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石上纯也自由建筑观展
今天和小伙伴去看了石上纯也的自由建筑展。
完全是单位体检完之后的消遣,观展之前没有做过什么功课,就是这么随性,哈哈。
展览在当代艺术博物馆的7楼,展品不多,但是人气很旺。早上11点不到进馆,已经开始排长龙了。
进门有一段简短的视频介绍,另外这个展览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石上纯也本人为每一个展品都做了详细的视频介绍!!可以说是业界良心了!通过扫二维码的形式获取介绍,在观看展品之前细细看完纯也本人解说的设计理念,就已经预先完成了一次观众与设计师本人的交流了。
看完石上的解说视频之后,再去仔细观摩相关的建筑设计模型、图纸,我想即使是不懂建筑设计的素人(譬如我和小伙伴)也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了。
展览从石上设计的荷兰迷宫公园游客中心开始,第一个作品就鲜明的展现了带有石上个人风格的自由建筑。在不能移动公园的树木、花草、原有建筑的同时,怎么把一个原先的度假小屋与众多自然生长的树木联结在一起,让这个小屋做为一个游客中心而存在呢?
石上给出的答案是按照小屋周围的散步路径建立2条长廊作为游客中心的入口,两边均用透明落地玻璃取代实质墙体作为隔档。当走在这样一条长廊之中,我们仍然能充分欣赏长廊外的森林景观。这正是玻璃透明、轻柔的特点所适用的最佳场景。
虽然在展览中,只能靠细细观察模型或者感受现场的人模比再通过建筑物实际的照片影像,对石上设计的实际建筑有个大概的体验感知,但是在深入了解了这些设计被赋予的意义之后,被这些理念所吸引的人应该都会想去实地考察一番吧:)。
实景图1 实景图2 实景图3我注意到在石上设计的很多建筑里都偏爱使用轻盈,柔和的材质。比如玻璃,细钢柱,细金属网,瓦片......这些材料或许正体现了石上对自由建筑的定义。在自然环境中,使用这些元素来加强建筑物里人类活动和自然之间的联结。
比如我印象最深的蛇形画廊展厅,颇具有中国水墨画写意的特质。
画廊外观从外观看,随意铺散的岩石瓦片像一块轻柔的布料在空中飘浮,同时具有石板屋顶的厚重感和仿佛随时会被风吹走的轻盈感让整个画廊展厅像一只巨大的黑鸟,展开巨翼,挥舞起黑色的羽毛,就要展翅高飞,达到了和自然交融的和谐之境。从内部看,细钢柱弱化了建筑的笨重感,而屋顶黑色的岩石却又易于使人沉思,人们可以在此静心品味画作。整个建筑的设计随性而又不失韵味,令人心向往之。
画廊实景1 画廊实景2另外想说说石上对艺术生态植物园的构建。原本是庭院+度假村两个不同的项目,因为建造度假村需要砍掉原本土地上的320树木,石上的想法则是将需要砍掉的树木移位至庭院,从而营造出新的自然景观。在设计中挖掘使用原有的素材(树木、青苔、水闸),减少人为添加新元素,最后展现出一片拥有无数有青苔覆盖和无数池塘的水上森林。
图片来自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事务所值得一提的是,将320颗树木一颗颗做好标号,在模型上根据不同树木的高度宽度等等参数一个个为他们挑选适合的位置,这样细致而庞大的工作量,石上一丝不苟的完成了。
而他想做的仅是希望人们在庭院中散步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每一颗树木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份追求自然和谐而又着意营造出个体空间感的精神给了我很深的震撼。私以为创造、丰盈个体的独立空间正是建筑自由的灵魂所在。
当我们探讨建筑自由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探讨的是我们需要怎样的空间。一方面不因为建筑的功能性对空间设限,另一方面要给与个体更多的空间感,亦或者创造更多个体的独立空间。
空间即感知,人类的大部分空间感知来源于视觉,这或许正是石上在建筑自由的设计中总是着意模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边界的原因吧。
当我们的“视界”不再被空间所束缚,我们方能触及灵魂的自由。
以上,纯素人BB,考据党勿纠,谢谢。
实景图转载自https://home.163.com/19/0726/17/EL1DDM45001086P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