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记一忘三二》作者: 李娟

2022-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书朋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423]

。。ISBN: 9787536091078

。。内容简介。。

“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得主,李娟《记一忘三二》2020年全新修订版。作者替换增改几万字篇幅,并增加新序。

《记一忘三二》是作家李娟十余年来的随笔结集。三十余篇以“记”为题的文字轻松随性,从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生活、兴趣乃至梦境等诸多侧面,记录了李娟的心路日常——与母亲相依为命也闹过“分居”,定居于荒野中的大院子而生活不再颠沛流离,少年时曾遭受的暴力与得到的关爱,等等,随着成长反而愈益清晰。种种文字率性而作,平实诙谐,同时又有掩盖不住的温暖和诗意,组成一幕幕“含泪的微笑”,连缀起时间流逝中的琐碎日常。

。。作者简介 。。

李娟:女,作家。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的生活经历。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遥远的向日葵地》及非虚构长篇《冬牧场》《羊道》三部曲等。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朱自清散文奖”等。

其中,《遥远的向日葵地》荣获:2017年度“中国好书”奖,2018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9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等国家大奖及2019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并有英文版、韩文版、阿拉伯文版即将面世,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

。。短评。。

#

心情好的时候喜欢看李娟的书,心情不好的时候更喜欢看李娟的书。

#

奇了怪了,不管李娟是写得多么稀松平常的小事儿,我都爱读

#

新疆作家李娟一部颇受欢迎的随笔集时隔短短三年之后的再版,收录的所有随笔,均以“**记”的三字标题形式呈现。这些随笔将李娟家庭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在戏剧性的改编和放大的基础上,以极具生动细节与灰色幽默的笔法叙写,故作姿态的戏谑与嬉笑背后,却是个体永恒的孤独感、人与人之间的无法完全理解,以及丛林法则式的人类社会演化逻辑。这种化“笑着哭”(音乐人汪峰语)为笑着静观、笑着消解的写作姿态,实在让人慨叹文学的强大力量。

#

娟姨写她的妈妈最有趣,整本随笔集里面还是关于猫猫狗狗家人的最好看。

#

开始读着有点陌生,看到《风华记》《野猫记》感觉回来了,人是怎么经历苦难后还能那么抽离和欢快呢?真希望她可以一直出书。

#

被欺负的那些日子拉长了我短暂的学生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重返童年和青春,我却永不愿重历那种无助的孤独——除我之外,所有人都相安无事的那种孤独。 之后很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这些回忆所困扰,深感无力。被人欺负这种事,最大的恐惧并非源于伤害本身,而源于从伤口中渐渐滋生的宿命感。 我当然可以原谅她。“原谅”是非常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可是,我有什么资格去原谅她呢?这样的暴力和恶意,恐怕只有上帝和佛祖才能原谅吧。我只是一个凡人,我化解不了这种黑暗。尤其是我自己心里的黑暗。 我失去过很多朋友,但从不觉得可惜。既然渐渐发现了分歧,有了争吵,有了误解,再交往也是无益。更重要的是,缘分尽了,他们加于我的力量渐渐弱了。他们抓不住我了,便被我抛弃。 而风华不,我离不开她,她似乎是我永远的一个依靠。她最坚强。我能记得她那么多的事,她受过的那么多的苦,她的那么多的绝望,她自己都忘了我还能记得。当我软弱无能的时候,想想她,便感到光明。人活在世上,无非坚持罢了。谢谢亲爱的风华。 那么笨拙胆怯的一幅画,我才不信我那位老师能看出什么玄机来。我想,更多的,只是他善意的鼓励吧。他就是那么善良,无所畏惧、竭尽全力地善良着。 追根究底,这一切可能全都源于我外婆的教育。我外婆省下了压岁钱和新衣服,却令我疏远世事,冷静又孤独。冷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冷静也许就是自我和自私。可孤独这种东西却太宝贵。孤独是强大的独立,令我从不曾畏惧过人生的变故。当然,这种话说起来又空又大。可是真的,在每一个普天同庆的特殊日子里,我远远站着,照常生活,像是没有行李的旅人,又穷,又轻松。我的幸福只有一种源头,它只滋生于内心,它和外部的现实秩序没有一点关系。 ——全都是毫无选择的阅读,全然接受,鲸吞海纳,吃干抹净。然而渐渐地,阅读的海洋中渐渐浮起明月。能记得语句暗流涌动,认准一个方向推动小船,扯动风帆。而忘记的那些,则是大海本身,沉静地荡漾——同时也是世界本身。我想,这世界其实从来不曾在意过谁的认可与理解,它只是存在着,撑开世界应有的范围。 我觉得,只要付出努力,我就能洞悉世上的一切秘密,但除了我妈的心和她的记忆。她所记得的永远和我记得的不一样。她的心永远在我的追逐和猜测之外。她是这个世界上我最无能无力的人。我已经下定决心永远都不原谅她。哪怕这个决定令我痛苦终生,万箭穿心。

#

我失去过很多朋友,但从不觉得可惜。既然渐渐发现了分歧,有了争吵,有了误解,再交往也是无益。更重要的是,缘分尽了,他们加于我的力量渐渐弱了。他们抓不住我了,便被我抛弃。 而风华不,我离不开她,她似乎是我永远的一个依靠。她最坚强。她的那么多绝望。她自己都忘了我还能记得。当我软弱无力的时候,想想她,便感到光明。人活在世上,无非坚持罢了。谢谢亲爱的。

引自 风华记

#

长久以来,我的写作全都围绕个人生活展开。于是常有人替我担心: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万一把生活写完了怎么办?我不能理解“写完”是什么意思。好像写作就是开一瓶饮料,喝完拉倒。可我打开的明明是一条河,滔滔不绝,手忙脚乱也不能汲取其一二。总是这样——写着写着,记忆的某个点突然被刚成形的语言触动,另外的一扇门被打开。推开那扇门,又面对好几条路……对我来说,写作更像是无边无际的旅行,是源源不断的开启和收获。总之,只要一开始动笔,往往刹不住脚——不过,也可能因为我话痨。 然而自《冬牧场》后,这些年再没出过新书。之前很多编辑劝我要“趁热打铁”。可我又不是打铁的。如果只因好几年没出书就被读者所抛弃,那是读者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总之冷了热了什么的也没管太多。写作方向一直稳定不变,野心勃勃的长篇计划也从未停止。闲暇之余,兴致所至,也会随手记录一些身边小事。写了这么多年,写作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习惯与乐趣。冷静漫长的长篇计划也罢,计划外的闲笔也罢,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于是渐渐地就累积出眼下文字——发现恰好够一本书。说到这里,得感谢此书编辑,她无穷尽的赞美令我对出版此书充满信心。 偶尔看到古人的一句诗:“记一忘三二”,觉得还算贴切,便拿来用作书名,为这些文字小小地归一个类。我发现,很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旦形成文字,似乎就只剩强烈的情绪鼓动其中了,读起来可能还不如自己平时随手记录的流水账精彩。可随着时光流逝,忘记的反而是后者。可见记忆的筛选取舍并不公平。幸亏自己勤快,大事小事统统记下来再说。每次翻看自己成山成海乱七八糟的电脑文件夹便无比庆幸——像最贪得无厌的人那样庆幸。好吧,长年在河中拦网守候的人,总比隔三岔五空着手到水边碰运气的人收获稍多。 关于“记”系列的随笔,原本还有数万字,但为了风格统一,便从此书中撤出,等将来累积起来再单独成书。没准儿将来会沿着这个脉络源源滚滚写个没完呢。一想到这个,就有家财万贯的从容感,以及,二十四万个李娟也没能淹没我的小小得意。

引自 李娟记(代自序)

#

总之,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我渐渐知道了过年的重要性,却始终不能同自身建立联系。我和过年这件事无关。除我之外,所有人都那么高兴,所有人一定得回家团聚,所有人以此名义问候他人。我呢,在那天该干啥干啥,然后像个看热闹的人,看别人傻乐。 说不清有多少个除夕之夜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有时也会和家人在一起,也会虚张声势地整些气氛,但也只是陪着家人乐乐罢了。而家人也觉得是为了陪我。彼此都累得不行。 一到过年,短信纷飞。我心若磐石,不为所动。还有人送我新年礼物,照收不误。却从没想过给别人也送点什么……

引自 过年记

追根究底,这一切可能全都源于我外婆的教育。我外婆省下了压岁钱和新衣服,却令我疏远世事,冷静又孤独。冷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冷静也许就是自我和自私。可孤独这种东西却太宝贵。孤独是强大的独立,令我从不曾畏惧过人生的变故。当然,这种话说起来又空又大。可是真的,在每一个普天同庆的特殊日子里,我远远站着,照常生活,像是没有行李的旅人,又穷,又轻松。我的幸福只有一种源头,它只滋生于内心,它和外部的现实秩序没有一点关系。

引自 过年记

冷静又孤独。

现在算算自从大学离开家乡的日子都几乎占生命的一半了,很难说哪里是家乡,好像哪里都不是。春节回去也只是亲戚朋友们热闹一下,而热闹总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有时候我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薄情了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