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看过来

Bug or Bomb? 缺陷还是炸弹?

2019-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Fancier凡奉信息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们先做道语文题:

如何通过测试,________软件质量?

A.  保证

B.  保障

保证,担保负责做到。

保障,保护(权利、生命、财产等)不受侵害,或某种意义上的有限支撑和支持。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能“担保负责做到”质量的,是需求、设计和开发;而“保护软件质量不受侵害,或有限支撑和支持质量的”才是测试。套用一句改编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质量,我们只是质量的检测员。测试找出质量的缺陷,但不负责修复。这就好比体检找出健康的问题,但不能医治。因此,在谈测试之前,首先要明确质量保证和质量保障的主次关系。用保障质量的视角,来看待测试。

通常,我们把测试出的问题称为bug🐞。当一个程序员说“就剩几个bug🐞了”,听起来是很轻松的,分分钟完活下班的感觉。可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体检报告里,赫然写着“高血压”,你觉得它是个bug🐞,还是个bomb💣?软件中,即使再小的bug🐞,只要到了客户眼皮子底下,统统都是bomb💣。因为软件的不可见,会让客户失去安全感,从而变得小心谨慎,甚至吹毛求疵。

既然要保障质量得到改善,我们就应该在测试过程中,用对待bomb💣的心态,对待每一个bug🐞。在交付之前,将bomb💣的隐患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之内。

1.  测试的广度

也就是我们到底做哪些测试,几轮测试?下面是Myers, G. J.的《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里,关于测试类型的归纳:

测试的类型,Myers, G. J.的《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

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下,无论什么管理方法论,融入企业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剪”。这个过程必不可少,是管理落地的重中之重。这听起来很是废话🤷。显然谁也不会傻兮兮的在所有项目中,都用上所有的测试类型。那么为了找到自己的“最好”,企业在进行裁剪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三个原则:

进度和成本的压力;

质量要求;

不同的软件生命周期;

比如A公司的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很高,且经常变更。基于此,A公司直接由需求进行开发,把集成测试合并到单元测试中去,裁掉了安装测试,设计了一个新的测试的流程:

Fancier凡奉信息版权所有

2.   测试的深度

比如一个对10个字母进行组合的程序,那么可能性就有2610种😱,就算测试一种组合需要1微妙,那么全覆盖就需要测试450万年😳。所以规模再小的程序,也不可能全覆盖测试,需要多方权衡测试的覆盖率。(By the way,这也是上文我们说“将bomb的隐患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之内”,而非排除bomb的原因。)

以上面说的这个程序为例。首先,要考虑客户碰到缺陷的概率,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推断:

a. 比如100个类似项目中,有19个项目客户都反馈了缺陷,那么客户遇到缺陷的概率就可以推断为19%;

b. 如果没有累积那么多类似项目,就可以根据该项目组的历史项目数据来推断,比如说该项目组总共完成了32个项目,其中8个项目的客户反馈了缺陷,那么这个程序,客户遇到缺陷的概率可以推断为25%。

其次,考虑缺陷对客户的影响,假定这个小程序是个核心程序,那么就要考虑覆盖率更深的测试。

最后,考虑成本和进度。

你可能会觉得,对于这么一个简单的程序来说,无论是19%还是25%的缺陷率,都还是太高了。那么考虑到成本和进度,又该将缺陷率控制到多少呢?🤔

我只能说,在寻找“最好”的路上,没人能给你答案🙄。不过解题思路总还是有的——就是要积累丰富的工作过程数据

德鲁克说过:“可度量,才能被管理。”这句话,在测试这个环节,格外好用。即使我们开篇就在强调,测试对质量只有保障作用,而非保证作用。但按照行业内的固有思维,只要测试过了,再有bug🐞就要Bomb💣测试了。作为产业链的下游,总是有那么多不得已的锅,要不得已的被扛在肩上。所以咱们测试,为了将bomb💣的隐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更要管理,更要度量,更要利用数据的客观性,为自己代言。

最后,套用一下能跟灭霸叫板的惊奇队长的名言:“我不是来杀虫🐞的,我要打破测试偏见。”

凡奉信息玩笑改编

懂技术管理,更懂技术人员的管理!

更多干货,请关注凡奉信息微信公众号(fancier-info)或访问www.fancier-info.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