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真的需要刻意练习
这两天读了畅销书《刻意练习》,有些部分反复阅读感觉收获还是满大的。我一向不太爱看这些畅销类的书籍。觉得大多是心灵鸡汤,无实际用处。看到很多人推荐觉得好奇便买来看看。
这本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共同完成的,书中作者对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进行将近二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是刻意练习。
当然刻意练习并不是我们想像的简单重复,或一万小时定律。我们会发现教育界的一个教龄二十多年的老教师,也不定会超越一位教龄5的青年教师。虽然时间累积,但是她没有做到刻意二字,去潜心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各行各业大底如此,要做到刻意练习:
1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有目的的练习,当我们要花费时去做某事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设置目的时可以略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不断超越自己。
2有目的的练习一定要专注。想要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任务上。
3有目的练习要包含反馈。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这样我才能想尽办法对症下药,取得更大的进步。
4有目的练习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对于任何练习,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我们遇到瓶颈时,应该尝试做不同的事,而不是更难的事。
5我们要尝试建立心理表征。我的理解是对自己所做的事要在大脑中有清晰的轮廓或图像。实践证明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小说家,还是科学家他们对自己所要进行的练习都构建了心理表征。
最后作者跟踪调查了一些年少成名,或者未来的杰出人才。发现他们大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其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父母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关注和鼓励。其次父母会以成就为导向,让孩子行程重要的价值观,比如自律、刻苦、负责任。第二变得认真,在父母和老师的激励下,孩子体会到刻苦学习带来的回报,并且越来越能够自我激励。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三个阶段全力投入。一般来讲这些未来的杰出人物在12-13,或15-16要付出巨大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杰出的人物。这个阶段就需要找更好的导师来指导自己练习。这一点让我日后教育自己的子女过程中大受启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我们有时候真的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