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逼格地解读火到不行的“央行叫停ICO”事件?
“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性的疯狂。”-艾萨克·牛顿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监管风暴席卷ICO(首次发行代币)。9月4日,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全面叫停各类ICO活动。紧接着,数字货币全面暴跌,一天蒸发1.6亿;50家ICO平台发布了清理整顿的公告;30家平台启动了业务清退,提供退币或回购服务。业务清退、涉嫌欺诈、乱象丛生……ICO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很多人认为ICO以及加密数字货币将从此一蹶不振。那么,情况真的是如此糟糕吗?其实未必!
ICO监管风暴究竟该如何解读?
ICO是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简称,目的是为了筹集虚拟货币。ICO跟IPO(首次公开募股)类似,熟悉股票市场的人对于这个概念并不陌生。
在本次整顿中,央行对于ICO和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数字货币的态度是有所区别的。央行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对加密数字货币的定性为:
央行的意思是,比特币这类数字货币不是法定货币,它们跟我们在游戏中的装备屠龙刀一样属于虚拟商品,我们可以持有,但着重强调这把刀只是虚拟世界的刀,不是真刀,别搞混淆了。
而央行发布的《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于ICO的定性就不一样了。
央行的意思是,ICO是非法集资行为,碰一下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区块链,比特币和ICO的三角关系你真的懂吗?
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已经写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另一方面,ICO惨遭一刀切。表面上看,国家这种是自相矛盾的做法,将严重打击加密数字货币。但事实却恰好相反!
行政操作上的一刀切并不代表决策的草率与无知。国家的一系列强监管措施恰好说明了政府认真地研究区块链技术,想通过规范和监管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其实,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ICO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背后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各种加密货币其实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模式而非仅仅是技术本身。当初为了开发比特币,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区块链技术能够使用去中心化网络的方法运行起来,可以保证所有数据无法被篡改从而实现一致性,可以保证一个资源不能被使用两次。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远不止加密数字货币一项。目前,供应链金融,征信,物联网,股票交易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了。就如智付第三方支付平台,除了支持快捷支付,网银支付,聚合支付,跨境支付等业务外,还成立了战略发展委员会,对区块链领域的技术作深入研究,未来智付在区块链领域也能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而ICO本质上也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只是这种应用由于野蛮生长,引发了各种乱象。ICO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加密数字货币创业团队的股权融资。ICO运用区块链技术,通过记账的方式记录每个投资者的权力,当创业团队项目实现盈利后,投资者将获得股权收益。在区块链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根据持有股权参与投票,这种投票是通过数字签名的方式实现的,这意味着股东大会可以实现常态化了,不用特定找时间,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召开。与此同时,在区块链公开网络上,ICO交易没有交易所停牌的限制使得其具有募集资金效率高的优势。
那么,拥有诸多优点的ICO为何变成乱象丛生的市场呢?因为ICO只做好了股权融资的发行,而无法保证股东的合法权益,这就是缺乏监管的后果。在缺乏监管下,几个没有技术的人写了个白皮书,给加密数字货币起了一个某某币,就能轻易融到上亿资金,获利后也可以灰溜溜地跑路了。盲目的加密数字货币投资者在没看清楚加密数字货币白皮书,不了解该币种的区块链技术构造的情况下抱着一夜暴富的美梦盲目入市,那最后倒霉不是它还能有谁呢?
事件过后,区块链技术应用将如何改邪归正?
区块链技术的吸引力不在于它可以衍生出一百种能赚取百倍收益的加密数字货币,而在于它能够在周密设计的基础上减轻社会中心化运行带来的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此次对ICO的重拳打击,政府也是一番良苦用心,早监管比市场自发野蛮生长引发的各种乱象要好得多。此次事件实际上是在警醒走错方向的人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回到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上来,而不是沉湎于如何一夜之间造出个百倍收益的加密数字货币这种黄粱美梦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