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勉之

无业游民是一种什么体验

2017-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瞎驴

准确的说“无业游民”是个有语病嫌疑的词,其实古时候政府就把游离于士农工商阶层之外的人通通称之为游手、游民或者浮浪人,在日本就更简洁了,直接称为“浪人”。

游民本来就是个对没有职业,整天瞎胡晃荡的人的称呼了,又何必加上个“无业”二字来加深他们的罪孽呢,何况又造成了词意的重复,这样造词,既显得造词者小肚鸡肠不够豁达,又显得没有文化,简直就是画蛇添足的败笔。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可以理解为是为了加强语气,让那些游手好闲的人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鄙视。

正好,我就是一个无业游民。对于我这一个没有工作的人来讲,我是有自知之明的。

因为一些偏见,出外社交,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不免尴尬,我不能每次都和别人说我正在找工作,时间一长这套谎话自然就不攻自破;我也不能的同别人讲说我是一个无业游民,这样会让人感觉受到冒犯,即使是平心静气的说,也不免有趾高气扬的感觉;我更不能低声下气的说我是一个无业游民,因为会让同桌的人感到很掉价,更让我的自尊受伤。

渐渐的,我逐渐逃避社交,因为自我介绍会花费太多心思和口舌,同样社交也在极力的远离我,因为我对于他们是毫无价值的。

没有了社交,无业游民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波澜,平静如水。准确的说,只要你不想,没人会强迫你做什么。在这个大房子里,没有同事间的竞争,没有领导的青睐,同样也不会有别人的冷漠和白眼。同样的,在这个大房子中也不会存在同事间的关怀和鼓励,各级领导的称赞和肯定以及别人由衷的掌声。从别人那里得到成就感对无业游民来说是件奢侈品。

对于家人,我都是敷衍的。有时候距离不仅可以产生隔阂,还可以让他们无法确定你话的真伪。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有一个当无业游民的孩子,是一种耻辱,是对街坊邻居和亲戚朋友无法启齿的羞耻。因为梦想是廉价的,一切荣耀只能拿钞票填充。我对他们说的善意谎言,其实是让他们在自己的圈子中仍有立足之地。

我恬不知耻的强调自己的无私,只是因为这个社会的不宽容,因为社会在很早以前创造了”“无业游民”这个不友好的词汇,借以污名化我们这一群体,我不得不避免它对我的家人造成伤害。还好社会在发展,我的许多同行发明了个新词叫“自由职业者”,来避免这一悲剧发生。

但是这世界是公平的,无业游民给我带来尴尬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好处。

比如说,我可以一天三餐都自己做,这样不仅省钱还很卫生,我可以早上去到菜市场,看到想吃的菜就全都买来放在冰箱里,只需要花费几十块钱而已,也不必担心今天吃的烧烤会不会是老鼠肉,昨天吃的面里会不会掉进去过苍蝇等等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情。

零星的社交还会为我省下一笔不菲的非必要开支,我不参与朋友或是同事的酒局,自然就不必有义务回请他们;那些几年都没有见过面的老同学,也会因为找不到我的联系方式而放弃通知我参加他们的婚礼酒宴,或是孩子的满月喜酒;我可以用这些节省下来的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大把的时间可以让我自己做想做的事情,只需要接一些零活,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又不必强迫自己做一些枯燥无味的工作,又能有时间和自己的梦想打交道。借用王小波的话说:“凡是有悖于我心胸的工作就不值一做,凡是有悖于我心胸的生活就不值一过。”

常有人说我太任性,而我自己知道,我只是追随内心的声音,并不想活得那么没有安全感。

我不想去谈人生谈生存的价值,这些早已经被人谈论得发臭的东西,都要扔到下水道里冲走。我只想说的是,一个人面对生活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生活方式,那就是失掉了“个性”,变得没有了自我,那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总能听到这样一种理论:人到了什么年纪就得做什么事。如果果真照做的话,生活轨迹是这样的:上学-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孩子上学-孩子毕业......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种生活和埋头拉车的黄牛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不仅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到了十字路口还要想一想到底应该上哪,如果只听那个拿着鞭子的人的话,就只能做个奴隶,等待迎接年老力衰时被宰杀的命运了。

无业游民就是一种纠结的体验,但是要面子还是要自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