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学习教程

Linux 基础教程 20-基本命令ifconfig和ping

2017-04-25  本文已影响31人  Surpassme

ifconfig

在Windows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ipconfig命令,它可以用来获取网络配置并对其进行更改。而在Linux中与该功能类似的工具是ifconfig(interfaces config)。使用该命令时需要管理员身份。

基本语法

ifconfig [网络设置] [参数]

主要参数如下所示:

参数 功能
down 禁用指定的网络设备
up 启用指定的网络设备
add 配置指定网络设备IPv6地址
del 删除指定网络设备配置IPv6地址
mtu <字节数> 设置网络设备的最大传输单元(bytes)
netmask <子网掩码> 设置网络设备的子网掩码
-s 显示摘要信息,类似于netstat -i
-a 显示全部网络设备信息

ifconfig示例

eth33:表示网络设备,其中ether表示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inet:表示网络设备的IP地址,broadcast:广播地址,netmask:子网掩码
lo:表示主机的回环地址,代表的IP地址为:127.0.0.1
UP:代表网络为启用状态,RUNNING:代表网线已连接,MULTICAST:代表支持组播,MTU:代表最大传输单元
TX packets/RX packets:网络设备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统计情况

ifconfig ens33 192.168.0.1 netmask 255.255.0.0

注意:该命令需要在目标主机本机上进行设置,如果是远程执行此命令,会将原有网络设备设置覆盖,会导致断网或无法再连接。

ping

在Linux系统中,ping命令是常用的网络命令,通常用来测试与目标主机的连通性,通过发送IMCP ECHO_REQUEST数据包到目标主机,并返回显示响应情况,我们可以以此来验证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有些服务器主机出于安全考虑,通常会通过网络配置或防火墙忽略从网络中发送来的ping命令数据包,因为这样可以降低主机遭受潜在攻击的可能性,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仅凭ping返回的信息来判断目标主机是否工作正常。

基本语法

ping [参数] [主机名或IP地址]

主要参数如下所示:

参数 功能
-c <完成次数> 设置返回响应的次数,若不指定次数,则会持续发送包,直到用户按Ctrl+C组合键中断为止
-i <间隔时间> 设置收发信息的间隔时间,单位为
-s <数据包大小> 设置数据包大小
-t <存活数值> 设置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ping示例

20-5 ping示例_c2i.jpg

本文同步在微信订阅号上发布,如各位小伙伴们喜欢我的文章,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woaitest,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

MyQRCode.jp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