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10)
小时候,我家那幢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土砖房都是木窗。因房屋是坐西朝东,每间房的一楼东西两面各一个大木窗,木窗中间的隔栏(护窗)大约是一寸见方的木条,纵横交错,结构严紧,隔栏(护窗)间的间隔大约7-8公分。
二楼则只有东面一个木窗,比一楼的要略小一些,大约1米宽,1.2米高。窗户中间只有竖的隔栏(护窗),是几根拳头粗的实方木,间隔也是7、8公分宽。
这种木窗都没有窗页,也不能安装玻璃。那时在老家农村几乎没有玻璃窗。窗户一般安装在离地面70-80公分的位置,为了不让屋外能看到屋内,很多人家都是用旧报纸把窗户下面的一段遮住,上面一截则空着,便于透光和透气。
但到了寒冷的冬天,各家各户也会找来旧报纸把上面一截也遮住,以抵御寒风的袭击。旧报纸不要花钱买,到生产队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但上面印着字,而且发黄不透光,窗户糊上旧报纸后,屋里光线变弱,会显得暗淡很多。
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会到供销社买那种2、3分钱一张的大厚白纸来糊窗户,这样窗户会显得美观整洁,而且屋内光线也会比用旧报纸糊的好一些。
但那时很多人家还是舍不得花钱,有的人家窗户一直用发黄的旧报纸糊着,也常常有破洞,寒风依旧不客气地能钻入室内,主人也只是忍受着,或再找一第旧报纸贴上。
到了七十年代初,出现了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在供销社工作的父亲很快就买回好几大块,让母亲把家里一楼的窗户全部贴上塑料薄膜,既能挡住视线,让屋外的人看不到屋内的东西,又能透光,而且不会像纸那样容易被弄破。
塑料薄膜是用图钉钉在窗户上,到了夏天还可把上面一截取下,便于通风,使用寿命比报纸和白纸都要长得多。
我家用上塑料薄膜做窗纸后,生产队的人都到我家来观看,大家感觉还不错,于是左右邻居也开始有人找我父亲购买这种塑料薄膜来做窗纸,慢慢地也就没有人再用旧报纸来糊窗户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父亲拆除了原来的老土砖房,原地新建了砖混结构的楼房,窗户也换成了带玻璃窗页的了,护窗也由方木条变成粗粗的钢筋,虽然比原来的木窗前进了一大步,但还是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用铝合金的推窗。
几年后,我老家对面一住户重新建房时,楼上楼下的窗户全部是铝合金做的,父母看着自家的普通玻璃窗木框的油漆逐年脱落,也觉得当初做成铝合金窗户才好。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现在老家过去低矮的土砖房都变成小洋楼或别墅,家家户户都用上铝合金窗。
乡下的木窗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夏天学校的窗户没有贴窗纸,外面稍有一点响动就会影响同学们的注意力,老师不得不停下讲课来维持课堂秩序。
不仅如此,夏天太阳能晒进教室,上午东边晒,下午西边晒,教室没有电扇,晒得同学们上课时常常汗流浃背。
而到了冬天,学校虽然会用白纸作为窗贴,但常遭到外人有意无意的破坏,寒风刮进教室让人直打哆嗦,有时就连课本都被寒风吹得哗哗作响。
到镇上上高中以后,教室里的窗户都是玻璃的,下边是花玻璃不透明,上面是透明的玻璃,又能保证教室的光线,夏天没有太阳晒进教室,冬天也不再有寒风的侵入。
不过,如今老家学校的教室虽然没有全部装上空调,但电风扇是都有的,同学们和老师上课汗流浃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我回到老家再也见不到五六十年代的那种木窗了,木窗早已被铝合金窗所替代。从窗户的变迁,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