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凉夜又秋分
浮生尽歇,昼夜平分,残存的暑气消了,青绿的草木缓缓金黄。
今天是秋分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这是宋代诗人谢逸在《点绛唇·秋分》中写下的词句。秋分时节,秋高气爽,灿烂的金色开始展现。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清风冷露还在眼前弥漫,冷冽的月光倾泻而下,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馨香。
秋分,天爽地爽人更爽,不管从物质上或精神上讲,实在是个好节气。进入秋分后,就和炎热彻底“拜拜”了,在一般情况下,再也不可能出现三十多度的高温了。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电公雷母收工回天庭了,他们从惊蛰下凡,到秋分收工,干了半年多的活,可以上天向玉皇大帝要“年终奖”了。
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变冷,虫类受到寒气驱逐,纷纷钻进洞里,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了。
三候水始涸。舂夏水长,可满足农作物大量用水需要,到秋分以后,一些池塘、沟渠里的水慢慢开始干涸了。
到了秋分时节,总会多一些通透豁达的况味,还有哲理的意味。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居于秋季90天的中间,这时秋天已过去了一半,所以叫秋分。同时秋分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秋分这天的24个小时,白天黑夜各占12小时,刚好平分。所以俗话说,“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这种情况和春分相同,因此,秋分也有一个与春分同样的习俗:竖蛋。“秋分到,鸡蛋俏。”秋分这天,据说谁要是能将鸡蛋在桌上竖起来,这一年就能带来好运。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已成为“世界游戏”了。这种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古人“立夏祭日”,“秋分祭月”。《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祭祀活动,称为“夜明”或“夕月”,就是在夜晚祭祀月亮。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亮被人格化,成为月神。
秋分这天祭拜月神,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是炎黄子孙的重要节日之一。祭月最初主要是由帝王贵族进行,后来逐渐影响到民间。不过由于秋分节气是随着地球绕太阳而定的,与阴历不同,秋分这天很难与农历八月十五重合,也就是说能遇上圆月的日子很少,而祭月时月亮不圆,人们心中总有些感觉缺憾。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成为中秋节。
很久以前,江南民间也有在秋分祭月的习俗,用柿子、莲心、红菱、鲜藕、石榴,对月遥祭,感谢月亮公公对“人寿年丰、五谷丰登”的保佑。后来这一习俗演变成中秋祭月了。秋分之时,农村还有挨家送秋牛图的风俗,以求吉利。在红纸或黄纸写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画上耕牛,名曰“秋牛图”,据说可以保佑一年衣食无忧。
这些流传千年的秋分习俗,不仅浓重热烈,而且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其中大多数习俗已湮灭于现代生活的滚滚潮汐里,但古人的生活智慧,对美好生活始终抱有的那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却代代相传,让今天的秋分时节,更充满了大道至简的清新韵味。
秋分的底色是金色的,灿烂生辉。秋风翻过一道道山,吹过一条条河,放眼望去,果园、农田、菜园,那些瓜果蔬菜和庄稼卯足了劲,纷纷奏响丰收的凯歌。天凉好个秋,秋分是个好时节,丰盈饱满,鲜活生动。一派丰收的景象,让人觉得心都是明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