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琴先生‖相比之下,外国的家长挺轻松的

2019-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波斯女人花

最近有一感觉挺强烈的,可能因为刚开学吧,就是很多相熟家长只要走到一起就开始“吐槽”孩子的问题,“吐”得眉头都锁死了,都说养孩子很累。

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大部分家长都站在起跑线上了,那种紧绷的神经,还没起跑就让家长累死在起跑线上了。

感觉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永远都有解不完的难题,但其实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核心问题。

1、对孩子期望太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有期望是很正常的,但要记着还有句话叫“过犹不及”,在绝大多数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里面,孩子是一家的中心。从没出生到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高中,直到孩子工作、结婚、买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家长们事事为孩子筹谋,几乎无一日间断。

这期间是各种操心、各种比较、各种选择、各种纠结、各种倾尽全力、各种力不从心、各种满心希望、各种灰心失望、各种早知今日、各种悔不当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又是对孩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的各种期待。如此心力交瘁地几十年,怎么能不累啊?

根源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对孩子自己发展的期望,也包括对孩子回报父母的期望。

在这样的高期望下,压力大的不只有家长,还有孩子。如果家长们能够看开这一点,抛开对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禄的期待,会轻松很多。他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2、父母以外的人参与太多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或者新闻上看到,国外的妈妈婴儿车上推一个,怀里抱一个,手里还牵一个,一个人就能带上一小队的娃,这场景是几乎没有老人家出现的。

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家庭的一队人马对付一个娃。爸爸妈妈呵护着,爷爷奶奶伺候着,甚至还跟着个保姆阿姨背着大包小包做后勤支持,排场阵仗,简直能赶得上皇帝出巡。

更糟糕的是,在参与决策时,有些爷爷奶奶辈儿的还要求自己有“一票否决权”,这样的治理结构,让原本简单的家庭事务变得复杂无比,作为一家之主的爸爸妈妈,如何能不累?甚至有时候父母辛辛苦苦给孩子建立的独立意识,就给老人家重置了。

其实这也是第一点的延续,这是一种可怕的轮回。

3、过分专制

经常以高声规范孩子的举动、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慌之中,无法表达自己,只懂唯唯诺诺,并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另外,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当孩子长大,他更可能会对父母存有怀恨的心理,把以往积压的不满,发泄回父母身上。

4、低估了孩子,对孩子大小事情插手太多

很多父母潜意识都觉得孩子只是小孩,质疑孩子潜能,处处要求孩子跟随自己意愿行事。使得孩子不能从失败中学习,变得习惯于依赖、习惯于被命令,变得缺乏思考力。

有的人智力过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人是智力平平,但意志顽强、目标远大、百折不挠。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优势或潜在的优势。因此,作为父母,应客观而清醒地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实天下哪个做父母的,都会竭尽全力的对孩子。但有些时候对孩子的事务插手太多,不仅家长累,同时也会让孩子丧失自主的能力。

孩子上学,帮着背书包、记作业;孩子写作业,爸爸妈妈在一旁盯着;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常常是孩子还没搞清楚要做什么,爸爸妈妈已经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帮着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说盯着孩子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

不插手不等于撒手不管,当孩子生活中出现困惑,学习中出现困难,就需要家长们从侧面去点醒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目的是让孩子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张嘴闭嘴爸爸妈妈的“乖孩子”。

5、忽略孩子的优点

觉得孩子没什么长处,就算有,父母也视之为理所当然。中国人比较谦逊,所以有些父母不习惯在人前称赞孩子,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批评孩子。其实,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是孩子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据,如果经常提及他的缺点,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仅影响其自信心,甚至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则会不思进取。

父母要及时、对应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起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的目的。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