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菊与刀》:日本人的“善”与“恶”

2018-04-24  本文已影响112人  乔克儿

我相信本土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开始日本人要么就是因为电视上播放的“鬼子”,要么是因为日本动漫。

电视剧中的鬼子残忍无比,动漫中的角色却都热血懂礼。

倘若去过日本的人,都会被这个国家人民守规矩的程度所折服,地上看不到一点垃圾,绝不会有人闯红灯,即便交通再怎么拥堵,车辆也都井然有序。

日本是一个比较聪慧的民族,二战失败后,他们在经济上竟能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以上这些,都是表面日本的样子,为了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机理,我读了《菊与刀》,在这本书上,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1

要想了解日本人,得先了解他们的历史,从历史中来窥探他们的行为模式。

公元7世纪,中国正值盛世唐朝,日本派使者来到长安,羡慕了中国的宏伟宫殿,感慨了中国繁杂的官员体系,见识了中国的表意文字,膜拜了中国的佛教。

使者将以上这些复制,粘贴回了日本。日本的天皇按照长安建造了奈良城,天皇还仿造中国的政治体系,确立了官阶品位与律令。

但有一点日本没学,就是科举制。

中国的科举制让阶层流通起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在中国延续至今,因为这是普通老百姓走向仕途的唯一途径。

日本的官阶,全部授予了世袭贵族和封建领主。

8世纪末,贵族藤原氏取得统治地位,剥夺了天皇的实权。

此后,封建领主们纷纷起兵反藤原氏,最终著名的源赖朝击败了所有对手,以“将军”的头衔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天皇已形同虚设,但将军的头衔需要天皇来象征性的赐予才能进行正当统治。天皇不再拥有实权,实权全部掌握在幕府手中。

为了维护幕府的统治,必须靠武力来征服那些倔强的领主。

每个领主都有自己的武装家臣,即武士,这些武士随时准备和敌对的领主或最高统治者将军的“地位”发起挑战。

公元十六世纪,特别厉害的德川家康击败了所有对手,在1603年成为德川家族的第一个将军。

德川家族统治时期,日本等级制进一步强化,人被分为一个一个的等级,人不能做自己等级之外的事情。

为了维护统治,德川氏为各个阶层的人制定了极为详细的规则。

日本有四个等级:士(武士)、农(农民)、工(工人)、商(商人),还有一个贱民等级。

贱民不算是人,他们没被政府统计到人口小本本上,他们包括:清道夫、掩埋死囚者、剥取死兽皮及制革者。

日本人等级制度的核心就是:“守规矩”。

阿猫就得喵喵叫,阿狗就得汪汪叫,要是阿狗喵喵叫,虽然很神奇,但还是得把它给宰了。

那时日本四个等级的人,主要靠农民来养着,所以农民的赋税很重。

赋税重了,就得跟领导商量,咱民生不好,能不能降点赋税啊?

一般高层领导都是通情达理的,不过还是得有一个代表向高层领导请愿。

农民代表请愿这个事情是违反等级制的,所以他一旦去做了,就等于是赴死。

被判处死刑的人被农民视为英雄,人们聚集刑场,目睹请愿的领导者被投入油锅、砍头或是被钉上木架。

中国的电视剧常常有劫法场的戏码,英雄赴死,小伙伴们拿块黑布把脸一遮,然后拿把刀上去干呐!

但日本人不一样,他们得守秩序,所以在场的农民没有一个暴动,人们可以在事后给那些被判死刑的人建祠,但他们必须受到惩罚,因为唯有生活在秩序下,他们才会有安全感。

即便是几百年后的日本,依然可以从他们干净的街道、井然有序的车流、跨国的汽车集团来感受他们坚信的秩序。

这么说来好像日本人的等级制是非常好的了,都把优良传统带到现代了。

凡是有利有弊,当然他们也做过一些特别恶心人的事,比如,侵略天朝。

日本人显然以为全世界都跟他们一样,所以二战时期侵占中国,搞什么“大东亚共荣圈”。

他们觉得自己牛啊,高人一等,中国人是支那人,就该受他们统治。

可他们不知每个中国人心中都藏着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不信什么等级,日本人侵略了,我们内战都不打了,一致抗日。

2

在日本小学二年级的教科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题目叫《不忘恩情》:

“哈奇一出生就被一个陌生人给领走了,那人像疼爱自己小孩一样疼爱它。

因此,它那弱小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主人每天早晨去上班时,它总陪伴主人到车站,傍晚下班回家时,它又去车站接主人。”

“后来主人去世了。哈奇还是每天等待它的主人。每当电车到站时,它就仔细注视着人群,搜寻自己的主人。”

“岁月荏苒,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甚至十年过去了,人们仍能看到那条开始衰老的哈奇在车站前搜寻着自己的主人。”

这个小故事,后来被美国人改编为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几百年来,“牢记恩情”这种习性在日本人的习俗中占有着首要位置。

近代日本统治者在每个日本人心中的首要位置处都放了一只“天皇”。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用的是“神风敢死队”,在飞机上放大量炸药,然后连人带机冲向美国战舰。

在他们看来,“神风敢死队”这种自杀式的袭击方式,就是在报答天皇的恩情。

报恩、忠诚,这些良好的品质,在日本人实在没办法投降(大部分自杀)后,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日本一些投降的士兵,后来在帮助美军攻击日军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中国的《西游记》和日本的《龙珠》有共同的主角:孙悟空。

中国的孙悟空,打不过妖怪就坐朵云去天上搬救兵,懂得曲线救国;

日本的孙悟空,打不过妖怪就就“啊啊啊啊、嗯嗯嗯嗯”的哼几声,肌肉青筋露几条,身上冒点光,头发翘起变黄,然后就变的厉害到能打得过对方的程度了。

实在打不过,去哪里修炼下,然后又厉害了,又能打的过了。

最后一直这样厉害下去,直到超神。

好多动漫都这样,《海贼王》、《火影忍者》这些特别火的,都很热血,主角打不过了,只要喊一喊理想,坚定一下信念,就打的过了。

日本人还有部电影叫《热血高校》,主角凭着一股蛮劲,一人面对一帮人,丝毫不怂,英雄气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以上的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日本人信“精神驾驭术”。

他们认为精神应该驾驭肉体,而肉体的潜能是无限的,要训练的就是精神了,至于肉体会不会受到损伤,他们不管。

二战时,物资匮乏,日本人实在饿的不行,就做广播体操来磨炼意志。

一般的常识么是饿死了,还动毛。但日本人觉得只要意志坚定,就能抵御饥饿。

日本人认为,只有经过精神训练才能生活的更充实,并且获得“体验人生的乐趣”。

在日本,少年要学“柔道”,新媳妇要学会适应婆婆的要求。在训练的最初阶段,那些不适应新要求的人想逃避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时他们的父亲就会教导他们说:

“你希望的是什么?要体会人生,就必须接受训练;如果放弃修炼,你今后一定不会快乐。如果因此遭到社会的非议,我是不会袒护你的。”

他们常用的说法是,修炼就是磨掉“身上的锈”,它会使人变成一把锋利的刀。

修炼的最高境界是“一点”,即行为与内心描写的现象完全一致。

这和中国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

以上我在《菊与刀》中截取了比较符合日本人的三个特征,守秩序、忠诚、自律。

书中还有许多别的描写,我觉得不是特属于这个民族的,包括忠诚,中国人也超喜欢拍精忠报国的电视剧。

在书中“儿童教育”这一章所描写日本人教育孩子的许多方式,和中国人几乎一模一样。

孩子不听话了就说你是垃圾堆捡来的,再吵把你扔掉。

孩子哪里摔疼了就拿个糖果转移他的注意力。

在孩子幼儿期,家长会特别宠溺他,六岁之后再慢慢立规矩。

这些和我们真没什么差别,可能在美国人眼里,这些就很神奇吧。

《菊与刀》这本书是二战之后美国人想研究日本人而写的,于现在而言,书中许多描述也不一定正确。

但对于想要了解日本这个民族,它还是最好的经典书籍。

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受了日本人“精神驾驭术”的刺激,偶尔变得特励志。

我想象着自己身上包裹着一层懒惰的“锈”,需要通过精神训练将其去除,然后变成一把锋利的刀,去切割那坚如磐石的目标。

ps:其实看这种像论文一样的书还是蛮累的,特别是当看到“儿童教育”那段,心中有句“什么鬼!”要迸发而出。但后来又想想,人家美国人看到东方人的教育觉得新奇也属正常。

今年我立下一周一本书的目标,这篇书评本是上周六就该发的,我拖延了。

感冒是借口,主要还是懒,这说明我身上的“锈”超级厚。

好在这几天比较忧郁,我一般忧郁的时候特能写的出东西,所以就把《菊与刀》的书评给写了。

希望我的忧郁,能给你带来一些见识和欢乐。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