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读透曾国藩

读透曾国藩011 抄袭可以有吗?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33人  山谷清风

曾国藩日记原文 (成丰十年十二月十四日)

早饭后清理文件,围棋一局,写澄侯弟信。午后写陈馀庵信、沅弟信。树堂来此久谈。黄副将日内经理起屋事件,留之便饭。申刻再围棋一局。

旋阅《淮南子・泛论训》。夜,倦甚,看书不能入。阅诸子中,惟老、庄、荀子、孙子自成一家之言,余皆不免于剽袭。

01

剽袭就是抄袭,抄袭可以有吗?曾国藩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是对抄袭太多发出了一声感叹:诸子百家中,除了老子、庄子、荀子、孙子是自成一家之言,其余都免不了有剽袭的嫌疑。

近日,广西某大学,导师要求81名学生“自愿退学”,理由是这些学生涉嫌论文抄袭,抄袭的风险很大。

如果这一事件成了定案,这所大学也将成为国内首所因结课作业抄袭而开除学生的大学。

02

常言道,自古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不会抄。抄也有高下之分,高级的抄袭是借鉴,留下的痕迹很少,又有自己的创新,一般人还看不出来;低级的抄则是照搬,没有融和自己的元素,只有浓浓的山寨味道。

文学作品的抄袭,屡见不鲜。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很多故事来源于《酉阳杂俎》,前者中许多人物都可以在后者找到原型,国外畅销书《指环王》、《哈里波特》、《冰与火这歌》等大作,其实都是作者在深入研究历史上真实事件后,把各种人物、事件和神话掺杂在了一起,将时间、地点和场景进行了错位和翻新,而呈现给读者的,这样看起来似乎有点熟悉,但又有新颖的创意。

科技产品的抄袭,随处可见。不要以为只有国内有,科技行业历来有抄袭的传统,苹果的视窗是抄袭Windows的,FaceBook的时间轴功能是抄的Snapchat(当然不是微信),更不用说国内各种APP,有些简直就是竞品的复制品,连配色都没有换,称之为像素级的抄袭,他们的理由很充足,这样不用重新培养用户的习惯,可以让用户用起来更爽。

这样看来,借鉴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突显新意和创意。

03

那么,该如何去借鉴呢?

模仿是最佳的学习路径,从模仿开始,开以少走很多弯路。

书法是一项投入产出比很低的项目,练书法的唯一途径就是临帖,即把前人写的字帖拿来比着写,任何书法家都是从临帖开始的。刚开始的时候,别人这一横是如何写的,你照着写就是了,千万别发挥!如果你非要来点创新,按自己的想法来,那就走偏了,基本也就练废了。

如果一开始就要创新,总想加点自己的东西,那么,永远都无法入门。

有了积累,才能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融百家之所出,自成一家,成为真正的高手。

掌握方法论,既重技巧,也要有系统。

用第一性原理。任何学科都有一些基本原理,称之为“第一性原理”。比如在物理学中,就有牛顿的经典力学三大定律、相对论;经济学中有“看不见的手”、边际效应等十大原理。掌握一门学科,学习一门技能,都要从这些基本原理入手,这些是根本的东西,以他们为基础去建立自己的框架,就会事半功倍。

建立思维模型。思维模型是对具体理论、事件的抽像,查理-芒格就有100个思维模型,建立思维模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将理论能应用起来,为什么学了那么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懂了那么多道理,一遇到具体事情就蒙圈?都是没有建立思维模型的缘故。思维模型就是锦囊,能够帮你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跨越知与行的鸿沟。

进行刻意练习。流行的“一万小时理论”说,熟练地掌握一门技能,至少需要投入一万个小时。很多人认为有天赋就能成功,其次并非如此,天赋并不算什么,成功都来自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首先要清晰地确定目标,想提升什么就去练什么,有的放矢。成功者盯住某个特别方面进行练习,直到取得进步,然后再针对其它方面进行练习,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

找准需要在哪方面提升,比如何去提升更重要,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

刻意练习脱离舒适区,在学习区练习,并接受即时的反馈。在舒适区不断重复某个特定动作是大多数人的练习方式,这样的效果并不是最好。刻意练习一是要在学习区选择合理高强度的活动,还要有人即时地给出反馈,立即纠正过来;二是要保证重复练习的量,伟大的成功者重复练习的量,达到了令人单调乏味的程度。

刻意练习需要思想高度集中地去练习。这种高水平的练习一小时就足够了,因为你不可能长时间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练习状态。

大胆地尝试去突破。

就拿写文章来说,努力地去挖掘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理解、解读一件事情,一个现象,哪怕不成熟也不要紧。即使观点是错的,也比没有自己的观点好得多。


04

正如高斯所说:一个自尊的建筑师不会在盖好的房子里留下脚手架。所有的来源和辅助,都会随着房子的完工而清理一空。

高手,不会留下脚手架。

道理总是相通的,智慧处处可通用,其实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