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

向老而生

2019-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格雷札记
向老而生

跑步听吴伯凡梁冬侃大山,最新的一期《优雅的老去》极有意思,我也想好好思考一下我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吴伯凡大致认为,人老的时候的状态是这个人一生修行的一个反映。我很同意这种观点,年轻的时候就不断保持自律持续运动,老了也会看起来非常Fit(比如王石);年轻的时候不断积累知识积累智慧,老了就会总是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比如比尔盖茨);年轻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理想的状态不断追求自洽,老了就活成了一个真正自洽而舒展的人(比如村上春树)。

我时常被那些优雅的老人感动,甚至不时翻出他们的照片自我激励,这个名单可以非常的长:查理芒格,李嘉诚,稻盛和夫,马哈蒂尔,菲利普亲王,罗伯特德尼罗,褚时健,巴菲特都在此列,这些老人一生都在不断努力实现自洽,到他们老的时候,就像一棵树一般让人感到厚重丰盛,又因为一生的自律修行到老依然让人感到有着浓厚的朝气。

如何能老了也成为一个优雅的老人,我觉得首先要把人生当作一场修行,每一次人生的事情都主动去修正自我,不断刻意系统化提高自己的综合品质。于我,我想具体要修行以下方面:

一,要健康

人生的一个重大本质就是,我们一切对于世界美好的感受都起发于自身。

我们看一场球赛,引发我们激动兴奋的不是周围的球迷,不是现场的氛围,甚至不是比赛本身,这些都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我们自己因为激素分泌而内生出的情绪和感受。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观点,那体会一下,如果你看球赛前吃了火锅肠胃极为不适,那球迷,氛围,比赛还会成为引发激动的因素吗?恐怕不会了,引发你激动的因素在这个时候可能变成了厕所里不排队。

基于这个重大人生本质,要实现优雅地老去,保持我们感受器的运转良好,也就是肉身的正常健康是一切的根本。

健康的缺失甚至会带来整个人人格的剧变,所以,要优雅地老去,首先要健康。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想的不应该是刷手机,而是拎跑鞋。

二,要丰盛

没有经历做打底的人生是浅薄的。阅读,旅行,斜杠职业,创业体会,享受志趣都是丰盛经历的一种途径。

我相信有些人不拥有经历也能天生修行精进,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通过重重叠叠复杂多变的人生经历来打磨心智,精进观念才是正确的路径。

工作关系要见不少人,许多人才步入中年就让人感到极度枯燥乏味:单调的价值观,经不起推敲的思想,千篇一律的说话套路。这种很早就放弃了逆惯性而活的做法,会在老去之后更加追悔年轻光阴不再,没有更多去强迫自己经历经历。

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才知道事情的趣味,套路,本质;而经历地多了才能举一反三,用大的样本量来增强说服力。

所以,有点闲钱不应该跟风满足虚荣去买那些奢侈品,应该多去旅行,多去做事;有点时间不应该整天只接收碎片短信息天天刷微信,应该多看书,提高自己的认知边界。

三,要立功

人生最幸福莫过于实现了天分与职分。无论天分职分,都需要通过具体事功来实现。

昨天饭局听到一句话:不是为了成佛而度众生,而是为了度众生而成佛。这句话击中了我,放在建立事功角度来看亦然,不是为了成为某个名人或赚很多钱而做事,而是自己寻着天分不断享受着做事,最终收获了一些额外的名利而已。放在OKR管理思想来看,就是要化结果导向为目标导向,结果是单一定量的,而目标则是综合定性的。

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全力自我实现,是人之为生物,人之为人的必须。浪费天赋,不尽职分是会受到上天谴责的。

不断立功能增强人对自己的认知,提高自信,而立功过程中收获的巨大名利,也能让人在年老后可以保持人格独立。

四,要立德

因为我们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的,立功的过程中总归要与他人合作竞争,为了保证自己可持续,要立德。

立德过程指引我们人生不断修正,不断做减法。在企业伦理方面,个人伦理方面都不断力求精进,不要一不小心就掉进悬崖。

有功无德的人总被他人背后戳脊梁骨,也被人看不起,就算他立起了广厦千万间,也能在分分钟灰飞烟灭。

《合作的进化》中,用不同计算机算法不断进行囚徒困境大PK,最终得出的长久制胜法则是心怀善意的一报还一报。也就是说,一开始要保持善意合作的态势,如果对方合作,自己也合作,如果对方背叛,自己也要还以颜色,如果对方重新合作,自己也能不计前嫌保持善意原谅对方。

这个制胜法则之所以制胜,是因为满足:只要对方合作你就合作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面对他人的无理背叛你是可激怒的;在给挑衅以反击之后你是宽容的;行为要简单清晰,使对方能适应你的行为模式。

只有立德之人才能行为清晰,让合作伙伴适应并建立信任。也更能结交真正的挚友,老了也能享受真正的友谊带来的温暖。

五,要修心

拥有丰盛的人如果不修心就会走向骄傲自满和热爱炫耀。

炫耀金钱和物质是比较低级的炫耀,再向上更高一级的会炫耀经历,炫耀学识和炫耀成就。

木心和陈丹青有一件小事:

木心和陈丹青有一次吃饭,邻座坐了两个外国人,陈丹青问邻座是不是意大利人,一问,果然是,丹青有点得意。

可木心却说:“你刚去过意大利,你想证明你的虚荣,人难免会这样,但要克制,这是随口就来的虚荣心。”

木心教会陈丹青:“修养是很具体的,就是一件件小事。一句话熬不住,就失了教养。”

健康丰盛事功卓绝,可一旦忘记了修心,就变成了没有修养的人。如果希望自己老了能真正的优雅,每天谨小慎微地修心都是必须的。

此外,要修出一种平静的状态,心智的成熟和心流的顺畅都是健康丰盛的必要条件,如果心不健康,其他的健康也会顺带着被破坏。

养活一团纯意思,常怀一颗赤子心。

六,要看破

老去之路上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看破人生。这不是非常玄幻的说法,也不是指看透人生遁入空门。而是从科学理性角度,彻底了解人生的生理和心理局限,并能接纳和臣服。

举几个例子:

1,人类本质就是生物和智慧的结合体,虽然我们充满智慧,可时常被自己生物性所裹挟。要警醒这一点,因为很多我们认为的自由意志选择(多喝一罐可乐吧/多买一个包包/抽烟能提神),其实是我们生物性的那些分泌物在指引着我们。

2、对于世界来说,人生本质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很多局部的自洽性放在更广泛的角度看都是矛盾的。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的人生意义非凡,这包含了爱,天分和幸福感的生命体带给我们非凡的体验。所以,认识到这个矛盾体,我们就要给自己人生创造意义,这可不是自欺欺人。

3,因为我们这种生物体本身的局限性,我们时常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时常被过度假设的恐惧感,失控的情绪和生物体过分疲惫带来的短视而裹挟,所以要学会对抗这些,努力一码归一码。对孩子要一码归一码,上班辛苦不能作为下班回家骂自己孩子的理由;处理婆媳关系要一码归一码,婆媳有矛盾不影响夫妻关系,夫妻有矛盾不能影响母子情感;职业生涯要一码归一码,工作辛苦加班重重不能掩盖业绩不佳的事实,上下级私人关系不错不能降低对于下级工作的要求。

以前有人提向死而生。但我觉得秉持向死而生会让人变得短视。向死而生的人也许更容易相信及时行乐,不愿意延迟满足感;向死而生的人相信过好每一天的力量,但有时候过好每一天未必能让你过好一周,一年,一生,人生不是线性的,有时短暂的过不好反倒可能成为未来过的更好的杠杆,还是那句话,局部的自洽可能导致整体的矛盾。

所以,我觉得向老而生更有意思。把自己当作一棵树,不断修行,不断精进,不断提高,争取一生都能自洽。

这我觉得才是值得过的一辈子。

愿我们老了都能优雅一些。


作者格雷,一名追求良质的舌尖圈外企中层职人,一名热爱文学的故事控咖啡馆作家,领英专栏作家。个人微信公众号“格雷札记”(id:Book_Movie_Music)。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