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犯的假阳性错误

2017-11-14  本文已影响26人  Bog5d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跟陈宫一起逃至成皋,然后在这个地方投宿到曹操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

吕伯奢热情地接待了曹操,还去三里外买酒。

不过曹操和陈宫在家中等候时,听到有人小声在说“杀两口,杀两口”,惊弓之鸟的曹操以为是吕伯奢的家人准备刺杀他们,于是拔剑出去,把吕家人全杀了。

杀完之后,才发现这些人是要杀两口猪来款待二人。
羞愧不已的曹操和陈宫不好意思再留,于是匆忙离开。 此时正遇上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想到自己捅下了大篓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吕伯奢也杀了。

面对陈宫的责问,曹操一句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把陈宫梗住了。

这就是我负天下人的典故。
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讲一个统计错误的概念:一类错误,二类错误。

什么意思呢

在统计学中把错误分为两类,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type I error、type II error),或者叫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错误。

第一类错误是指:

把不具备你说特指特征的对象当作是具备这种特征的对象了,简单说就是认错人。

曹操把不打算杀他的吕家人,当作了要杀他的敌人了,这就是典型的假阳性错误。

而假阴性错误:

把本来具备你所指定特征的对象当作不具备此特征了,简单说就是放走了坏人。

小强患有高血压,但是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有问题,这是假阴性错误。

小强身体本来正常得很,医生非要说他高血压,这是假阳性错误。

我们说一个判断错误时,往往是一个笼统的结论,其实是假阳性和假阴性错误的。

不过这两种错误是此消彼长的,一类错误(假阳性)犯得多,二类错误就少。

所以,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还是很好的诠释了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参考资料: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