,是她的全部家当。

但她没有半点犹豫,全部拿出来,交到了哥哥手里,她知道侄子侄女读书是大事,绝不可耽误。

可是杨成贵数了一遍又一遍,还差7块钱……

差7块钱,还差七块钱,怎么办?杨成贵再也想不出办法了。

这时他恨透了自己,平常要是节约一点,每天少吃一点饭,说不定7块钱就有了。

但他又在心里安慰自己,毕竟只差7块钱,说不定这次老师会给两个孩子报名。

想到这里,他又像看到了希望一样,腿上有了力量。他不禁加快了步伐。他要去学校,得赶在老师下班之前去给儿女交学费报名。

04

“老师求求您,给两个孩子报名吧,要不然没书了可咋办啊。”

“怕没书,你还不提前打主意。”

“我是实在没办法呀,去年的烤烟忙活了一整年,连肥料钱都没有挣回来,没挣钱不说,还倒贴了。去年喂的母猪下了崽也养不活,最后连母猪也死了,我是实在无法啊……”说到这些,杨成贵差点流下泪来。

都说男儿有泪不听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吧。

“老师,您就行行好,求您了,就差7块钱……”

“我也没办法呀。”老师摊开双手无奈地摇了摇头。

“7块钱,就当我先借您的,过几天我一定想办法还您。”

“我也没钱呀!”老师说。心里却想:“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那么多,万万不可开了赊学费的先例,一旦破例,后面就不好收场了。”

报名无望,杨成贵一点点往地上蹲了下去,他将头深深地埋进自己的臂弯,绝望之感充斥着他的内心。

他的周围突然变得很安静,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要不让小的在家待一年,先让大的上,明年小的再上也不迟。”老师觉得有些愧疚,给杨成贵出了个主意。

就目前的情况,老师提出的不实为一种好方法。

可是小妹已经快八岁半了,才上过一个学期学,现在就让她辍学在家,杨成贵觉得过意不去。

再说兄妹俩都是上学年纪,作为父亲,他有什么理由让哥哥去上学而让妹妹留在家里呢?

要不,报一个名,让兄妹轮流去上学吧?杨成贵在心里盘算着。

可这样能行吗?学校会同意吗?即使学校同意,这样也是不行的,杨成贵立马就打消了这种荒唐的念头。

杨成贵上过学,他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上不好学。上学不比做农活,今天做不完,明天做,农活儿永远都在那里。

今天不上学,老师教的内容就过去了,课程就落下了。知识都是有连贯性的,中间掉了环,肯定学不好。

杨成贵再次使劲摇了摇头,试图把刚才的想法甩掉,他告诉自己,不能把两个孩子都给耽误了。

现在只有老师说的那个法子了,这学期只让一个孩子去上学。

可到底让谁去上呢?手心手背都是肉,杨成贵实在太难抉择了。还是由孩子们自己决定吧。

05

杨成贵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家的方向走,一阵风吹来,抽打在他的脸上,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虽是晴天,但初春时节的风还是带着丝丝寒意。终究是自己无能啊,让孩子学都没得上,杨成贵这样想着,寒意进一步渗进他的骨子。

离家越近,杨成贵的心纠结得愈加厉害,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们开口。

真希望回家的路能长一点,再长一点,这样就可以晚一点再去面对满脸期待的兄妹俩。

他现在最害怕的莫过于,孩子们满怀希望地问他:“爸爸,报名了吗?有书没有?今年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他害怕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更害怕看到孩子们眼里希望的光一点点消散。

可不知不觉他已经到了家门口。果真,他刚踏进家门,儿子和女儿就兴高采烈地迎了上来。

“爸爸报名了吗?爸爸,我们明天就可以去上学了,是吗?爸爸,明天我要早点儿起床去上学,去学校……”

杨成贵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一对儿女的问话,只觉得心里难受。

孩子们见爸爸没有说话,又神情凝重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问:“爸爸,是不是钱不够?”

孩子们小小年纪,不仅学会了察言观色,还冰雪聪明,一下就猜着了问题所在。

孩子们眼里的光渐渐暗淡了下去,像失去了心爱之物一般黯然伤神。

“假期真该多去山上摘些苦丁茶……”儿子自言自语地说。

乡里场上有人收苦丁茶,几毛钱一斤。假期时儿子和寨子里的大人一起上山摘了好几天,赶场时,拿去买了好几块钱,可儿子的手臂,腿上被树枝和荆棘割了一道道口子,血肉模糊,让杨成贵不忍直视。

“没事,爸爸,让哥哥去上学吧,我不去了。”妹妹安慰父亲说。

女儿说得坚定,但杨成贵分明看到她像作了重大决定一样狠了狠心。

“还是让妹妹去上学吧。”哥哥说话了。

“哥,你先去上吧,我还小,过一两年再上也不迟。”

“妹妹,你就别和哥争了,哥哥是男孩子,有力气干活儿,留在家里还可以帮爸爸种烤烟,你是女孩子,要多读书,将来才有好日子。”

就在杨成贵不知道该如何对孩子们开口时,兄妹俩竟相互推让了起来,像知道他所有的为难一样。

看着眼前一双懂事又善解人意的儿女,杨成贵更加难受了。一股酸楚从心底升起直冲鼻腔,险些流下泪来。

“我的孩子多么善良懂事啊,他们一定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可是我却连上学的机会都不能给他们提供,我辜负了上天的恩赐,也是作为父亲的失职啊……”

杨成贵忍不住自责不已。可自责归自责,该做的决定还是不得不做,因为,时不我待。

最后,一家三口共同决定先让妹妹去上学。妹妹才上过一个学期的学,正是启蒙阶段,不去上就荒废了。

杨成贵下定决心尽快凑足钱,然后就送哥哥去上学。

06

第二天,哥哥早早起床去地里干活了,妹妹马上就要去上学了,她开心得不能自已,可她一想到哥哥上不了学,又难过不已,难过中还有一丝对哥哥的愧疚。

太阳从东边的天空一点点露出火红的脸来,发出温暖的光,哥哥抬起头来,忍不住看着学校的方向发起了呆。他是多么渴望回到学校啊!

他使劲甩了甩头,想把这种抑制不住的渴望甩掉。

杨成贵看到了儿子眼睛里的渴望和挣扎,这让他更加自责和心痛。

只差7块呀,仅仅是7块,他的儿子就被狠狠地关在了校门外。

钱啊,世间之难,7块钱是比登天还难的事。

从这件事中杨成贵不仅知道了钱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世事的残酷和艰难。可就在杨成贵感叹世事艰难时,事情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转机。

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家时,远远地就喊了起来。

“哥哥可以上学啦,哥哥可以上学了,老师说哥哥可以上学了……”

她像唱着一支动听的歌,一边跑一边唱,她因激动而面颊通红。她像一阵旋风似的飞奔进了家门,手里挥舞着一张纸。

杨成贵接过纸一看,那是一张资助通知单,杨成贵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是怎么回事。

“有人资助哥哥学费,哥哥明天就可以去上学了,老师说资助哥哥的叫‘希望工程’。”

原来,儿子辍学的事引起了班主任的重视,儿子一向成绩优异,是班主任的得意门生。

班主任去找了学校领导,刚好有一个叫“希望工程”的资助项目,旨在帮助山村失学儿童复学。学校经研究决定,把这个名额给了杨成贵的儿子。

资助人是桂林医学院的大学生,她们是同一个宿舍的八位女生,每个学期捐助40元。

就这样,儿子顺利回到了学校,杨成贵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