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条橙》中的“儒道之争”
发条橙,“发条”是一种机械装置,“橙”在马来语中指“人”,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机械的人”。严格来说,是“机械玩具”。
理解了发条橙的含义,再去理解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发条橙》,便容易了许多。
相对前作的《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就要通俗直白很多了,观众基本都能看明白整个故事:
一个无恶不作的少年Alex和他3个小伙伴组成了一个小型犯罪团伙,他们不去学校上课,整天就琢磨着如何打发时间,然后打架斗殴,入室抢劫等恶劣行径成为了他们的日常选择。
但他们终究只是不懂事的孩子,社会不会放任他们继续作恶多端。无形的发条伸向Alex,试图将他人性的“恶”完全根除。一场“实验”之后,如果他一想出手打人就感到恶心,一想情色的事物就会呕吐,他无法再危害社会,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好人”。
只是对一些导演没讲明白的剧情,不少观众一时之间会搞不懂,尤其是最后的那句台词:
“我被治愈了。”
首先是关于哪一种治愈的争论。
Alex所说的“治愈”,指的是在鲁道维科中心接受治疗?
还是之后在小说家那边以及医院中的一系列“康复流程”的治疗。
按库布里克给出的最后一幕,以及Alex的遭遇看来,应该是指后期“恢复人性”的治疗。因为经历鲁道维科中心的“改造”后,Alex在重新融入社会的时候是不愉快的。
重新做回自己,重新获得欣赏贝多芬音乐的权利,是他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愿望,他的独白自然也是呼喊这个愿望。而最后限制级的一幕更预示着他邪恶本性的复苏。
另外,也可以理解为Alex成功被治愈成一个真正的好人,那“治愈”就是指鲁道维科中心中的治疗。在经历过如此多的事情后,他已经不是那个一言不合就打人的少年了,他逐渐学会了区分善恶。只是这样理解,就很不库布里克了。
然后,不管是哪一种治愈,聪明的观众都会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他真的完全康复了吗?
库布里克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所以结局算是一种开放性。但其实Alex的面部扭曲给出了很大的信息量。
也许有没有“治愈”好不是重点,如库布里克所言,这部电影是一种探索,探索个人自由和社会要求两方面的矛盾冲突难题。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社会对于维持法律和约束应该有一个限制,为了一个正确的理由做一件错事是不对的。
所以相比有没有“治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Alex所受到的伤害。他扭曲的面容似乎在告诉观众,这种伤害是永久性的。就算Alex恢复了原来的“本能”,也无法抹除他是一个受害者的事实。
直到影片结束,他依然是那个Frederick部长的政治工具。体制对个人的伤害还在继续,《发条橙》是一个彻底的悲剧。
库布里克想用这个悲剧故事警醒世人,“惩恶扬善”是好事,可是事情做得太过头了,就会变成坏事,变成某种极权主义。
就像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思想,“依法治国”的理念放到几千年后仍然是世界的主流。只是几千年前的“法”和我们今天的法律完全不同,那是完全反人类的极权统治手段,律法不仅惨无人道,而且设立的目的不是为了人民能更好地生活,而是为了政权的统治和侵略,于是秦国的灭亡成了历史的必然。
《发条橙》中,Alex所在的国家不算是极权统治,媒体仍然能够威胁到Frederick部长的位置。这种人为的“罪犯改造”不能代表强权,反倒可以和古时候的“儒道之争”挂钩。
儒家提倡的“礼乐”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过度规范和限制人的行为,这与人类向往自由的天性相违背,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如今不是“礼乐之邦”,而是“礼仪之邦”,去除了“礼乐”中的封建迂腐,保留了其道德仁义的精华部分。
以前道家之所以反对儒家的学说,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儒家的“礼乐”是违背人的天性的,违背天性就是违背自然规律,这与道家的“道法自然”理念相违背。
《发条橙》里鲁道维科中心的做法也是与道家的理论相违背的,就算最后真的“见效”了,但人,已经不是原来自然形成的人类的。
著名作家易中天在其《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提到,老子反对儒家学说,还有一套无法反驳的理论:
因为道德沦丧了,所以才要提倡道德。如果社会没有道德沦丧,每一人一开始就是讲道德的,还需要你们儒家来提倡人伦道德吗?
这个理论同样可以用在《发条橙》中,如果不是社会沦丧了,还需要监狱,还需要鲁道维科中心吗?
鲁道维科中心的做法根本没有关注到Alex变成坏蛋的根本原因,只是一味地想把“草”修剪整齐。可“草”是生命,生命会不断生长,强行修剪是治标不治本。
那Alex这颗“草”长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在于他的“根”,他一直都缺少家庭的关爱。
要安排Alex父母出场,是要告诉观众他的家庭环境,可以看出,父母对Alex的关心很有限度,特别是在Alex从鲁道维科中心回家之后。
另外,社会上的道德崩坏更加剧了Alex的暴力倾向,他不得不武装自己,才不受侵害。他在被“改造”后放归社会的事情证明了,在社会上,只有善良也是不行的。
Alex的所作所为破坏了人类社会的秩序,所以他就必须受到处罚。但是要“处罚”他,剥夺他的“天性”,无异于“以暴制暴”。不能把握好处罚罪犯的“度”,人类便陷入了“打人就不对,不对就要打”的矛盾困境。
打人是不对的,但你因为打人就不对的,而去打人,那你是不是也不对了呢?
所以道家的“无为而治”,就是绝对正确吗?什么都不管,就没有所谓善恶对错。
肯定,不是。
道家的学说很大程度上不是站在“人”的角度,完全按他们的实行,人类可能就不存在“社会”了,根本谈不上“发展进步”。
《大国崛起》认为,强大的国家文化都很强大。而我们国家的如今强大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如果我们能吸取祖先的思想精华,儒家教我们仁义道德,道家教我们敬畏自然,法家教我们依法治国...综合他们的思想,去除其极端的部分,掌握好一个“度”,社会便能和谐发展。
回到电影,库布里克其实并不极端。他安插了一个牧师的角色,代表了道德的声音。牧师的一句台词也正是影片的核心主题:
“善由心生,善良是由人自己去选择的。当人不能选择的时候,他也不再是人了。”
最后提一提库布里克在音乐上的使用。原来用贝多芬的古典音乐不只是他的个人爱好,还因为他想说明一件事。
一个人是善良是邪恶与教育程度没什么关系,决定人类如何选择善恶的,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千万别忘记,希特勒也很喜欢古典音乐呢。
只有笨蛋才思考,聪明人用灵感。——《发条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