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美国同学》
刘老师讲教育伦理课时推荐了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
我从翻看了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感觉到这个“上山下乡”经历过“文革”的人就像我们老家人说的“人精”!
字里行间透露着“精明”。当然学术上也是很有一番成就。就他的孩子的教育,我也深感他的“精明”!
而我,是最缺少“精明”两个字的!
接着我看了黄矿岩的《我的七个美国老师》,印象很深的是教美术的老师让孩子们看着左手画右手,一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后再看自己画的什么样?
比如把照片反过来放,头朝下脚朝上,规定时间内画好,再把照片正过来,看你头脑里想象的画出来的样子和真实的照片的差距。
还有参加竞赛,不是一对一,而是分小组,团结合作,做后一道题解出来没来得及誊抄,就把草稿纸黏在试卷上,结果竞赛委员会给了那道题满分!!!!
这些都是我觉得教育值得推崇的地方。
带着好奇心,我到看了黄矿岩的《我和我的美国同学》。这个孩子是真的活开了。相对我来说,从小捆绑着自己的无形压力,约束,我不懂为什么没有遇到一个让自己放开的机遇???活到今年35岁,我已经“定型”了,我活在一个模具里。。。。。
回到这本书,作者首先继承了父母的聪明基因,在数学上表现了非常领先的一面。然后就是幽默风趣爱出风头,社交能力,再有就是金庸的小说以及李小龙的中国功夫都让他博彩。
这个孩子是看了不少书,但是电视节目,音乐都有自己的热爱,平衡的非常好!他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书虫!
比如在“青少年市政府”会议上的即兴演讲、在华盛顿“全美青年学生领导人会议一周训练营的表现,最后就是学生会主席竞选,有谋有略。会动脑筋,会计划,会社交,会开玩笑!
Seize the day!
再来看看后记,他爸爸写的。
孩子在成长,在自己跌跌撞撞的摸索中体验生活,好的、坏的、应该的、不应该的,都来自自己的心智体验,这实在比什么样的说教都重要。
……
能够自己想明白事理,再深奥的也变得简单;想不明白,再简单的也变得深奥。
……
教育是一个“会”的过程,更是一个“明”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就会有一个合乎情理的结果。
在反思自己,今年因为看了《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就想领养一个孩子,试管婴儿,找个人嫁了再说……
我的人生从来没有体验过这样的放开自己去体验!我的前半生活在一个逼仄的模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