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东山再起 声名远扬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
01、出身豪门、聪明伶俐
谢安出生在大名鼎鼎的陈郡谢氏家族。父亲谢裒是丹阳尹,伯父谢鲲当朝大名士,堂兄谢尚将军,大哥谢奕县令。
谢安在童年时,便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
谢安少年时得到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谢安年轻时就很注重修养品德,他的思想敏锐,举止沉着稳定,风度优雅翩翩。
他喜欢读书和艺术,才华洋溢,写得一手好字,颇得名门世族遗风。
但谢安却不喜做官,只喜欢过“高谢人间,啸咏山林”的恬适隐居生活。
所以虽然多次被朝廷征召,但谢安都加以婉拒,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可见当时人对谢安的看重。
02、隐居东山,逍遥快活
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
他们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就是不愿当官。
谢安与王羲之、支道林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在永和九年不经意的一场集会中,诞生了千古第一行书。
这场兰亭雅集,与七百多年后的西园雅集相看,谢安的地位便相当于后来的东坡先生。
有关官员上疏认为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应该禁锢终身,谢安便放浪于东部的名胜之地。
谢安曾到临安山,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区别!”
谢安的性格比较沉稳,耐得住寂寞。一日与孙绰等人在海上泛舟,忽然间乌云密布,白浪翻滚。
大家皆慌乱不已,坐卧无措。唯有谢安独立船头,面朝海浪振臂长啸。
他准确地预见了风浪的大小,在经历了一番与天地的对话后,安全返航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
谢安虽然纵情于山水,但每次游赏,总是携带歌女同行,可见他超凡脱俗。
03,东山再起,受桓温器重
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当家族权势受到威胁,他挺身而出。
谢安的弟弟谢万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担负守边的重任。
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其名声超过了谢万,有任宰辅的声望。他平素常常用礼节来教导子弟。
升平三年(359年),谢万与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
谢万在北伐时不能抚慰将士,又误认为敌军抵达,导致手下士卒惊扰奔溃。
谢万也单骑狼狈逃还,军士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杀他。谢万被免为庶人。
此事使谢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谢安自此才开始有做官的志趣,他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
升平四年(360年),谢安应征西大桓温之邀担任他帐下的司马,谢安从新亭出发,百官都为他送行,
他到桓温的府第,桓温十分高兴,二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
后来,桓温去谢安的住处,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谢安性情迟缓,许久才理罢,让侍从取来头巾。
桓温制止说:“让司马戴好帽子再相见。”桓温就是如此器重谢安。
04、揭穿桓温阴谋
谢安在桓温身边待久了,看出桓温野心,早就想离开桓温了。
升平五年(361年),在桓温即将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乘机投书请求奔丧,离开桓温。
谢安在发丧地吴兴做太守之后便被调入朝中任侍中,不到三个月就升任吏部尚书兼中护军,成为朝廷最上层的官员。
简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过世,本来极有希望即帝位的桓温却希望落空,简文帝将帝位传给太子司马曜,是为孝武帝。
桓温于宁康元年(西元373年)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大开杀戒自立为王。他在新亭埋伏了士兵,且下令谢安和王坦之来晋见他。
当时,建康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王坦之、谢安,晋室的天下要转落他人之手。
桓温抵达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百官,当时有官位声望的人都惊慌失色。
王坦之知道此行凶多吉少,非常害怕,便问谢安要怎么办。
谢安神态自若地说:“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然后就与王坦之相偕来到桓温营帐。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
谢安则是从容不迫就座,然后悠闲地对桓温说:“ 我听说有德的诸侯会将守卫设在四方,怎么您却在暗中埋伏士兵呢?”
桓温一听,他的阴谋被谢安揭穿了,只好尴尬地撤除了埋伏的士卫,一场危机被化解了。
05、谢安竭尽所能辅佐朝廷
桓温死后两个月,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
孝武帝开始亲政,升谢安为中书监、骠骑、录尚书事,谢安坚决辞让了骠骑之职。
当时天象失常,大旱连年,谢安上书主张复兴衰败灭亡的侯国和贵族世家,寻找晋初开国功臣的后代加以封赏。
谢安手掌大权,为了缓和内部的矛盾,安抚桓温的家族,谢安将几个重要的职位给了桓家的人,让风雨飘摇的东晋安定了下来。
太元二年(377年)七月,朝廷加谢安为司徒,他所统辖的后军文武官员都配上高级府第,谢安辞让不受。
前秦在其君主苻坚的治理下日益强盛,晋军在与前秦的交战中处于劣势。
因广陵缺乏良将防守,谢安便不顾他人议论,极力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线的军事防守。
谢安则自己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
谢玄不负叔父重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并训练出了北府兵。
谢安心存仁义,辅助朝廷,劝导百官,即使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
谢安广行德政,百官同心同德,不计小过,专心国事,恩威流布广远,
当时,建康的宫殿毁坏,谢安打算整修宫殿。王彪之等人以外敌入侵为由谏阻谢安,谢安不听,竟独自决定修宫。
宫室设计,都依照天象,合符北极星的方位,而役夫也没有什么怨恨。
06、淝水之战,指挥若定
这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率军南下,号称百万之师,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
前秦侵犯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益等州先后失陷。
建康城里一片哗然,人心惶惶。谢安却依然是一贯的镇定自若,冷静的分派各将领前去抵御。
谢安照样下棋,弹琴,饮酒,作诗,闭口不谈大战之事。
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勇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数十倍多,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
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
但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安排。”
当时,桓冲在荆州听说形势危急,打算专门拨出三千精兵到建康来保卫。
谢安对派来的将士说:“我这儿已经安排好了,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面的防守吧!”
将士回到荆州告诉桓冲,桓冲很担心。他对将士说:“谢公的气度确实叫人钦佩,但不懂得打仗。
眼看敌人就要到了,他还那样悠闲自在:兵力那么少,又派一些没经验的年青人去指挥。我看我们都要失败被俘了。”
谢安驾车与亲朋好友聚会,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起来,当面交代机宜事务。
经过前期的交战,前秦和东晋的军队隔着肥水河形成了对峙。一方八万,一方号称百万。
当晚,苻融陪着苻坚登上寿阳城头,向淝水河对岸眺望。那边正是八公山。
谢玄的大军在山前列阵,严阵以待。苻坚看着,心里面发虚,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瞧见北府兵。
就是这支军队屡屡将他打败。苻坚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想当面一统北方是何等的威风。
现在他意识到一些问题可能是自己想简单了,难免流露失落心情,他再往八公山上看,当时就是一惊,怎么看着山上的树木都像人。
这是他心里发慌的表现,愣是把山上的草木都看成了晋军。于是就产生并流传下“草木皆兵”的成语。
随着东晋降将朱序的一声大喊,前秦的军队首先从内部垮掉了,谢玄的北府军乘胜追击一举将前秦军队击溃。
当晋军在淝水一役中以寡击众、大获全胜的捷报送到谢安手中,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
他看完捷报,随手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的继续下棋。
反倒是客人憋不住了,问他战况如何?谢安只淡淡的说:“ 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
直到下完棋,把客人送走以后,谢安才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据说他满室飞舞着,还把木屐_上的屐齿都给碰断了。
淝水之战后,谢安个人声望到达巅峰,也引来嫉妒和排挤。他复萌“隐居东山”之志,可惜天未遂人愿。还没回到东山,他就病逝了。
谢安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居功自傲,有容人之雅量,有宰相之气度,既能在安逸中洞察潜藏的纷乱,也能在朝野上保持清醒的判断。在他身上体现了真正的魏晋之风。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只有外在的沉稳和内在的素养兼备,才能向真正的魏晋风骨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