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人如何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在自媒体人发展的同时,写作的门槛越来越高,那么自媒体人如何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保持自己的特色,继续走下去呢?
我给到以下四点
一 ,听话照做 ,写作是策划出来的
二,刻意练习,从标题开始
三,自我迭代,好文章看十遍
四,请教牛人,向10万+学习
看到这样的题目,是不是感觉很工整?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似乎还有点道理,注意观察的读者就会发现,前面是四个字词语后面文章内容+呼吁,这样的标题更能使人印象深刻,读起来朗朗上口,假如能够配上图片,就更加能够使人印象深刻了。
那怎样还可以做到更好呢?
怎样可以使读者更加印象深刻?
我想到了平时用到的office3件套PP
一,好听好记,ppt的维度
废话不多说,直接放图!不妨试试以下这几张图片吧,图片加文字更能使人印象深刻,曾经日本的一位画家,他每次做presention也就是现场报告的时候,总会用白底黑字作报告,这样也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但是对比图片加文字。你就会发现文字只能让你记一阵子,而图片加文字遇到一个情景,不由自主的就会想到这个场景。

其实这涉及到人的脑科学,人家右脑更适合记忆图像。

二,以终为始,flag的维度
刚开始大家有关于写作,都有很多目的,比如想要通过写作来思考,通过写作来打造个人IP,在微信朋友圈里面形成个人影响力,还有的是为了兴趣爱好记录生活,当作每天的复盘,但是如何验证自己写作的程度呢,你想要打造个人IP,你想要通过写作认识多少个人呢?你想要在朋友圈里面形成影响力,你想要赚多少钱呢?你想要当做复盘,那么复盘之后给你带来的生活有怎样的改变呢?
这些有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点?
因此这又涉及到第二个层面叫做目标,又叫做以终为始
目标和目的不一样,做一件事要在真正的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要去做这件事,这件事可以由别人来做吗,还是非我不可?这件事儿对我重要吗?是当下重要还是未来重要?做这件事,可以对我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可以量化的吗?
如果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尽量先别开始
因为你在走弯路。
什么是弯路?弯路就是付出了很多,努力仍然会仍然拿不到相应结果。想想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是走了弯路的?还有呢,还有呢,还有什么事情是走了弯路的呢?
三,去分享,不做伸手党的维度
首先提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积极主动更能使自己进步得更快呢?
这是有科学理论的说法的。
一,可以调动身边人的情感,让别人觉得你是乐于奉献的人,因为你暴露在别人生活当中的成分,远高于其他群友,俗话说你成功做到了刷存在感
二,喜欢分享的学员变成了老师的角色,试想当自己在听课的时候,是不是乖乖的坐在凳子上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就好,其实那个时候自己仅仅是做了一个记录员。而当你跳出自己的角色给别人讲,给别人分析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位教师,你要做的是不只是去点评,你还要动脑子去考虑,各位想问一下大家:我们的点评要不要深入人心?点评要不要升华我们的观点?点评要不要用到自己的口才?点评是不是需要去计划自己的时间?因此一个小小的点评背后也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而做完一个小小点评工作之后,你的机会就来了。

你会得到群里大咖的青睐,会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有情商有价值的人,而后可能会产生很多交集,会有很多线下的合作以及链接,各位,到此点到为止,你get到了吗?
四,数据的维度
为什么要写作?写一年之后真的很难衡量,怎么验证?作为一位产品经理是靠数据说话的,做一个活动,看数据!做一个比赛,看数据!写一篇文章,看数据!看什么人会点赞,什么人会留言,男女比例是多少,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有些文章打赏了几千块钱,而有的文章打赏了几十元,为什么?什么人才会打赏,这篇文章用到什么技巧,他们才会打赏,打赏的背后的动力是什么,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背后的逻辑的,写作不仅仅是形容词名词动词的变化,背后还要涉及心理学,有时还会涉及到人的脑科学,营销,因为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还是和人的大脑的偏见打交道,写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你有没有更好的帮用户解决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自己思考的
五,深度思维,打井器的纬度
拉开人和人之间巨大差距的,不是双方接受资源的质量的优劣,以及消化时间长短,而是你如何对待这些信息以及处理这些信息的方式。
有的人看到一篇文章就当作日常的消遣,还有的人看了一篇文章,却默默的把它收藏起来,当别人需要的时候,不到十秒钟就把它发送出去了,因此他后来建了一个社群,又创建了一个公众号,现在每篇文章几乎都会达到10万+,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个公众号微信搜索:笔记侠,有的人说靠笔记还可以挣钱吗?可以的,完全没有问题,这个人就做到了。

李教兽有一次在写文章的时候,当他看到一篇文章出现了视觉化是利用的人的爬行脑的时候,他在这个观点上足足停顿了半个小时,有的人可能看到了这句话仅仅是一个概念,不出十秒钟就跳过去了,但是他却深度思考了一下,这个观点可以用在哪一个纬度上面呢?这个观点可以解决自己生活当中的哪些行为呢?还有呢…还有呢…
他想到了视觉化,又联想到了自己在生活当中的例子,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维度上面来进行,而不是从他人的角度,比如在拿快递的时候,他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武汉大学分部,申通快递,而且武汉大学分部这几个字写得大大的,下面的申通快递写的特别小,以至于好多同学都看不清楚,这个时候他看到这个现象,感觉特别不舒服
因为作为学生去拿快递很注重的是申通的还是圆通的,而不是武大的还是华科的,因为所有的人都是武汉大学的,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去拿快递,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李叫兽又去思考

那么这些点可以应用在自己生活的哪些角度呢?
接着他又想到了广告牌以及做事的顺序等等这些东西,所以一个东西可以想到和自己生活关联的好多,这样,就把一个点扩大成了网,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化体系。
结语:
在写作门槛越来越高的同时,好多次媒体人崛起,因此也变得泛滥,自媒体人如何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我联想到这五个维度,也许我还可以想到更多更多来把它记录下来。这个时候就不是深挖五米,或者可以达到5千米或者5万米。
好,谢谢大家,我是天生傲骨
一个用硬骨头走遍全世界的人
2018年我们一起变强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