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态度

2019-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GrowingME

    今天的课是安老师上的,我是第二次看到她,第一次是在大约1个多月前的年会上。那时的她身穿黑色连衣裙,身材苗条到有些偏瘦,画着精致的淡妆,散发出女性主持人的知性,漂亮和距离感。而今天的她,穿休闲牛仔长裤,短款羊羔毛外套,脸色黯淡,素面朝天,只有眉毛有曾经修整过的痕迹。好像从天仙变成了凡人。

    我想一个人可以如此自由,在作为主持人的公开场合,她像一朵黑色的交际花。而现在,却像一个被孩子整得憔悴的母亲,不施脂粉地接待客人,而完全没有担心过别人的目光。我想,或许这才是她大多数时候的样子。

    她上课和其他老师不同,有些老师总是盯着电脑屏幕看,感觉更关注线上的同学。而安老师她总是看着我们。很多时候看着我,因为其他同学都喜欢看着手机上的课件,而我不看,我更多的是听。

      开始的时候,我很想睡觉。但我也努力去听。她谈到对于精神分析的态度,她希望我们在听的时候,更多的思考“我们对精神分析的某个态度,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我们赞同吗,困惑吗,舒服吗,还是怀疑呢?这个提法挺有意思的。这使我想到,所有的学习都要和我们自身相整合。

      当我们的感受和想法和某个金科玉律般的理论或说法冲突时,我们不是要把自己掰过去适应和迎合,而是要去理解。理解自己。我们在心理治疗中,不断去深入地理解来访者,其实我们也要去理解自己。

    在我们的态度中,包含三种成分的态度。

    首先,是理智和情感。理智上,我觉得自己应该开始接来访者,那样可以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也可以将所学运用其中逐渐熟练,也可以在其中体会学习到的理论等等,那样会促进自己的咨询职业。但是,情感上,我不太愿意去做咨询。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而这种没有准备好,主要是来自心理层面的。我觉得自己有个东西还卡在那里,我还无法做到对咨询和来访者的真诚热情,还做不到对人性的关怀和悲悯。我总是会带着自己的情感,批评的眼光,冷静的态度,和探索的精神。

    其次,是外显和内隐。在咨询中,我们作为咨询师有个外在的态度和表现,比如我们认真倾听来访者叙述时的态度,我们共情的回应,对问题的探究。但我们的内在也在活动,我们在想来访者说这些的目的,在想我们应该如何回应,甚至想着自己的事情。有时候来访者说的我们感觉熟悉,觉得自己遇到了好办的来访者,有时我们被拒绝时,又非常的吃惊,我们的喜欢和不喜欢起起落落。我们外表镇定,但内心起起伏伏。

    第三,对人和对己。我们说全然接纳来访者,真的做得到吗?我们接纳自己吗,全然的接纳?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没有接纳,如何接纳来访者?我们对来访者说不上班也是可以的,那我们不工作时,自己接纳吗?是不是其实很焦虑的呢?我们怎么样对自己,往往会怎么样对别人。我们对自己严苛,可能对来访者也严苛。

      而上面说的三种态度,要逐渐趋向和谐一致,才能减少冲突,成为一个真诚一致,表里如一的咨询师。

    安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说自己是“怀疑主义者”。我发现自己也是,这让我感觉亲切。她讲她的关系学派的咨询师,还彼此开放朋友圈,并在她的咨询中给她一些建议。和传统的比起来,真的是很不克制。这让我打开了视野。不再因为自己和那些金科戒律的想法冲突而苦恼。所有的一切,都是让我们找到自己,适合自己的咨询风格。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整合的过程。当然,我同意无论是怎么样的咨询,都要给人一种稳定的,前后一致的感觉。这样才具有安全感。

    心理咨询的有效因子,研究证实:关系占50%,理论15%,来访者的支持系统个人成长学习等占35%。

    精神分析的尽头在哪里?我想是不断的重构,成为自己,这个过程没有尽头。我认为精神分析在移除了病人发展的障碍,并且病人获得了自我分析能力的时候,就是结束的时机。

    咨询师能走多远,来访者才能走多远。这句话对吗?从某种意义上是,所以咨询师要不断成长。但是,咨询师也可以和来访者一起走得更远(在咨询中)。但我认为如果咨询师允许,来访者可以走得比咨询师远。我想,这个远近还得有个定义。是心理健康程度,还是别的?

    精神分析技术中的态度。

    中立。来访者来寻求咨询,通常都存在或显或隐的情感需求,而这些情感需求之所以令人痛苦是因为冲突的存在。就像一个抱怨老公出轨,不关心自己,嚷着要离婚但并没有离婚的女性,她总是存在离—不离的冲突。咨询师的中立表现在不偏向任何一方。不因来访者叙述婚姻的痛苦,而鼓励其离婚;也不因觉得来访者难以承受离婚后的舆论和现实压力,而让来访者不要离婚。而要对离或者不离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从人格结构来说,对来访者的本我(关照自己等)和超我(道德要求)保持不偏不倚,不鼓动来访者要多关心自己,也不鼓动来访者多关心到其他人。但是不是就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样看着呢?我想实际上要对其冲突的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和共情,让冲突浮现,利于观察和理解冲突。中立,还表现在咨询关系中,带有一般人的热情和真诚,即不太亲密也不太疏远。如果你本身个性毕竟冷淡,就要更热情一些,才到达一般人的状态。在移情关系中,咨询师会被迫不自觉地扮演来访者曾经生活中的重要客体,但现在咨询师扮演的新客体和曾经的旧客体不一样,在这两个客体中的态度也要保持中立。中立的例外情况是,针对咨询中的危机要进行干预,对待自己在咨询中的失误要道歉。

    节制。节制指的是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能因自己的私欲而利用或虐待来访者。时刻要记住对来访者“无伤害”的原则。咨询师节制自己的欲望,首先得觉察自己的欲望。在咨询中咨询师的常见欲望有挣钱,通过咨询来学习提升自己的咨询能力,咨询成功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和来访者建立深厚关系联结的需要。这些欲望多多少少存在,而且也都是正常的存在咨询师内心,但当这些欲望出来的时候,要去察觉去承认,而不是被其所控制,失去平衡损害到来访者的利益。

    均匀悬浮注意。指对来访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同等关注。使我想到欧文亚隆说的,对谈话的内容和谈话的过程要同等关注。咨询师倾听的时候,要抛开自己想法,情感,记忆,判断,接受来访者所说的任何事情。通过这种关注,自由联想,让无意识呈现。关注我们在咨询中和咨询后脑海中出现的无意识内容,音乐,歌词,画面,情感,从而从增加这个角度了解来访者。

      同频和反思。身体和情感完全参与到来访者的世界中,允许自己被来访者影响,站在其角度想其所想,感其所感,即“体验式自我”。同时,恰当的时机退一点,反思来访者的体验和自己的反应,即“反思性自我”。咨询中在两者之间进行切换,保持平衡。

    理解。如何理解来访者的问题,也就是个案概念化呢?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从自己的个人主观经验和感受去理解。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但同时也要怀疑。其次,可以通过社会性观察的一般性理解,也就是大多数人会是什么样的理解。第三,来访者个人经验,经历所造就的个人的理解。第四,基于理论假设的概念化理解。最后将其整合为专一精进,包容整合,独具一格。

      谨慎和执着。不断评估和概念化,合适的时机进行解释,解释可能会激起恐惧和焦虑,引发阻抗,尤其是时机不合适时。如这次解释失败,以后可再解释,当然这个解释确实是真实的,而不是臆想或咨询师个人的东西。

    容纳难以容忍的情绪状态。呆在黑暗而强烈的情绪当中,充分体验。不逃离,不隔离,能在痛苦中坚持下来,活下来。要了解自己容忍情绪的能力,比较能容忍什么情绪,比较不能容忍什么情绪。尽量培养自己容纳负面情绪的能力,而不是去行动来终止这种难受的感觉。

    爱。欧文亚隆说,“只有当一个人可以活得像只老鹰,不需要任何观众,才能爱慕地转向另一个人,只有在那个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去关心另一个存在的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