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在谈“坚持”、“毅力”,却从来没有持续做好一件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定下目标,如,考XX证书、减肥10斤、每周阅读1本书……不过往往都半途而废,最后归结为自己不够坚持、没有毅力。
为了死磕“坚持”和“毅力”,把自己弄得忙碌不堪,囤课、囤书、囤社群,愈发焦虑,却依然没有持续做好一件事。
图片来源:网络李笑来曾说过:一个脑子里满是“坚持”和“毅力”的人,恐怕永远在纠结如何摆脱痛苦,而不会想着转变角度,坚持这件事或许就会成为快乐的事。
我是一名职场白领,希望在工作之余自我提升、培养兴趣。近几年利用下班时间完成了三个目标:练习英语口语,轻松应对日常交流;古筝取得业余5级证书,进阶演奏级;每周4次有氧运动,保持体重。
很多人问我,是如何有毅力坚持下来的呢?
我认为,坚持是一件应该被重新认知的事情。
真正做到坚持的人,首先不能给自己“痛苦”的暗示,可以通过选择目标、分解计划、创造条件,让“坚持”变成一件有乐趣的事。
一、 选择目标,为坚持赋予意义感
许多人选择一件事喜欢盲目跟风,看别人说什么做什么,自己就也想尝试。
看别人拍短视频成为网红,跃跃欲试,结果既苦于寻找素材,又没有观众,不了了之;看别人写手账记录生活,急忙效仿,结果既无事可写,又因增加任务徒增烦恼,选择放弃;看别人靠跳舞保持身材,报班学习,结果既没能减重,又扭伤自己,失败告终。
他们忽略了一件事,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未必对自己具有同等意义。只有选择有意义感的目标,才能驱动一个人度过初期磨合的难关,消解上手过程中的乏味与困惑。
第一, 从任务出发,让坚持富有价值
所谓任务,就是给自己确定一个有具体挑战指标、有明确回报的目标。因为战胜自己并获得利益,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意义感。
审视当前的工作、生活或学习状态,看看哪个问题是你目前最需要解决的、也是最迫切的。
几年前的我,厌恶英语,基础很差。有一次,我和同事参加境外旅行。从入住到就餐,全程都需要英语交流。不敢开口的我只能尴尬地站在一旁,看着同事流畅地沟通。
这次的遭遇让我痛定思痛,许多公司也会要求英语口语能力,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失去很多升职加薪和出国深造的机会。于是我报名了口语训练班,从2017年坚持到现在,不仅结交到外国朋友,还获得了更多职场机会。
有时候我们会面临多个选择,那就需要取舍,可以尝试问自己:
(1)我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2)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
(3)我现在面临的这个选择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吗?
(4)如果不能,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
从任务出发来选择的目标,通常都具有挑战性,但也正是这种情况下的“坚持”,才能在取得回报的同时,获得有价值的意义感。
第二, 从兴趣出发,让坚持充满快乐
喜欢读书的人,多半不觉得坚持苦,对他们来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喜欢运动的人,多半也不是在坚持,挥洒汗水而产生的多巴胺,足以让他们享受。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情绪,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一种生存工具。从兴趣出发选择目标,能为坚持的过程赋予一种追逐天性的意义感,从而带来强大的动力。
康震老师,是我特别崇拜的一位教授。在《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里,他以现场作画的形式给选手出题,短时间内成画,生动形象、惊艳全场。这是因为他从小就对绘画感兴趣,经常央求妈妈买小人书,就是为了临摹书里的图画。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却从未停止练习绘画。他的妈妈曾这样评价:“如果康震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在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在画画。”
有了兴趣的支撑,坚持可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你会乐此不疲地付出你的汗水,收获爱好的同时,也为你的人生赋予新的意义。
二、 分解计划,小坚持更有大动力
即使你的目标具有很强的意义感,然而不会分解计划,也会在执行的过程中折戟沉沙。
我有一个朋友,每年都立誓要减肥10斤,开始每天2个小时的高强度运动,不到一周,就打回原形再也不提运动的事了。5年后,她依然停留在从“开始”到“放弃”的循环之中。每当问她打算什么时候继续坚持?回答都是:我没时间,我太忙了……
这就是因为没有把计划进行合理分解,错误预估了自己的能力,自然无法长久坚持。分解计划,把长远的征程变成每一步的小坚持,反而更有大动力。
图片来源:网络一定要确保分解后的每个“小计划”都是很容易实现的,也就是你踮踮脚就能够到的。
以健身减重为例,上来就每天跑10公里,这样的计划对新手来说无法一步到位,很容易中途放弃。
换一种思维方式:把计划分解。从你喜欢的运动开始,将计划分解为每日“最小运动单元”,如,走路5分钟、跳绳10下、跑步50米……依据时间的推移和身体状况逐步调整,你会发现自己无形中就进行了多个“运动单元”。当习惯建立后,运动1小时或跑步5km,就不是一件难以坚持的事了。
当然,我们也要给目标设置一个合理的时间节点。这是为了给自己造成一定的紧迫感,督促我们尽快开始并持续努力,不要一味地选择拖延。
三、 创造条件,正向刺激保障坚持
有意义感的目标和正确地分解计划能帮我们降低执行的难度,但我们依然要克服人性中的惰性。
因此需要创造条件,让过程中一直存在正向刺激,保障坚持的动力。
图片来源:网络第一, 派发阶段性奖励,让自己保持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小时候,父母对我说:如果这次考试进步了,就奖励你一辆自行车。我通常会为了得到这项奖励,日夜奋战、废寝忘食。
奖励并不是为了完成某事的目的,但人们都希望获得认可,这个阶段性奖励恰恰是一种“得到认可”的暗示,能够促使我们坚持下去。
我在学英语时会给自己设置奖励:如果背完一本单词,就同意自己看一场电影;如果能顺利进行日常交流并取得证书,就允诺自己一趟出国旅行。有了奖励机制的鞭策,我学习就更起劲了,每周5次口语课、3次单词打卡,无论多忙,从未放弃,因为这种“得到认可”的欲望在鼓励着我持续前进。
第二, 找到同频的伙伴,共同鼓励彼此坚持不懈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尤其是与优秀的人同行,你会不自觉被他的磁场影响,从而变得积极优秀起来。
我有一位朋友,希望培养每周阅读一本书的习惯。她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就建立了一个打卡群,找到同样目标的小伙伴一同加入。每当她想要放弃,就会收到社群伙伴的鼓励信息,读着大家暖心的话语,以及满屏的读书笔记,顿时就觉得有动力继续阅读了。
第三, 营造合适的环境,外界因素也是保障坚持的必要条件
想坚持学习,你肯定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想坚持跑步,你肯定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
在准备放弃的时候,你会说自己经常加班没有时间,回家后要照顾孩子很是辛苦,总是被琐事打扰……其实环境是可以营造的。
作家村上春树曾说,自己坚持跑步以前是一个极其厌恶运动的人,因此当他意识到运动对身体的必要性后,首先降低环境上的阻碍。为了改变生活方式,他把家搬到了乡下,附近道路整齐,还有大学的跑道可供自由使用,只要一双简单的跑鞋就可以开始。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每天坚持跑步,从未间断。
永远不要低估环境环境的重要性,营造合适的环境就是扫除你在坚持路上的最后一个借口。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当你最认为困难的时候,其实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时候。
“坚持”的道路一定是布满荆棘的,每当频临放弃,不妨放下“痛苦”的暗示,尝试调整你的思维方式,相信你也会成为一个能够“坚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