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固有观念对我们的影响
最近总是会很容易因为一句话,或一件事情启发我的感悟。
好像打通觉知通道后,我的感触开始变得更加敏感了。
当然,很多感悟就是那一瞬间的事情,如果一不小心没抓住,那它也就这样过去了。就像梦一样,如果你没刻意去记住,醒来后就什么都忘记了。
我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个原因,也不知道自己目前处在什么阶段,我只知道自己在想要努力的思考,想要找到更多答案。
今天想要来聊一聊关于“孝道”这件事情。
刷短视频的时候,意外间刷到一段关于“孝道“的解读。这让我蛮有同感的。
那人说他现在已经不会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关于孝道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我们根植于中国几百年来关于孝道观念的意识太根深蒂固了。他只需要他的孩子爱他就够了。
某些传统的观念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也许在当时的环境里面确实需要这样的文化浸润,才能够达到约束人们行为的效果。
然而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同理社会文化也应相应的随之变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就拿“养儿防老”这个观念来说。这里的“儿”指子女,不分男女。
当今社会仍然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思想。他们期待自己把孩子养大后,孩子能够以同样感恩的情感赡养自己的后半生。
我们不去评判这种思想是否对与不对,我们只聊聊这种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中是否还适宜?
我想很多人应该或多或少的都听过现在的老人是如何评价“养儿防老“这件事的吧!
“不要期待儿女会很好的照顾你的老年生活,他(她)连自己家庭的生活都照顾不了,哪还有精力照顾我这个没用的老人。“一个花甲老人说到。
“我村里就有这样的孩子,结婚时给他们买了房,写了他们的名字,但是告诉过他们房子只是给他们住的,实际上还是我的,结果最后老了却被赶出来了,你看多惨。辛辛苦苦的把他养大,结果是个白眼狼。所以说什么养儿防老都是骗人的。”一位拿着钱正准备给自己买个小房子养老的六十岁阿姨说道。
这样的言论在现在的老年人口中经常会听到,当然理由各异,唯一相同的就是对于倚靠子女养老这件事情的失望情绪是一致的。
为何会失望?难道自己的子女没有孝道吗?
因为一开始的期望。我们抛开对个人人品方面的评判,单纯看待这个现象为何如此普遍——老人普遍对于子女养老持失望态度。
这种现象也许就是对我们旧有的思想文化的冲击表现。
在过去养儿防老确实是父母养育孩子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已逐渐露出了它的弊端。
有了这一层目的,就让人感觉爱被裹上了一层目的性,有条件的爱让很多人的内心缺失了安全感。特别是对于血龙于水的亲人关系来说。
而且在实际的养育过程中,子女会被这种绑架式的爱所影响,以致很多人在原生家庭中都留有或多或少的伤痛。
这种伤痛会伴随我们的一生,这对于现在越来越追求幸福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碍。这种旧有观念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并且想要弄清楚原因。
是否我们一开始养育孩子的初衷就错了?
想一想,我们作为父母的是因为什么原因爱孩子?
是因为孩子听话,懂事,成绩好,有出息,给你很多回报,你才选择爱他的吗?
如果你的孩子不听话,调皮,没有出息,没有给你任何回报,你还会选择爱她吗?
如果大家都说这个孩子不好,你会因为别人的看法影响你去爱孩子的决定吗?
那么,如果你早知道你的孩子长大后不会赡养你,那你还会选择抚养他吗?
我想也许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好好的问问自己 ,是否真的爱孩子?是否真的无条件爱孩子,只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因为他身上的任何品质。
某一天,我听到国外的一位母亲说的一段话,让我突然惊醒。
她说:“有人经常对我说自己的孩子有多糟糕,多坏,当然也有人对自己说我的孩子有多聪明,多可爱。可是这些对我丝毫没有影响。我只因他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他,不因其它。”
这让陷入对女儿讨厌的坏习惯的厌恶中的我突然惊醒过来。
是啊,我爱我的孩子吗?如果爱,为什么会对她的一些行为产生如此厌恶的情绪呢?
我想我内心更爱的是那个顺我心意的孩子吧!
也就是具有懂事,听话,顺从品质的好孩子。
我爱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品质。
这样一分析,让我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我有问题。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关于养儿防老”。
你爱你的孩子吗?
不,你爱的是那个能够给你带来收益的孩子。
既然你爱的并不是孩子本身,又为何会期待孩子无条件的爱你?所以孩子对你也会是有条件的爱。
最终你想要用有条件的爱去换孩子无条件的爱,那终将失望。
这也并不能以此来判定子女是否具有孝道。
只因一开始我们的初衷就错了。
在面对过去的文化留下的旧有观念时,我们是否已经开始保持一颗警惕的心,以防陷入里面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