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话说进孩子心里》笔记

2023-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书心为画

序言  榜样的力量

所有高明的沟通技巧,都远不及发自内心的力量,所有为孩子选择的情商提高课程,也都不及来自父母的示范和榜样的力量。

第一章:孩子是迷你版的我们

父母是孩子会话启蒙的范本,在启蒙关键期,父母是孩子学习社会华的唯一范本

1岁半左右是语言的启蒙关键期,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逐渐意识到“我”和“外界”之间的关系,他的安全感和舒适圈从纯粹地源于养育者的保护,逐渐地扩大到源于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互动结果。

“取悦”大人,成为他们构建安全舒适圈的主要途径,而任何能让大人开心、赞美的事,都会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铭刻,他们会努力地重复去做。

在这个阶段,爸爸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心智成长的影响尤为明显。所以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一致认为,父亲和母亲各自的角色是:妈妈是温暖呵护的臂膀,爸爸则是树立典范、确立价值观的权威者。

除了崇拜和模仿的心理动因,父母也是孩子在至关重要的启蒙时期学习社会化的唯一范本。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们认定,头脑灵活、会做生意人家的孩子也一定会有生意头脑,老实巴交的父母多半也会教导出安安分分的孩子,这是耳濡目染的结果。餐桌上的情绪氛围、父母之间的日常对话、父母和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都会在无声无形中内化成孩子的个性发展模式,同时也灌输给孩子生命观、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安全、很有爱、能放心去信任的家庭氛围,是为人父母首要的责任。

那么有哪些沟通的大原则或者技巧,是需要父母作为会话范本来掌握的呢?

我们要了解孩子现实和想象之间也还没有划出清楚的分界线。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一点,才能够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沟通前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只想着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不愿意花精力去刻意地组织语言,我们才会管不住自己的情绪,陷入沟通的恶性循环。

我们只想着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不愿意花精力去刻意地组织语言,我们才会管不住自己的情绪,陷入沟通的恶性循环。

第二,帮助孩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情绪。

要让孩子明白,通过使用这些表达情绪的词汇,他的情绪就都能被父母听见、看见,都被接收了,所以不用再费力地进行肢体表达。

第三,公平地对话。允许对方有说话的机会和权利。

第四,勇敢地说“对不起”。

情绪是一种能量情绪就像风一样,我们看不见风长什么样子,却能感受到它,看见它所带来的结果。

严厉或刻薄的管教是摧毁孩子单纯信任的可怕作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