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有人走的路4心灵地图》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共4本书,前三本是斯科特•派克所著,第四本作者是托马斯•摩尔。
书中的心灵,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性质,是体验生活和认识自我的一种层次,牵涉到深度、价值、联系、心境和个人特质。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由于心灵的存在。我们越是发挥人的本性,就越能接触到心灵。”
关怀心灵的第一步,是尊奉心灵显现和运作的方式,只有熟悉了心灵的习性,才能关怀心灵。
作者认为,关怀心灵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追求的是适度的照料,而不是奇迹般的疗效。
但同时认识心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时间的仔细观察,以及准确得当的诱导。知识和理智会帮我们到达心灵的边缘。
当今社会,技术文明既是巨大的成就,同时也是沉重的负担。
当今人们普遍面临的情感问题包括空虚,人生缺乏意义,抑郁,对婚姻、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失望,价值观缺失,对成就感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渴望。这些症候都是心灵沦丧导致的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心灵的真正需求。
只有摆脱不切实际的妄想,逃离完美主义的桎梏,我们才能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的境界,奠定起心灵的真正基石。
关怀心灵的目标并不是改变我们自己,以适应世俗的“心理健康”标准,而是塑造多姿多彩的人生,与社会和自然紧密相连,彼此融合成家庭、民族与世界文化。达到目标的方式也不是“改变”和“调整”,而是与先人和周围的人们建立心灵上的联系。关怀心灵的目的,并不是解开人生的谜题,而是让我们学会理解和欣赏人生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人类生活和文化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因。
任何形式的护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其目的都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然而对于症候本身,如果要采取尊奉的态度,就必须首先观察和聆听,辨认痛苦所传达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无为”反倒比“有为”更容易取得成效,也就是站在问题本身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像对抗疗法一样,专注于解决问题。
作者说,我们谈论家庭,实际上谈的是那些彼此交织、密不可分、共同构成我们个性的人物和主题。关怀心灵的关键并不在于理解、分析和改善,而是复苏家庭生活的意象,以充实我们的个性。
重返家庭,拥抱过去所否定的东西,往往能催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令最恶劣的家庭关系也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如果按“正常”的标准勉强改造家庭生活,只会阻断这种反应。关怀心灵的最好方法是接受现实,平心静气,让想象力发挥催化作用,而不是盲目的幻想和勉为其难的改变。
关于父性。寻找父性没有捷径。按照心灵的纪元方式,我们足足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建立起坚实的父性意识,它有结局,有酬劳,但也永远前行不止。
母性。内心深处的母性,是对生命、收获和生生不息的渴求。
童心。只有承认了童心的永痕存在,接受它的种种不足和缺点,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关怀。
关于自恋。治疗自恋的良方正是自恋本身。自恋带来的危险之一,就是缺乏适应性,不知变通。自恋是一种信号,说明心灵无法得到足够的爱。自恋越严重,说明心灵越缺少爱。
把自己当成别人来爱,这是体验自我的一种方式。我们清楚自己的习惯,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种种怪癖。如果我们带着兴趣和爱来观察自己,同时也不忘记生活和周围的世界,会有助于将自恋转化为真正的自爱。
……
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我们总希望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在祈祷和冥想中,我们则期望充实满足的生活。两者若想顺利结合,就必须学会彼此承认、彼此欣赏,接受彼此的影响——心灵用它的局限调剂精神的崇高追求,精神则用它的理念搅动心灵的想象力。
缔造心灵的旅程,需要我们的时间、精力、技巧、知识、灵感和勇气。一切与心灵有关的活动,着重的都是过程而非结果,所有的目标都是启发性的,重点是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而不是达到某种确定的结果。这正是心灵之旅的“目标”,“感觉到”生存,直接体验人生,而不是去“克服”人生的焦虑和痛苦。
心灵需要悉心照料,这是关怀心灵最基本的原则。
美——心灵的面貌,美以它特殊的存在方式助益心灵。
梦——通往心灵之路。梦是心灵的神话。发觉梦的内涵,是生活艺术的重要内容。解读梦境,耐心至关重要。
关怀心灵,目的并不在于自我提高,也不在于摆脱人生中的痛苦和困扰。体现了另一种境界——既不脱离生活,也不把解决问题当作唯一追求。我们关怀心灵的唯一方式,就是尊重它表达的讯息,给他时间和机会展现自己的面貌,用生活的深度、内涵和质量让它茁壮成长。
对心灵来说,记忆比计划更重要,艺术比理性更有说服力,爱比理解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