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散文随笔散文

那个独自纷飞的诗意的灵魂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13人  上官筱筱

读着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这本书,我不禁觉得自己的粗鄙浅陋。透过一行行的文字,仿佛看到一个思想深沉的木心,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木心,一个孤影徘徊、寂寞并不孤独的木心。在这本书内容并不多,上下辑包括后记也不过是二十篇内容,其实下辑应算是一篇内容,无论是《从前的从前》,还是《只认衣衫不认人》等六篇皆算是《上海赋》的一个部分。书中内容虽不多,却是很耐读,值得人读后去细细品味。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深刻的有不少,其中最感兴趣的应是下辑的《上海赋》,读后让我对上海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文章中,详尽地写出了老上海人的衣、食、住、浴,每一篇皆用调侃的语气来叙述,语言俏皮诙谐,却又不失文采,期间还有夹杂着不少上海的方言。在写到上海的历史时,因为不平等条约,上海成了入侵者的通商口岸,也因此上海畸形繁华起来,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在《弄堂风光》中,木心以他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笔触写出了老上海的市井生活,细致地刻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老上海人。每一个生活场景皆是那般的生动形象,让人读后如临其境。上海的弄堂里的一切,应是当时的上海人最真实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生存之道若“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终究是“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大家总是这样过着每一天。尽管调侃着当时的上海,在《吃出名堂来》一文中,我是极佩服作者对那食物的了解,每一道食物的特色刻画得极其详实,无论他是否褒贬,我却是很喜欢这些小吃,也许因为我是个吃货罢。在《只认衣衫不认人》中,字里行间还是带着一些讽刺的,“牌头、派头、噱头”写出当时上海人的虚荣,爱面子,爱出风头,对裁缝的描写也极为细致,有时不由得会想起《百万英镑》中的裁缝。对澡堂子(浑堂)的伙计、公馆的阍人(看门人)等只认衣衫不认也刻画得入木三分,写出一个个极势力的老上海人众生相。

在上辑中,读到《明天不散步了》,一开始读着有些迷糊,再读,从作者开头写到因买烟而散步,在散步结束返回的途中却迷了路,在散步全过程中,期间,他静静地想了很多,想到了头一天与朋友在雨中的情景,想到自己在国外学习流浪,想美国的花与中国的花……在散步中的迷路,在迷路中思考着人生:“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最终想着: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情做了,没有做好。”也许散步只是为思考,若今天已思考了,明天便不再想了,于是也就想着明天不再散步了。对于《童年随之而去》一文,似乎写的是童年的事,在那盌沉入水中时,在“我”的遗憾中,母亲说了句“这种事以后多着呢。”在文章的结尾又是那般的耐人寻味:“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曾经我们也攥着很多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东西却也在不知不觉地消逝……在《竹秀》中,作者独自到莫干山的竹林中感受着那地方没有没电没有现代文明的生活,半夜虎敲门,第二天却尝到羊肉的滋味,进行着他的三篇非博士论文。品味着寂寞,却也怡然自得,突然间想起冬子的《借山而居》,似乎有那么一点桃花源的味道。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木心或许便是这人世间耐得住寂寞的旅人,他用那清醒的头脑审视着这人世间的一切,用他睿智的言语,写下一生的繁华。读着木心的文字,仿佛让我嗅到空谷幽兰的阵阵芬芳,仿佛也看到一个诗意的灵魂正独自纷飞。

突然间想到曾读过的这么一句——“生命寂寞如烟花,人生孤独似云月 。”有时,我们似乎也行走在寂寞中,也如云月般在这世间孤独地来来去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