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戏精”家长背后:谁才是作业的真正参与者?

2017-10-16  本文已影响63人  柳悦聊知识IP

最近刷微博,里面一篇《见惯班级群里阿谀奉承的戏精家长,这位简直是清流》的文章引起了网友热议。。

 整件事情是这样的:

 国庆放假期间,老师在班级家长群里问孩子们有没有完成作业?

大部分家长都很配合的回答,xxx作业已完成。

千篇一律的回答中,一个男家长冒出一句:xxx作业没有完成。然后放出一波带孩子出去玩的照片说:“我儿子从来不写作业!”

这位爸爸还说,“放假就是玩了,我每时每刻都带我儿子玩儿。但是他不玩儿是他的事。

网友们在笑到痴线之余,纷纷感叹这位爸爸的耿直。在阿谀奉承的戏精家长群里,堪称一股清流。

底下点赞数最高的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真是搞笑,老子的孩子写不写作业,还要老子给老师报告???老子给了钱的,你收了老子钱,你应该向老子报告!

 话糙理不糙,很多家长被在班级群里报告孩子作业完成情况所折磨。报告孩子作业完成其实只是小case,当了孩子家长才明白,陪孩子完成作业才叫真累!

01

同事燕妮国庆放假回来不停的抱怨幼儿园,她以前可是一个任凭你狂轰滥炸我自岿然不动的主。

儿子幼儿园放假布置了一些手工作业。孩子今年4岁有余,小屁孩哪知道做手工的各种细节啊?

 没办法,只能她自己上阵,因为不想儿子没完成作业被笑话!

学校要求亲子共同黏制一副秋日风景画。你看,要求手工的同时还变相要求了艺术功底。说白了,作业质量都是家长实力的比拼,作为家委会主任的燕妮肯定不能轻视了这个作业。

 做手工的必须品剪刀、胶水、砧板什么的都得买吧?买的时候还得考虑质量,还得考虑实用性和危险性。光逛淘宝挑东西就花费了她两个小时。

 工具解决了,首先要构思做什么画。像对待工作一样,琳达绞尽脑汁的想出了好几个可行方案,最后选择用不同树叶和树皮拼接一个小房子和大树。

 找树叶的地点选在公园里,那里树多,顺便还能带孩子出去玩玩。一边玩,一边低头撅腚在公园里找了一大包材料。

 材料得需要清洗吧?那两天恰逢阴雨连绵,琳达把树叶子仔细清洗干净,甩干水,用吹风机把铺在熨衣服板上的叶子们一一吹干。

 粘贴的过程并不顺利,孩子要参与,在一边不是配合而是捣乱。前前后后花了一晚上才弄出一幅稍微像样的作品。

 一副黏贴画前后费劲了燕妮半个假期的心力。光带娃已经把她折腾的精疲力尽,帮老大完成一份手工作业已耗尽她所有的耐心。

 她说,这哪是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啊,直接变成了家长的作业,有给小孩子布置难度这么大的作业吗?

 不做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做吧,对自己又是难度超大的考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作业变成了家长的作业,孩子变成了一个旁观者

 今年暑假,在家附近的麦当劳听放学的小学生们兴奋的讨论放假心得。清楚的记得一名小学生得意的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都是给我爸妈布置的,基本没我什么事。”

02

像上面微博那篇热文某网友提出的一条评论说,现在的教育已经完全本末倒置,什么都要家长来做,然后家长还要工作给孩子交学费,还要照顾老人,偶尔还要帮孩子完成手工作业给老师做孩子德智体美劳的视频PPT照片一系列的东西……家长好辛苦。

网友千千哆啦:讲真,现在小孩子作业稀奇古怪,完全不是两三年级会做的,还不是家长来做??问题是家长还要上班!哪有空做这些复杂的作业,比如说做个手工作业,做的不好还要退回来重做???小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你希望能有多好?又不是学这专业的!

网友Cat皙:我侄子的暑假旅行还得用编辑好打个彩印打印出来去评比,我给他用pdf编辑了四个多小时的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了结果老师还是不满意。。。。每天在群里发作业,老师评选123名,六一直接发现金红包,搞的我侄子现在除了第一啥也不满意,不拿到第一就哭 不知道这教育有意义吗

网友宛如水云间:就是这样!我女儿三岁半也是让回来做手工,看她那么小拿着剪刀,不老实,不看着她,一不小心就剪刀手了,我看着都着急,还有一堆的事情要忙,说是辅导她,等于这个手工是给我留的!

 另外一位同事孩子已经上五年级,听闻此事也在办公室大倒苦水。

孩子三年级之前,很多作业基本是给家长布置的。有一次晚上八九点钟在群里发信息说要用打印机打印几张照片作为黑板报的材料用。

突然地信息像一枚炸弹,很多家庭并没有打印机,平时又不怎么需要,作业又不能完不成,可给家长们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为了完成时不时发布的打印要求,很多家庭配备了不怎么需要的打印机。

 更有同事为了应对幼儿园布置的作业,变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植树节被要求陪孩子种棵树然后写一篇种后感。母亲节被要求做一张给妈妈的贺卡,贺卡变成了自己给自己的祝福。手中常备一本成长记录本,随时记录孩子成长,粘贴照片。更要命的是过生日还得做一个亲子共完成的蛋糕,同事可是烘焙小白啊,从来没有把奶油打发成功过。

 同事感慨,工作已经足够忙碌疲惫,还要应付应付孩子学校布置的七七八八作业,现在,最怕在群里接到任务了,头大。

 

0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老师成了活动的传达者,而真正的执行者变成了家长。家长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无条件的“陪”孩子做好,甚至做到完美,只为让孩子在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注。

 老师布置作业无可厚非,但是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量学生之力而行。不能打着增进亲子感情的旗号把作业交给了家长。“反正我布置了,怎么做是你们的事。”这种想法是不是有点无赖。

 更不能像微信家长群里那样,把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批改作业不应该是老师的一份职责吗?再说,一群“戏精”家长千篇一律的作业已完成背后是真的完成了?

之前在某公号看到一篇文章,作为教师的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位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就两个字,却让学生和家长沸腾了!》

 作业参与者是:家长、学生和老师。作业要求是:体验坚持!

 家长:发现孩子每日点滴进步,以一图一言的形式,“晒”成长,让欣赏孩子成为基本的生活习惯。

 学生: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或需要改变的方向,(如健身、早起、做家务、遛狗、做模型……)列定规划,每天在微信群中晒图打卡。

 老师:坚持抽时间陪着孩子过寒假,协同家长共同进行评价和指导,给每个孩子足够的阳光激励性评价。

 这样用心的一份作业,家长会有千篇一律的“作业已完成”吗? 家长能不心甘情愿的参与吗?

陶行知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走在教育的路上,我们不该忘了教育的真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