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简友广场读书

读《教育的本质》有感1

2023-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阳光少年时代

首先声明一下,我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我可能只是读了几页或者一个章节,然后写得读后感,并不代表整本书的一个中心思想,误以为我说的就是全部,我个人觉得读后感并非要读完一本书才能有所感悟,它可能在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想法,如果非要从头读到尾才可以写评语或感悟,我想我不能完全准确记录我的心路历程,因为人会遗忘,印象深刻的会记得,小的就容易忘记。之所以每天阅读的书籍不一样,穿插地阅读可以让思维乱起来,打破思维定式,从多角度去看问题,从中找到共同点,汲取经验,记下来,供以后慢慢来回味。这种方式适合于章节式的读物,每一章没有必然的联系,占用的时间不多,随拿随看,让阅读有了可能,便于习惯的养成。这是开篇需要简单地说明,读书不求数量多少,鉴于你读完的感悟,对你的触动和启发有多少。

今天阅读的书目是《教育的本质》陶行知先生的经典之作。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写过不少文章和书籍,每每读到顿感他心中的热爱和责任爆棚,真心为中国教育发展崛起而穷其一生,实属难得和敬佩。他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思想依然是我们现今教育讨论的话题和追求的目标,足以说明陶老先生的智慧和先进性。另外本书写的是白话文,半文言文半白话的写作风格,读起来可能会有点晦涩,所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久些,领悟的精神也可能有出入,所以要读的时候要慎重和严谨。

言归正传,今天分享的是打破旧教育的五种方法:

第一,依赖天工。这里我的理解是不要被形式所拘役,我们可以利用新的事物来传播教育,但是不能被新事物所牵引,为了用而用。这一点在现今的教育中多半存在,比如智慧黑板、手机APP等等,从传统的书本解脱出来,或者说从板书中解脱出来,利用PPT或者视频的方式来授课,这些都算新事物,有些东西用起来更好,有的则不需要,可能更需要板书来书写推导过程,这样看得更加真切和清楚。如今都在用多媒体,可是真的必须不得不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沿袭陈法。沿用旧的模式。模仿可能是最快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教育本身也是一门技艺,需要不断地学习才可以。想要创新,必须要有试验,从试验中得到经验。模仿也应该归到试验中的基础阶段,在试验中发现和总结,才能有突破,才有可能推陈出新。如果只是按照原有的模式去做,忽视每一次上课带来的触动,不及时反思,无论上多少节课都是一样的,反思的目的不是形式,就像读书不是为了读完,而是从中学到新的东西供己所用,这一点是我们现在需要引以为戒的地方。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坐在下面永远无法体会站在讲台上的感觉,而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新的体验,从可以作为素材和试验,为下一次做准备;

第三,率任己意。教育是一种专门事业,必学焉而后成。这一点我也理解是教师应该自己先学会了,才能教,不能凭自己主观想象率性而为,用教师的身份来左右知识的真伪和方向。“我说的都是对的”、“按我说的做”、“这个不考”、“这个不重要”等等来搪塞自己不懂得地方。如果真的遇到困难,一定要想法设法去解决,不一定非要自己亲力亲为,可以利用这个问题让学生来一起讨论,逃避只会让教师的权威受到削弱,这里作为教育工作者,术业有专攻,我们并非全能全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断了不必因为回答不了学生问题而愧疚,而是要作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来应对各种挑战;

第四,仪型他国。学习引进国外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此处作者表达的是学习国外的新东西,这一点是有待考究,是因为新的发明刚出来,一般都是保密的,也就是核心,并不会公之于众,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皮毛,学不到精髓。比如我们看到国外小孩天天上课玩积木,课堂很随意,断不知道人家在大学阶段是相当严苛的,这正好与我们的教育不同,小学初中高中累哇哇的,大学一下子就泄气了,这也导致我们高层次创新的人才少的缘由。大多在培养兴趣爱好的阶段通通抹杀了。现今内卷已是常态,想要阻断宛如逆水行舟,只希望保留一点点空间让更多的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是标准答案的背诵;

第五,偶尔尝试。这一点重在尝试是否有计划,而不是临时发挥,是对成败的看法归为经验和坦然,视阻力为当然,失败为难免,不因一时之过而弃置,要有越挫越勇的气概和精神。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上来就是教授级别的讲解,总有一个过程需要用经验来校正和补充。断不可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摆烂,这样只会让后面的路越走越窄,生活充满痛苦,所以有必要对教育者的心理进行及时疏导,改变对成败得失的态度,这样才能变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的所感所悟,可能与原著有出入,理解不够透彻,毕竟入门也就一年有余,望大家批评指正,共同进步。感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