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

当失败摧毁一切,我们迎来新生

2017-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cl灿烂
图片来自豆瓣

国家能够正常运转靠什么

本朝以诗书作为立政的根本

一个国家是如何建立的?这是我从未思考过的问题,直到我遇见《万历十五年》。

从一个我所了解的角度来看,朱元璋草创明朝时,起因十分简单,官逼民反,旧王朝墙倒众人推,人民需要一个领袖来领导他们推翻旧的势力,于是英雄应运而生,带领众人历尽艰难险阻建立新的王朝。这就算是完成了第一个阶段,之后便是制定各种制度,削掉可能威胁王朝安危的势力。

王朝已建立,接下来该如何统治它,这又是个问题。怎样让众人听从调度,全国各地的民众要如何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便是让全国上下都有一个相差不远的观念,大家对良善,贤德,奸邪这些特别抽象,但又特别能煽动情绪的词都有统一的认识,从而能做到追随贤德排斥奸邪。只要有了这些道德观念作为框架,再辅以严酷的法律,国家就能大致维持一个安定。这些观念是何时,又是如何形成的,身处现代的我不得而知,但现在的我们确实有这种分辨是非的能力。

国家以儒家经典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使优胜的学子们形成一个具有统一想法的国家机器,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团结一致,视治国为己任,他们明辨是非,能不顾安危的斥责昏晕无道的君主,以最肯切的言辞劝皇帝回归正途。就算这些想法过于理想,那么便按照首辅申时行说的来,即“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归依”。1587以后的内外局势并不平静,但是所有的动乱都没能像立储之事闹得朝中沸沸扬扬,国家延续至今,文官之间早已形成了难以缝补的巨大创伤。

就算没有郑贵妃,也没有东林党,文官集团中的彼此隔阂与对立,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开国之初,朱元璋大力打击全国豪绅和大地主,国家多是中小地主。朝廷三令五申,力崇节俭,社会风气影响下,人们口中的道德与心中的欲望不至于相差过远。到了万历年间,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各种体制上的漏洞逐渐显现。根据四书上的教条,官员们生活俭朴理所应当。全国各地税收标准一致,一个富县的税额放到一个贫县可能就是严酷暴虐的苛政了。各种技术力量缺乏,中枢对民间经济和土地的了解可能基于几十年前的辞藻华丽的报告,这往往会使管理者对民众的生活感到隔膜。文官集团臃肿而又死板,俸禄微薄,再加上各种漏洞,所有的一切都在激发官员们人性中阴的一面。

地方的县令在征收常规税款之外总会附带一些常例,可能是金银,也可能是些绢麻这类的日用品,朝廷对这些做法的态度只是观望。在京的官员没有机会收类似的财物,但每当朝廷考察地方官员的年份,他们就可以大捞一笔。收了钱财,办事自然就无任何操守可言。

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是文官集团隔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的官员家境优渥,把做官当做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与之相反,另一些人则认为做官的主要目的是捞钱。他们可以毫无理由的把对方当作是迂腐的理想主义者或是国家的蛀虫。

公元1587年大致还能算得上是风平浪静,但惴惴不安的氛围已经将朝廷笼罩了起来,立储一事及其所会导致的结果势必会带来腥风血雨。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失败也已经初现端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