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小窍门——变“你信息”为“我信息”

2023-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妮囡呢喃

本次周末的学习,受益匪浅,尤其是“我信息”的用法。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平时说话爱用“你信息”,比如对家人或孩子这样说:

你停止这么做。

你不该那么做。

你别再……

你为什么那么做?

你真不听话。

你为什么不表现得好一些?……

这些都属于“你信息”,它们的特点是形式上以"你"字为开头,或者暗含"你"字,即省略了"你"字,如果加上"你"字,意思依然不变,以"你"为导向。这些话矛头指向孩子,让孩子改变行为。但这种语言模式的结果是孩子会产生逆反,并不利于解决问题。

而如果我们将语言模式变为“我信息”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用“我”开头,来表达想法。

“我信息”包括三部分:

1.对不可接受行为的描述。(如我看到了……)

描述原则:

(1)具体:我们只是描述孩子不可接受的行为,他做的什么事情干扰了你,而不是你对孩子的行为下的判断。

(2)简洁:在描述时要简洁,清楚,不要拖泥带水。

(3)平静:在描述的时候,父母要心平气和,尽量不要带责难的情绪。因为带情绪就无法表达“我讯息”。所有的情绪会盖过一切,会让“我讯息”变成“你讯息”。因为你的情绪本身就是“你讯息”,特别是愤怒的“我讯息”就是“你讯息”。

2.父母的感受(或父母体验到的感觉)。(如我感到……)

3.这样的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切实具体的影响。孩子的行为对父母切实具体的影响通常是指让父母:

(1)多花钱;

(2)多花时间;

(3)多费精力(给父母带来不便);

(4)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

(5)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让你感到不舒服、疲劳或造成痛苦。

当你发出一个完整的包含三部分的"我讯息"时,你就把你的全部情况都告诉了孩子;不仅指出他给你造成问题的行为,而且还有你对这一行为的感受,同样重要的还有这些行为将会或者已经给你带来的影响。

父母在不断的运用"我信息"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描述孩子的行为对自己切实具体的影响时,你会发现,切实具体的影响似乎根本就不存在!而且你还会发现,你的情绪、你的感受并不会受孩子行为的影响,你可以调控你的情绪,你的情绪由你自己作主,我们每个人渐渐地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孩子以前看似不可接受的行为慢慢地变得你可以接受了,也就是说,当你改变的时候,你的孩子也就改变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