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一知半解,开启知识共享-伴解英语学习英语

要学好英语,首先要打压“汉语中介”

2016-10-25  本文已影响227人  詹小虫

很多人表示,他们在听英语的时候,头脑中需要先将听到的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才能理解。而在说英语的时候,头脑实际上是将要说的汉语翻译成英语再说出口。结果,听说能力一塌糊涂。

之所以会犯这种问题,实际上就是因为搞混了“单词意义”和“汉语解释”的地位。“汉语解释”取代了“单词意义”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引起,听“音”不能直接达到“意”,中间隔了一个“中介”——汉语。

想要克服这个毛病,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平时记单词的时候,有意识地打压“汉语中介”。

具体怎么做到呢?看下面。

从英语单词的编码图可以看出,意义是一步步地往字母、音素、词素、单词上添加的。

英语单词的编码图

而不是将“汉语意思”一次性强加到单词上,所以要做到从字面上对单词见词识意,就要分别从字母、音素、词素、单词这四个方面同时入手,层层深入,步步瓦解,最后将四个方面综合起来,便形成了单词最完整、最正确的意义。

错误的记忆方法(死记硬背)

“音形意统一记忆法”所谓的“见词识意”,并不是指准确地说出单词的汉语意思,而是指单词的模糊意。这种模糊意,越过了汉语,直达单词的本质内涵,是一种更加科学,快速的意义,它适用于母语为任何语言的人学习掌握。

体会单词的意义应从上述五个层面(字母、音素、词素、单词 、语境)上去体会,不应将汉语意思强加到英语单词上。

每一门语言都有自身的音、形和意,都是自成体系的存在,是不需要依靠其他语言的。不同语言既是相通的,也是不通的。

我们在记忆英语单词时,应尽量从单词字面和语境上去理解单词,尽量不要将汉语意思强加在单词上。若认真追究起来,几乎过半英语单词的汉语解释都是有偏颇的。

英语讲究的是音意的统一,意思主要靠声音体现;而汉语讲究的是形意的统一,意思主要靠字形体现。语言的实体是声音和字形,实体的转换必然导致意思的偏差。

比如:free这个单词,它的汉语意思有“自由的,免费的,解放”,若硬要将汉语意思套在free上,习惯后也认为理所当然,但free这个单词从它字面本意来说是这样的,f的发音像风,有放松的意思,fr的发音像折断树枝,有裂开,解除的意思,ee的发音为长音,有和缓的意思。

通过对音的体会,free这个单词的内在意思,这种感觉便在大脑中形成了。所以说,单词的意思要靠体会,汉语解释是为了帮助学习者体会,不要硬将汉语意思硬套在单词上。

再比如:新兴词blog这个单词,它原本来自weblog,因bl有“吹、说”的意义,log有记录的意义,虽是新词,但一看就懂。而意译为“网络日志”少了一份新奇感,音译为“博客、部落格”虽有新奇感,但让人看了不知所云,无法见词识意。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大大非富了汉语内涵,但却不能说很好地掌握了英语的内涵。

我举以上例子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语言是难以翻译的,一门语言的“意”需要依赖于其本身的“形”和“音”而存在,脱离了原的“形”和“音”,意也不能得到保全,所以说,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汉语意思只能作为帮助我们体会英语意思的辅助而存在,不应该让英语受到汉语的束缚。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本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perfectmemorization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