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阅读寻找写作素材
第二轮盟约,今日第28天,还在继续坚持,为自己喝彩!
最近开始有些逃避写作,每日写,肚里那点存货早被掏光了。
生活琐事不敢写太多,家长里短的“剪不断理还乱”,越写越迷茫,于自己添堵,于他人更无益。
独羡慕那些生活的有心人,在他们眼中生活处处皆是素材。
起风了,下雨了,树上的虫鸣鸟叫,蓝天白云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在她们的细心观察下,也能流淌于笔端形成文字在大众面前构成一幅美图。
老师更厉害,在群里的指导与聊天内容也能迅速组合成一篇寓意颇深的哲理文。
我从来不曾认真去看看大自然的景,更没有静心聆听鸟鸣蛙叫。
每次我找不到素材,没有灵感时就去阅读。写不出作品就写阅读感悟。
我很少给自己限定读什么书种,也从不抱着非经典不看的执拗。
我读书杂而乱,基本停留在浅薄阶段。偏文学居多,却很少精读一本书。
我发现很多人一提起读书就盲目听从老师的指导,非经典不读。经典的儒释道好是好,可太过于深奥,多少人是一捧起就头疼,往往发下狠心没坚持几天就打退堂鼓,夭折在半道。
其实读书这个事真的根据自己能力来,不要一上来一听别人说这书好,经典,非读不可。劈里啪啦地就甩开膀子开读。
一开始阅读的人能读多难就读多难,哪怕你一开始读一些花边的,读一些轻松的,读一些武侠的,只要你坚持读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回归到经典当中。
在阅读的时候我从来不做笔记,很少会选择跳读。读过的书拿出来还跟新的一样。没有破损,没折页,也没圈圈点点,更没有一丝阅读过的痕迹。
在微信读书上偶尔会划线重点或有感悟的语句与段落,留下简洁的评论。
我一般是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一字不落。
曾经当我看别人的书本密密麻麻,一晒读书笔记详尽得能当范书,我心里那个痒劲啊难受极了。
我摩拳擦掌仔细揣摩,甚至全盘照搬他人的笔记,我以为抄写了一遍怎么着对书的理解力也得增强不?
可事实上并没有,笔记本也甚少翻阅。曾几时我对自己的这种阅读方法一直抱有怀疑态度,想着是否转变下。
直到我前两天在樊登读书听《如何读懂一本书》的讲书,发现樊登老师居然也同我一样的读书方法,才开始释然。
阅读的时候,我们画线也好,做笔记也罢,过不了多久,你可能就忘记了大部分的内容,好像记忆没有被储存一样,或者被自动清除了。也就是说,你完全没有将这种记忆储存在你的大脑中。
我一记笔记阅读速度就会很慢,一慢下来就感觉前后不连贯,对书的兴趣也逐渐降低,时间越拖越久,到最后脑海里连这本书的框架都没了。
而我之前虽没记笔记,可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它在吸收消化书籍的知识,构建书的架构。
我因没记笔记,大脑没有了依赖性,当写阅读感悟时就全得凭大脑的记忆去搜索。实在想不起就会去翻书看一下,继续往下写。
很多人惊叹于他的读书高效,不仅读书快还能讲得好就追问他的阅读诀窍,是否有快速阅读的秘诀。
他坦诚地说自己没有任何速读技巧,都是老老实实一字一字地看完了。有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相比快速阅读术教我们如何跳读,如何抓住书的重点章节其他部分跳过不看,我更倾向于樊登老师的方法。
我认为樊登老师之所以阅读速度快最主要是专心,他常在讲书时说自己最喜欢坐飞机,可以有连续的时间看书。
通常当我们专注不分心静下来阅读完一本四百页左右的书籍(不包括古文阅读)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足够。
我们在看书时最易走神,受外界波动影响大。若我们自身定力不够,需要自己排除外界干扰,选择一个特定不被打扰的时间段专注阅读。早晨与睡前都非常适合阅读。
樊登老师提到之所以自己读书快,是因为自己构建的理解力池子大。如何构建个人的理解力池子这需要我们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扩宽阅读类型。找到每一个领域当中最经典最有效的书籍来进行阅读。
所以我们读的越多,我们大脑里边本身的神经元链接越多,我们读书和理解书的速度就会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