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驴与我--西班牙式的田园牧歌与挽歌
《小毛驴与我》是西班牙作家希梅内斯的散文诗集。该书记录了作者与一头名叫普儿的小毛驴之间动人的故事。这本书曾获得195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他的西班牙抒情诗,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的纯真提供了一个最佳典范”。
小毛驴与我--西班牙式的田园牧歌与挽歌我最初知道这本书应该是从三毛的撒哈拉流浪记,记得她说那是很感人的书。三毛因为看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撒哈拉,感觉找到了自己前世的乡愁。于是去西班牙留学,于是跟荷西搬去了这片沙漠。三毛自己在西班牙旅行时看到很多奔跑的小毛驴,像童话走进了现实。她那首被传唱已久的《橄榄树》最初是叫做《小毛驴》的。“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流浪远方,流浪流浪”。
流浪与孤独,三毛如此喜欢小毛驴,大约也是受了《小毛驴与我》这本书的影响。
希梅内斯的《小毛驴与我》常常被当作经典的儿童文学,但作者是非常不同意的。因为这本书写于1914年,正是一次大战开始的时候。诗人无意为战争做注脚,但笼罩在书中的挥之不去的死亡气息却是实实在在的。
诗人本身一直受抑郁症的困扰,这困扰来自18岁时自己刚从马德里参加完文学盛宴回到莫格尔的家。喘息未定,父亲暴毙,这对年轻的文学家来说不啻于一场心灵大地震。虽然身为勇敢的西班牙的子孙,但是从此之后他便恐惧死亡,时常头晕目眩,有时心脏疼痛,有时胸口窒闷,这成为困扰他一生的忧郁症的源头。
在本书里,不乏关于死亡场景的描写。比如那个得了肺病的女孩,她躺在洁白的床单上顺流奔向死亡,好像死亡是一种新的迎接,是一种回归,一个新的开始。
还有那些老了病了被嫌弃了的生命会被丢进去的大深沟,那个死亡洞穴,充满着最最残酷的生命挣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被忽略了的不被善待的生命。令人触目惊心,扼腕叹息,却又无可奈何。
正因为如此诗人对普儿的态度就更加令人唏嘘感叹了。他说自己绝不会把它扔到那里听天由命的,它像少女一样爱恋着他,它是他的仆役朋友和知己。他们一起在山坡游荡、休憩,在热闹的街镇举行盛大节日的时候背道而行,远离尘嚣,独与宁静为伍。
普儿是如此温顺可爱的驴子,娇小、毛茸茸、滑溜溜,摸起来软绵绵,黑玉宝镜般的眼睛,“我”轻唤“普儿”,它便以愉快的碎步向我跑来,仿佛满面笑容,陶醉在美妙的嗒嗒声里。
它如此温驯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以至于在它不幸吃毒草根死去以后,鞍具、辔头和缰绳架被套在木马上,孩子们爬上木马,焦躁不停地拍手蹬腿,嘴里喊的也还是“快啊,普儿,快啊!”又天真又心碎。
这短短的107篇散文诗,最精美之处莫过于诗一样的语言了。
在诗的指引下,我仿佛穿越来到了美丽的 西班牙小镇,那个曾经富庶繁荣的小港口,如今落寞荒凉的所在。我仿佛看到了西班牙的白房子,看到了清凉的水井,在水井边掬起一捧水当作清凉宫殿的小男孩,在那一捧水中他也许发现了造物最深的秘密。而我们在羡慕孩童的单纯时也不禁怀念自己无忧无虑,几块石子,一条长绳,一根粉笔,甚至什么也没有,仅仅几个小伙伴玩捉迷藏也能玩半天的遥远童年。
听书里蟋蟀的叫声,我仿佛又回到了故乡,那遥远乡下宁静的早晨和露水深重的夜晚,秋天里最动人的就是蟋蟀的协奏曲了。“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好的文学所传递的情感从来都是相通的。
在《夜曲》里,我不仅重回故乡和童年,还重回那个流水淙淙的夏夜,记起河流上泛起的白月光。也记起了苏轼的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在书中畅游,俯拾皆是记忆,那种感觉实在太过美好。怪不得人们都说这是一本让人舍不得读完的书,你读得越慢,你想起来的就越多,回忆和伤感也就越圆满。珍珠般珍贵的记忆不时像水滴滑落心间,忍不住去掬住,端详,回想,落泪或欢笑。
那路边的野花,四月的阳光,也让人想起珍藏于心尖尖的画面。关于春天温暖嫩黄娇绿的记忆。多神奇的语言魔法。
十月的天空,空气中的热浪,开始明白这西班牙的天空极少雨水,灼热的太阳会让人抑郁。那一点点阴影和清凉的井水是昂贵的奢侈品。在没有雨的北方春天,我了悟了雨水的珍贵。到了南方我才明白这夏日的骄阳是如何让人抑郁。如今在阴郁的冬天,我又开始幻想冬日阳光的温暖了。好在这诗歌般的语言可以帮我构建另一个世界。
前几天有朋友让我帮忙推荐基本五六岁孩童可以读的书,我推荐了这本,小王子,还有爱丽丝。这的确是一本从5岁到80岁都可以读的书。书中不可避免的对死亡的描述,并非不可以对儿童讲。他们应该有美好的童年,但不断地失去是人类的常态,我们迟早都要学会面对。
尽管你会看到贫穷、疾病、歧视、恐惧和死亡,我还是向你推荐这本书,因为从中你感受到更多的是诗意、美丽、善良和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