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理由

2017-11-26  本文已影响7人  fatfatEddy

另一个理由


目录:

image

谈话的开始:

今天跟一个师弟聊天,暂且称为A。
他问了我一些问题

A:

当然一开始我就初步了解了一些情况,问了他们团队的情况,在做什么事情等等。


他团队的大致情况:

image

「港靈科技」嘅創意來源於「港鄰」、near Hong Kong,意思系臨近香港的地區,以此體現服務內容嘅針對性和特色。我哋嘅工作室成立於2017年4月,團隊成員均系廣東葯科大學中山校區(全國獨立建制嘅三所葯科類高等院校之一)大學生,系一個致力於面向社會、創造創新社會價值、與時俱進嘅「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工作室,得到大學老師的大力支持。

原来广药也可以说得这么高大上?
全國獨立建制嘅三所葯科類高等院校之一???
哈哈哈哈

简单概括就是:


团队的发展:

这些我不了解,我也不懂就不评价了。。哈哈哈。。
不负责任地说,这事要成, 可能有点难~


我的看法:

大三上学期的A现在在做这个当然很不错啊,非常好啊,但是在某些阶段还是要有的放矢
需要有所取舍,做出选择。


关于技术1:

网站是基于一些开源建站框架搭的,依我的理解,就是

A同学自己也说了,网站别人已经搭好了,就是调整一下一些前端的内容和样式。
然后团队更注重营销,运营方面的东西。

对于做前端的师弟而已,这似乎没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


怎么样做让自己有提高的项目?

有个最简单的判断,一开始你就感觉,着手做这个项目,你感觉有点吃力

恭喜你,你跳出舒适区了。

image

技术之外1:

做技术的,有时候要跳出技术的框框,去看待问题,去获得一个新的见解。


引例:

经常有些论坛在讨论什么是最好的语言:

从某个角度看,脱离应用场景和技术生态来谈论这些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有些语言就是更适用于某个领域,这没什么好争论的。

编程语言只是工具,只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技术选型的问题。
而最终你想要什么语言来做出什么应用,这才是最酷、最重要的部分。

这种时候,你就要跳出技术的框框,从一个更大的角度去看待,才不会深陷其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跳出技术的框框:

参与这种创业项目,在学生时期,有实际真实的项目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可能你不能获取技术上的增长,但是你可以获取很多技术之外的东西。

即使这好像是个demo性质的项目,但是你可以了解整个流程

这些是做再多的只有技术性质的项目,也获得不到的~
这些是你在一个真实环境才能学到的东西。
很多纯技术性质的项目是没有真实环境的。

有点“高屋建筑”、“海市蜃楼”的感觉。哈哈哈


结论:

因为我大二的时候也搞过类似的东西,经历过类似的项目,某种程度上,有种切身的体会吧~

参与这种项目固然很好,但是

image

A与B取个交集,交集的东西你了解得七七八八了,可能那个时候就是你要做出取舍的时候了。


回答:


关于技术2:

我亲身体会,学技术学东西有2个关键点:


师徒式学习方法

在技能习得的后三个阶段,情感代入是关键。
就像专家系统按照预设的规则和过程去执行一样,想moravec一样的未来学家所设想的无肉体的纯精神生命,最多能学习到第三个阶段,“有能力的”。(习得技能分6个阶段:1新手 2高阶初学者 3有能力的 4熟手 5专家 6大师)

只有有情感的代入的、涉身的人类才能成为熟手和专家。

所以,当教授特定的技能时,老师必须是具象的,并鼓励情感代入。

通过学徒关系学习需要导师的言传身教。


只有成为父母和老师的学徒、一个人才能获得智慧————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情的综合能力。

---《论因特网》

我运气比较好,在入门的时候,有很多好的导师。

image

要找到自驱动的理由:

A师弟说:

估计A师弟是用js很快能做出某个页面,有成就感,不会陷入习得性无助
不像用很重的java,做了很久可能做不出什么实际的效果,常常有挫败感。

当然,这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但这远远不够。

你还是要探索,追寻一个更好更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如果有一天,有人说python或者X语音更轻盈,用起来更顺手,就像当时你用js替代了java,那么有另一个理由支撑你不去换语言,换方向。

那么这个是什么呢???

image

附录:一些概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