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随想
又是一年中秋。脑子里出现的都是童年时期和家人们一起过中秋的时光。满树的桂花香,说起来仿佛都能闻到的香味。金黄的栗子,煮熟后入口即化,余味留香。橙色的螃蟹,光滑的外壳呈现一股生气勃勃的感觉,倒是活着的时候多了宁静和乖巧,扒开光滑的外壳,蟹黄渗出来,勾住你的味蕾。还有那个有点老旧的饭桌,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的闲适。
其实很难想起一家人都在聊些啥。我家姐妹多,每个人说上一两句,也就让时间悄悄过去了。所以好多年来我一直很习惯很多人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觉得特别轻松自在,感觉那就是生活。但老公经常说,你们这种谈话方式基本上没有任何信息量,也是一种低效率的交流方式。大家好像耗费了很多时间,最后什么都没有。
我觉得这就是人的盲点,也许这样的沟通方式确实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但是当人处于那种状态时,会觉得异常轻松和有归属感。也许是这样的方式包围着我的童年,深入到我的骨髓,也许是如今离家万里单打独斗的时间太久,我会常常怀念那时候的感觉。
相比于童年的中秋记忆,去年中秋节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我竟然完全想不起。人是这样的吗?永远能记得远处的时光,而对近处的日子视而不见!那若干年后,我是否也能记起这两年的中秋时光呢?
前几年的节日,我通常都会去中山姐姐家度过。我们两是姐妹中物理距离最短的人,也是关系亲近的人。而比我年长的姐姐构筑出的是一个和母亲家一样的环境。我只要去了,就是纯粹的享受假日时光。可是去年的中秋节应该也是疫情正猛的时间,我们没法离开香港,理论上应该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但我们到底在哪里呢?翻了翻朋友圈记录,既然没有任何相关的信息。也许就是很平常地在家里呆着,没有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干一点特别的事情。没有亮点的日子就这样随着地球的转动一点点地消失了。因为不被人想起,就无法证明它的存在。这样的日子多了,就是生命里那些没有痕迹的时光。
脑袋也好像变得空洞起来。要自己给每天的日子赋予一些色彩,也要把这些时光记录下来。
我也去拷贝一下记忆中的春秋。买了螃蟹,板栗,水果,等着夜晚来临,一起吃食赏月聊天的时光。窗外月明星稀,室内欢歌笑语,这是值得记忆和记录的日子吧。
那些远方的亲人,即使不在一起,也可以视频想见,也就没那么挂念了。聊聊中秋的时光如何度过,聊聊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我还是那个在全家聊天情境里默默听着的人吗?是也不是。我还是,那个对他们说的人和事不甚了解却又听的津津有味的人。我不是,每个人都要关心远方的我是否一切都好。这些关心,担忧都送给了他们挂念的我。
中秋佳节彩灯照,江心人影映思情。
才有绘声说时节,风临月影叹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