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之“自我实现的预言”第二讲—— 什么是自我实
人太自恋了,而自恋,会成为幸福快乐的大敌。 ——武志红《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之“自我实现的预言”第二讲—— 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一
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概念,武老师在预告篇里面就讲到了,那就是——
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说的这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将事情朝着这个方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
一旦我们的头脑里面形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概念,我们看人的眼光瞬间变得犀利起来。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武老师在专栏里面举了两个很经典的例子。
第一个是他的一位高中同学,这位哥们一直都是学霸,常常考年级第一,按照这样下去,他考清华北大绰绰有余。
因他一位叔叔读的是清华,曾一直都瞧不起他们家里人,他很想为家里争口气。可是,他嘴巴里经常说,自己能考上南开就不错了。
果然,他在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真的只考上了南开大学。
第二个例子讲的是一位在大城市里当处级干部的女士。她工作很体面,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她已经离过两次婚了,两次原因都是由于“家暴”,被丈夫殴打。
本来,她发誓再也不结婚了,但有一位脾气非常好的男人一直非常倾慕于她,在他的苦苦的等待和追求下,她又结婚了。
婚后由于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她又被这个好男人丈夫打了。
过程细节是这样的:她和丈夫在做菜的时候,因为放盐的多少开始吵起来,而且越吵越厉害。她对丈夫说,你是不是想打我?和我父亲打我妈一样。
她丈夫说,怎么可能呢? 我今天和你吵成这样都觉得奇怪,平时我都从来不和女人吵架的。
她开始歇斯底里起来,指着丈夫大嚷:你打啊,你打啊,你就是想打我!不打你就不是男人!
刚开始,她丈夫还觉得没什么,但在她三番五次的逼迫下,他忽然觉得脑袋一片空白,挥起拳头打在她的嘴角……
她觉得很受伤,纠集了所有的亲朋好友过来,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二
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主人公过于自恋。
实际上,自恋是人性使然,每个人都是自恋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但过于自恋的话,就会做出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如果自己太自恋,别人会觉得不可理喻,无法接受,从而破坏人际关系,影响深远。
为什么呢?我们不妨回到武老师举例的两个故事中(昨天讲的那位娶了丑妻的哥们和今天这位遭遇“家暴”的女士)。如果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看,这两个故事当中至少藏着两层自恋:
(1)我是对的。所以,我说事情是那样的, 我就会把事情朝着那个方向去推动,以此证明“我是对的”。
那个总是遭遇“家暴”的女士,明明是自己过于自恋,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她不惜把责任全部推给“家暴男”,让旁人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所有问题都是丈夫的原因,那个男人在道德上是不对的。
(2)我比你强。在关系中,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一种自恋,叫做我高过你,我比你强,这样才能让我舒服。
武老师昨天举例说的那一个娶了丑婆娘结婚的哥们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美女面前显得有些自卑,而在丑妻面前则充满了优越感,于是,他就舒服了。
学习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概念,我想起了我大哥和大嫂两个人之间的一些事。
大哥性格耿直,口直心快,为人豪爽。但他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很多时候固执己见,别人的意见很难听得进去。有时候,只要他认为某一件事情是对的,他就会一意孤行,一条道走到底。如果谁要劝导他,没门。
大嫂性格比较随和,和别人都还合得来,很有人缘。只要是不违背道德和原则的事情,她一般都不会反对。
按常理来说,大哥和大嫂应该关系不错。可事实上,他们两个人经常会因为一点点小事,甚至仅仅因为一句话说的不好而吵架。
大嫂常常指责大哥是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大哥却一直坚持他自己那一套自洽的逻辑不放,常常数落大嫂各方面都不如他,娶了她真的后悔死了。
……
从这个例子看,很明显,我大哥就是武老师笔下那个自恋过头的人,两层自恋一层都不缺。
令人可怕甚至绝望的是,我大哥自恋的程度已经病入膏肓,只怕真的无药可救了。
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吗?以前我信,但现在我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