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圈原创集婚姻育儿成长励志

《银河补习班》,让我重新思考教育

2019-07-18  本文已影响2人  慧环

好久没看电影了,《银河补习班》是近几个月来看的唯一一部电影。不得不说,这部电影里集中反映了现在中国家长的焦虑,也促使身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我去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

教育的前提是百分百的信任

我曾经在一个家庭教育讲座上听过这样一段对话,
主讲人问家长:你相信自己的孩子吗?
家长信誓旦旦地说:相信。
主讲人接着问:你觉得你的孩子未来可以考上哈佛吗?
家长有些犹豫:不一定,希望可以吧。
主讲人:这样看上去你并不相信你的孩子,你不相信他可以做到这件事。
家长想圆自己说的话:也不是,因为他很快就要高中了,成绩一般,所以不一定能上。

能看出家长的前后矛盾了吗?我们说自己信任孩子,但对孩子的成长却很犹豫。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他能达到某个看似很难的成就。

《银河补习班》里的爸爸是怎么做的?他无条件信任他的孩子,虽然他孩子的成绩已经在初一垫底,但他觉得他孩子就是不笨,他还和校长打赌,在一年时间内让孩子成为年段前十。他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就仿佛在看少年霍金。


很多时候,我们在实施行动之前,最缺的就是这种百分百的信任。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在方法和过程上也放弃了竭尽全力的尝试,内心那股去争取的小火苗也会变得黯淡。因为不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做到,他们也失去了那个最坚强的后盾。

教育的本质不是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把他们培养成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的人。教育是要去点燃每个孩子心中的那团火,相信他们能成为他们希望成为的人。当我们不相信时,孩子也会不禁怀疑自己;当我们相信时,他们便有了很强大的心灵力量。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人独立思考

影片里,邓超饰演的爸爸把儿子的所有辅导习题集都丢了,只留下了共11厘米厚的初一教科书。他允许孩子不做作业,只要吃透这几本教科书即可。在大部分孩子苦苦读书、拼命做题的时候,他带孩子去田野玩耍、去看展览、去旅行等。看上去不务正业,却让孩子看到,书本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了更鲜活的例子。


教育从来不只是记住厚厚的书本里的知识点,而是启发人动脑子,去思考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为什么书里的人要这样说。反复去记忆知识,反而会让学习这件事变得疲惫不堪。而我们要学的也不只是知识,还有思想和方法。

现在的考试制度可以区分出那些知识掌握得好与不好的学生,但却无法判断这个孩子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当我们的孩子真正走向社会、在面对各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决策时,学校的教育可能让他们捉襟见肘,因为学校并没有教过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该如何去思考。孩子们终究是要面对未来的复杂和不确定,知识可能被快速迭代,面临的工作也绝不同于以前,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跟着时代向前的根基。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影片靠后,高三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后将自己的书本从楼上扔下了,以此来庆祝学业繁重的高中生涯的结束。但对于走出高中校门的毕业生来说,甚至对于已经在工作中、或者已经退休的人来说,学习都始终没有停止。


可以说,从学校出来后,挑战才刚刚开始。我们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在生活中发现自己思维和能力的不足。这个时候,学习是最好的药方。不懂不会,就去学。解决不了问题,就去学。

回到教育的问题上,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是个好学的人,父母应该怎么做?答案是:父母自己先成为好学的人,为孩子树立榜样,活到老学到老。

作为父母,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不是去要求孩子考高分、拼命学,而是要作为他们最亲爱的人,100%信任他们,给他们空间去犯错,去做自己的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让他们爱上学习,就自己先热爱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