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专题月刊精选专栏@IT·互联网创业

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雅虎的衰亡

2017-05-30  本文已影响348人  Tonytoni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  转型  技术基因 互联网趋势

字数:3904字,建议阅读时间:8-10分钟

雅虎曾经是互联网的先驱,web1.0时代的霸主,门户网站的开创者。1994年雅虎创立,1996年就上市了。2000年1月,雅虎的市值达到1250亿美元,一时风光无俩。

然而在走马灯似的7任CEO手中,雅虎主营业务收入逐年下滑,连连错失视频、社交、移动互联网等多个风口,日渐式微。终于在2016年7月25日,雅虎不得已将核心资产以48亿美元出售给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威瑞森)。

2017年1月10日,雅虎宣布在核心业务出售给Verizon的交易完成后,公司名称将改为Altaba,被中国网友戏称为“阿里他爸”。这家公司主要是处理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的股权经营,至此,之前的雅虎已不复存在。

任何一个企业和人一样,也要经过生老病死。因此我们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熟期和转型期。

创业期是企业寻找商业和盈利模式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不断尝试,来寻找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旦企业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能够将需要实现的目标翻译成对应的行动,这个时候,我们认为企业进入了成熟期。这个时候企业找到了一种获得成功的比较确定的方法,战略可以流程化、流程可以工具化,管理越来越成熟。

而如果外界商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使得企业的产品已经无法适应市场,满足这个时代用户的需要。这时候就要打破以前的战略和管理,重新定位,相当于二次创业。这时企业进入转型期。

如果企业迈不过转型期这个坎,不能通过颠覆式创新或投资新公司或新机构来传承企业基因,实现永续经营,那么这个企业终将走向没落和灭亡。

而雅虎恰恰没有转型成功,创业期的一帆风顺,并不意味着能笑到最后,我们来看看雅虎的生命周期。

创业期:1994-2002

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两个博士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将之前的“杰瑞的网络指南”更名为“雅虎”,标志这雅虎在互联网的正式亮相。成立的初衷就是因为当时上网寻找信息不方便,于是他们将自己喜欢的站点收集起来,开发了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这有点类似图书馆的分类法,大类下面分为小类,小类下有子类,直至最后的书名。

雅虎最初的版面

因为对信息的合理分类,使得因特网上信息更容易查找,他们的网站受到了很多人的访问和欢迎。于是两人顺势成立了雅虎,并于199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股价上涨了154%,市值达到8亿美元。

上市之后,雅虎很快开始了海外扩张,先后于1996年和1999成立雅虎日本和雅虎中国。到2002年5月,雅虎将六大部门合并为五个,[商务、列表、媒体、通信、企业和接入] 重组成 [搜索与市场、媒体与销售、消费者服务、网络服务和企业解决方案]。

至此,雅虎已经基本确定了其分类信息门户网站的定位,盈利模式是通过巨大的流量来投放广告,信息免费,广告盈利。

雅虎在创业期的成功,得益于两位创始人的眼光和执行力。作为因特网最早的一批网民,他们很快发现了在网上的寻找有效信息的效率非常低,于是自己开发了信息分类系统并且通过网站让更多的网民受益。他们的产品符合了时代的需要,顺应了时代的趋势,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

马云说过:创业就是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大,获得的成功也就越大。徐小平也曾谈到:在寻找创业想法时,个人欲求是很重要的一种创意来源。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立雅虎,也是基于个人欲求开始,解决了当时网民的信息找寻问题。

成熟期:2003-2006

成熟期就是确立了商业模式并且找到了盈利的办法,公司业绩开始稳步增长。从2002年开始,得益于其市场地位和人口红利,雅虎的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到2006年,营业收入达到70亿元左右。在此期间,雅虎先后通过和谷歌,微软在搜索引擎技术方面的合作,来进一步获取更多的流量。

对于互联网企业,因为行业发展速度远超于传统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因此,每个企业的成熟期其实是非常短暂的,我们很难靠一种产品和模式一劳永逸。雅虎在这段时间已经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崛起。

在这期间,搜索技术和社交网络开始兴起,其代表是谷歌和Facebook公司。

1997年谷歌创立,从2000年开始,雅虎和谷歌合作,由后者提供搜索服务。这相当于用自己的钱养肥了竞争对手。在2002年,雅虎有计划收购谷歌,谷歌最终报价60亿美金,最后交易未果。2004年,谷歌的营收超过了雅虎,在04年2月,雅虎取消了和谷歌的搜索技术合作,开始自主研发搜索技术,当然最后也没有拿出像样的技术和产品。

2004年Facebook成立,2006年雅虎计划收购Facebook,报价10亿美金,当时被扎克伯格拒绝。

另外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是2005年08月11日 雅虎注资阿里巴巴的10亿美元,中国雅虎由阿里巴巴全资收购。

转型期:2007-2016

雅虎实际上一直是一家信息内容驱动的公司,而并非一家技术公司。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自己技术的公司将处处受肘。此外,虽然雅虎在美国仍然有很多用户,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5月,在美国网站的访问次数上,雅虎和Facebook几乎相等(2.04亿 VS 2.09亿)。但是雅虎既没有用新的技术服务好用户,也没有针对众多用户的商业模式创新,这确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当然,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雅虎的用户基本还是在PC互联网端而不是移动互联网端,但是这是结果,而并非原因,其症结也是在于雅虎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窗口期。

从2007年开始,雅虎营收一路下滑,2015年营业收入为48.85亿美元,全年净亏损为43.59亿美元。其在美国的数字广告市场份额从09年的26%下降到16年的13%,营收份额从09年的10%下降到16年的3%;谷歌在16年美国数字广告市场份额和营收份额分别是64%和39%。9年期间4任CEO最终也没有挽回雅虎的颓势。

在转型期,需要打破以前赖以生存的传统,重新定义战略和管理。雅虎做了多种尝试,包括自己开发搜索技术和浏览器,收购几十家互联网新兴企业,精简重组业务部门,但是自始至终没有重新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甚至一再反复,自己开发搜索技术后,还继续和谷歌以及微软就搜索服务进行合作,直至对方不愿意在合作。在管理上也没有消除大公司病,各种多元化的尝试和整合反而造成人才流失,效率低下。

最终雅虎核心业务的出售意味着雅虎转型失败,但是却给互联网留下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样本。雅虎的兴起和发展,最后的转型失败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教训和经验。

一、技术基因的缺失导致后续发展乏力

从一开始的分类信息提供者开始,到搜索服务、邮箱服务、电商业务。雅虎的主业一直是信息内容收集和生产,虽然以领先者的身份介入开创了一片蓝海,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并没有通过技术将这种优势巩固下来。

通过与谷歌和微软的搜索服务合作,虽然给自己带来了流量并且获取了短期收益。但是谷歌自己涉足广告业务时,将会终止和雅虎的合作,这时雅虎转而和微软合作,最终结果还是一样,没有自己的技术将会受制于人。

最终的结果是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不断下滑,影响力衰减,而随着门户时代的终结,雅虎最终的结局是卖身退出。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缺乏技术基因。从创始人开始,到后面的几任CEO,除了最后的玛丽莎.梅耶尔,其余的是都不是互联网技术人员出身,导致雅虎重市场轻技术,从雅虎的成立到覆灭,甚至没有一款拿得出手的软件和硬件产品。

二、预测和把握互联网趋势的能力的缺失

作为web1.0时代的行业领跑者,在后续的搜索技术、社交网络、视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风口中,雅虎虽然有过不同形式的尝试,包括自己做技术、通过收购公司介入,但是雅虎没有把握住任何一个风口热点,并通过技术落地形成自己的护城河。也就是说在后续的游戏中,雅虎只是参与者,而不是创立者和规则制定者,最后影响力日渐式微,逐渐被淘汰出局。

我们知道,在转型期需要寻找新的战略定位。雅虎实际上在门户时代之后存在着多个转型的机会,但是,由于频频换帅,使得企业缺乏精神领袖,发展战略也没有延续性;加上从创始人开始,各个CEO对于互联网趋势的把握能力欠缺,缺乏深谋远虑,使得雅虎在每次的新技术,新模式出现时,都是被动参与,没有提前布局,在新的游戏中不但无法作为老大存在,甚至像人工智能,都没有上牌桌的机会。

在22年间,雅虎花费了140多亿,收购了上65公司。特别是梅耶尔时代,4年时间收购了53家公司。可惜的是,这些被收购的公司极少又能发展的很好的,因此雅虎也被称为“创业公司杀手”。这种情况浪费了雅虎大量的资源,而且机会成本巨大。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雅虎高管不不懂放权,不理解颠覆式创新的规则吗?

答案可能并非如此,很可能雅虎的高管并不懂互联网,或者说故意看不懂互联网,Flickr就是绝佳的例子。

Flickr曾被称为最好用的图片分享软件,如果雅虎在收购Flickr后,能善加利用其背后构架的用户网络,是很有可能在社交网络时代占据上风的。可惜的是,雅虎收购Flickr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其价值最大的用户网络和数据,而是因为其提供的海量图片数据,能够被标记索引,从而扩充雅虎搜索引擎的搜索范围,雅虎当时在搜索领域已经落后于谷歌,问题是,通过扩充数据库这种原始的方法,而不是通过技术去解决信息链接和匹配效率,就想打败竞争对手,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从Flickr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要么是雅虎当时的高管不懂互联网,要么就是迫于业绩压力,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双眼。无论哪种原因,都会导致雅虎无法真正把握互联网的趋势。

一家企业的生死,首先取决于这家企业的基因,其次是市场和竞争对手。而上面这两点,也是因为创始人没有相关基因,大卫费罗和杨致远先后离开了雅虎,而在后续的发展和管理中,作为过客的CEO更多是屈服于业绩和董事会,而不是从企业长期发展出发。

这就像是一艘大海中航行的船,两位船长在船造好之后就离开了。从此,这首船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虽然之后来了一位又一位的船长,指挥船员一会往东,一会往西,但是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里。而且,这艘船的硬件和技术和创立时相比,几乎没有更新和变化,舰炮没有升级,发动机没有更新,最终,在更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更惊涛骇浪的海洋环境中,这艘曾经辉煌的大船彻底倾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