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观察(三)(2)
2023-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吴敏华
这节课中安排了一次小组合作,确实令我眼前一亮,因为据我所知,我们这里的语文课是极少使用小组合作的,大家会有一个误区——小组合作学习适合在数学课使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早已不是一种教法,而是一种学习的模式,不限学科,不限课堂,而且合作学习是趋势,也是孩子将来必备的一种能力——合作。所以教者敢于大胆去突破,大胆去尝试,这是值得称赞的。
当然,就本节课而言,小组合作环节应该放在什么时候,应该设置什么问题给小组研究讨论,是值得再深究的。不管怎样,我以为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要太简单,比如这节课用到小组合作的问题——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两个主题,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句,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分类。我认为这个问题完全可以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没有必要利用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问题还是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还要开放一点,这样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让小组产生碰撞,通过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当然或许学生没有思考、交流、讨论的习惯,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也未尝不可,但小组合作还是要往更深的层次去发展。
在这节课中,还有一点教者处理得非常好的,就是教师的问——学生的答——教师的导。整节课,教师都非常耐心地导,循循善诱,让没有参与到互动之中的学生都会顺着老师的导去思考,就在这简单一问一答中,学生体会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我又想,教者再放开一点,不局限于设计中的环节,设计中的答案,从师成课堂转向生成课堂,顺着学生的思维,走进学生的思想世界,用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去品味,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