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第一次,我拒绝了

2023-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情绪匣子

“救命!我真的想下班回家过年!”

我刚准备出门和家人购置年货时,小佳就给我发来了一堆信息轰炸,满满都是对工作的控诉。

但我清楚记得,就在三天前,小佳已经兴高采烈的跟我说完成了最后一份文件,后边几天摸鱼过完就能领年终奖了。

问她怎么突然多了那么多活时,视频里的她整个人顿时耷拉了下来。

“主管着急回老家,拜托我帮她把最后几份文件弄了,我没好意思拒绝……”

01

《人间失格》里说道:“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记得在小佳上大学的时候,她就时常经历这种“不敢拒绝”的情况。

即便不顺路也会走多几步帮舍友拿快递,午饭时帮朋友带饭,给别人占座答到,在部门师兄师姐或成员的请求下接受最难最繁忙的任务……

每日忙到昏头昏脑才回到宿舍得以休息片刻时,她连向我抱怨的力气都没有。

我也曾问过她,你这样揽下本来跟自己没多大关系的活,何必呢?

那时她低着头跟我说:“毕竟刚上大学,得跟同学、部门成员那些搞好关系嘛,而且也不是什么大忙,要是因为没帮得罪了师兄师姐,或者被舍友同学觉得我小气不好相处,那这几年大学还怎么过啊?”

可是,等到快毕业时,因为有太多的杂事分心,她四年的学业绩点并没有优秀到哪里去。

而部门的师兄师姐在评优评先时也没有想到她;

在每年生日的那天,小佳更没有收到舍友由衷的一声生日快乐。

甚至某次小佳去晚了一点教室,只占到后排的几个座位时,朋友的那句抱怨让她感受到了委屈。

“怎么这么后啊,我连黑板都看不清。小佳,你下次能早点来吗?”

02

人是群居动物。

在社会宣扬的价值观中,个人也不会是独立的孤岛,彼此该勉力相助,传递人与人之间的良善。

在生活和工作中,渐渐便产生了上述那些令人纠结又难以拒绝的场景。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与他人的社交关系,或他人的身份、地位等表现得过分在乎,而忽视自己的感受,最后宁愿牺牲自己的正当利益也要完成他人的请求。

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拒绝他人就会被打上“不礼貌”、“小气”的标签,还容易被人误以为你不好相处,是个冷漠自私的人。

个体越来越害怕成为他人眼中的“坏人”。

小佳就是如此,一开始她的确秉承着社会长久以来传递给个体的价值观去待人接物,但没有锋芒的善良并没有带她带来更多的正向价值,反而影响到了自身的生活和情绪。

而提请求的人,一开始没有办法去准确判断他人的边界,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和互动,然后揣摩与他相处的恰当方式。

当他发现你是个容易妥协且无需给予过多回报的人时,他便会在日后每一个遇到可以求助的时刻,理所应当的认为你可以帮忙,抛给你难以拒绝的说辞说服你完成任务。

到最后,你通过不断欺骗自己勉力维持的和谐社交表面,他人并不在意,也没有人关心你是否疲倦劳累。

因为任务理所当然的抛至于你后,责任与使命便也跟着转移到了你身上。

你通过一种懦弱讨好式的方法试图融入社会环境,连自己都不懂得理解和照顾自己的感受,又谈何他人能够尊重你、看得起你?

03

杨绛女士有如此一句话:“你有不伤他人的教养,却缺失一种不被他人伤害的气场。”

换言之,你的善良太过慷慨泛滥,他人便不会珍惜。

而至于你总是在担心被讨厌被打上不友善的标签,其实于己并无益处。

不妨大胆一些,学会降低对人际交往的过度期待和恐惧,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也不妨“自私”一些,多去关心和取悦自己。

你可是自己人生剧本中的主角哎!

如果下一次还有人想将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情妄图抛给你时,希望你坚定而勇敢的对他摇摇手指头,说:“sorry,你的第一次(求助),我拒绝了哈。”

“当然,下一次,如果还是这种你自己就本该能完成的任务,我也先婉拒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