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我为什么写简书?

2017-01-04  本文已影响55人  花暖房
from internet

我为什么写简书?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拓宽我的自我界限,扩大我的舒适区。

假如我是一个原点,我希望通过不断地扩展原点的范围,慢慢变成一个圆圈,在圆圈外面再画一个圈……就像滚雪球一样,扩大到我现在还无法想象的大雪球。

这个想法源于一个生活中的触动。

西街的槐荫两旁,每隔二十几步路就会有一个老旧、灰尘斑驳的简易活动房,上面还挂着“公共电话”的标志。

大学时代,这种电话亭很火,那时联络家人、朋友都要靠它!这历史的遗物如今还留在街道两旁,无人问津,想想是不是一种讽刺。

这条街上只有一个电话亭还有人情味,有一位老奶奶住在那里,她人很好,夏天的时候从她“家”路过,她还好心地提醒我,这里蚊子多,别咬到孩子。让我心里暖暖的。

不知道为什么她会独自住在废旧的电话亭里,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几乎占据大部分空间。不过有时想想,人所需的空间是不是一张床就够了?

她人缘很好,在夏季的槐荫下,几位老人坐在她的小家旁边聊天。在冬季的暖亭里,也能从窗子看到两个老人坐在床上聊天。这种场景倒让人觉得,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和人情。也许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美化了老人的生活。

我不止一次想过一个问题:她以什么为生呢?

电话亭的窗口摆放了矿泉水、饮料、口香糖还有棒棒糖……但我从来没有在那里买过东西,也没见过别人买过……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

老旧亭子,灰尘仆仆,没有人想要购买的欲望,而且我常常会产生一个怪诞的想法:如果总没有人买,那商品的保质期?……

也许是我的小人之心,但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是不是大有人在?

重点是,我联想到自己曾经写下的文章,是不是就和这老旧的电话亭一样陈旧、不合时宜?甚至自己还浑然不觉?

没有市场化的东西,总是缺少一种生命力或者灵动。

如果将老旧的电话亭装修一下,换成另外一种风格,是不是能跟上人们消费的步调?

对于我来说,这是值得探索的,探索我的界限和外延,打破习以为常的舒适区,哪怕是失败,至少我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

所以,我才选择简书、豆瓣,这也是只是一种手段、形式,它也可以叫“易书”、“豆荚”……Anyway,我很感激这种书写、发表的渠道,让我去拓展自己的空间。

之前有朋友问我,文章写多了是不是大脑会“打结”?我说:“怎么会?思路越写会越开阔呀!”

想想高中时,那些补脑的广告是不是很脑残,现在我还没有听说过把脑子累坏的,也许仍是我的孤陋寡闻……

记得以前写简历,会填上自己的特长,我会毫不犹豫地写上“写作”二字,但写完又有些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我总是问自己,自己真的会写作吗?写的东西有人喜欢看吗?

哈哈,现在不用疑惑了,有了市场化的渠道,让市场和粉丝检验写作水平,是不是更有效率?更容易了解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更好地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我想这是我写简书的原因。让自己更市场化,更合时宜,更懂得生活,在越来越清晰的人生地图中,不停地行走,修正路线,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让自己更清楚想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我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会积极地拥抱它,而不是排斥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