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亡蜀,“忠”碎梁山——“忠义”之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与“义”一致是被大力提倡的,无论是自古以来的帝王将相,还是江湖中的侠客,还是市井小民,其价值观中总是不可获取忠义二字。中国四大名著中,“义”贯穿于整本《三国演义》中,而“义”字担当当属关羽关云长。“忠”字贯穿于整本《水浒传》中,而“忠”字的形象代言人,当属黑宋江。观两本大书,读至最后,方才明白,关羽之“义”使得蜀汉亡国,宋江之“忠”使得梁山快活乐土化为梦境。
一、义薄云天之关云长
义薄云天关云长《三国演义》中,关羽关云长之“义”有多处描写,尤其著名的有两处,一为千里单骑寻兄,二为赤壁之战后华容道义释曹操。两种“义”各有千秋,也各有争议,且看下文分解:
(1)千里单骑寻兄“义”之争议
对于此处的“义”,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此处的关云长为一己私利,斩杀六将,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所提倡的“行而宜之”相违背,属于不义。这种说法认为,孔秀、孟坦和秦琪等五关守将几乎全是因为关云长没有通行证而不让关羽通行。从常理分析,守将代表了国家法度,国家法度又赋予了守将执法权,你关羽没有通行证,肯定不能让你过关,守将此处属于依法办事,一发维护国家法度的尊严,而关公没有通行证就想强行过关,属于违法行为,而关羽因此斩杀守将,不仅属于违法行为,而且违背了“义”这个道德规范。
另一种看法认为,应该从关羽的动机出发去看待问题。关羽为何要强行出关?那是因为他得知了兄长刘备的消息,基于对刘备和以刘备为代表的集团的“义”,才要强行过关,保护嫂子及大哥家眷与大哥团聚,出于不得已才斩杀六将。斩杀守将,恰恰是因为关羽对刘备的“义”大于天,才让他做出了这样看似不义的事。
两种说法中,我比较倾向赞同第二种说法。因为《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大书,关于之“义”需要对得起人,又要对不起人。在关羽心中,兄弟之“义”大于天,况且,他早已和曹操约定“降汉不降操”,五关守将究竟姓“汉”还是姓“曹”显得至关重要。注意,原文中守将向关羽索要的是丞相曹操颁发的通行证,而不是皇帝颁发的通行证,所以,此处有私设关卡之嫌,杀其守将,不能说关云长不义。而且,在关云长心中,他早已因解了白马之围、挂印封金报还了曹操的恩情,曹操最起码不能违背当初在屯土山上的约定,寻得兄长消息,自离去,不相阻。
千里走单骑(2)华容道义释曹操之“义”
此处之“义”,亦有两种争议:
一种看法认为,关羽看到曹操人马不整,衣衫破烂,想起了曹操以前对他的好,又想起了过五关斩六将之往事,心中不忍,遂放曹操离去。从政治角度出发,关羽属于刘备集团的属臣,遵从大义,应当为刘备集团谋利益,而对刘备集团的敌人曹操不应该心软。放走曹操,不仅辜负了刘备的信任,同样损害了刘备集团的利益,属于背信弃义。
另一种看法认为,正因为关羽重情重义,才在面对曹操这样的往日有恩于自己的敌人的时候,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报答曹操的往日恩情。要知道,诸葛亮遣关羽守华容道的时候,关羽可是当着刘备的面立过军令状的,一旦放走曹操,意味着他必死无疑,而关羽情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也要报答曹操昔日之恩,是绝对的“义”。
在这两种观点中,我比较认可的也是第二种。因为《三国演义》中的“义”几乎尽付关羽一身,为人而不为己,是谓真义。另外,诸葛亮也不想破坏整个三国的政治生态,他也不想曹操早早死去,才派遣关羽拒守华容道,因为他早已料定,关羽义薄云天,定不会为了一纸军令状而放弃一贯坚守的“义”。
华容道义释曹操二、忠君至上黑宋江
宋江英姿宋江之忠君,千古绝唱,绝不存非议,无论说他为了一己私欲想做官也好,还是处于他心,他一生忠于朝廷,终于皇帝的事实却不容辩驳。生辰纲事件后,宋江为保晁盖等人周全,保自己忠君名声,不惜杀死阎婆惜,而后刺配江州的途中,面对梁山兄弟的招揽,以死相逼,誓不上山,心中充满对国法的“忠”。直到浔阳楼题反诗事件东窗事发,宋江无奈走上梁山,也是在成为梁山一把手之后将“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彻底改变了梁山的革命路线。将梁山做大做强,只是为了招安做准备,招安后,他无悔报国,远征方腊,胜利后,被奸臣逼迫喝下毒酒,不仅不悔,还怕李逵造反,坏了梁山忠义之名,哄骗李逵喝下了毒酒。而后慨叹道“宁朝廷负我,我不负朝廷”。其忠君之名真的是深入骨髓,可见一斑。
三、“义”亡蜀
“义”在《三国演义》中贯穿关羽始终,却并不是他的专属,最起码刘备、张飞二人也是极为重义。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下属斩首之后,刘备痛不欲生,不顾重臣劝阻,坚决为“义”伐吴,直接导致了夷陵之战的爆发,也直接酿成了火烧连营的惨剧,刘备也因此付出了生命,从夷陵之战之后,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开始慢慢发生改变,刘备的蜀汉王国的主要敌人也从曹魏变成了孙吴。而关羽之死,也因“义”导致张飞性情大乱,惨遭毒手,死于小卒之手。夷陵之战是纯粹因“义”爆发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义”不仅夺去了刘备、张飞的性命,同样,刘备之死也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为了完成刘备的未竟事业,诸葛亮也搭上了性命,因连年征战,蜀汉王国财力物力耗尽,最终导致蜀汉被曹魏所灭,美好的光复大汉天下的美梦,以悲剧收场。
刘备托孤四、“忠”碎梁山
宋江上梁山之后,彻底将梁山的“聚义快活”方针改成了“忠君招安”战略,宋江成为梁山一把手之后,梁山的事业只朝着招安这一宏伟目标迈进,积累资本,不惜破坏他人家庭、杀害别人生命,只是为了朝廷早招安,虽然招安过程一波三折,并不顺畅,但是宋江还是用一己之“忠”将梁山队伍带进了朝廷。招安后,又因“忠”而彻底放弃了“义”,走上征战方腊之途,征战过程中,虽梁山兄弟死伤惨重,但宋江一直秉持“早早干了大功回京,朝廷不肯亏负我们”的原则,继续为国建功立业,最终将活生生的梁山英雄征战而亡。梁山泊英雄心中那上山之初一直寻觅的快活乐土不复存在,梁山事业在凄惨中宣告失败。
宋江接毒酒“忠”、“义”可成事,同样可坏事,我们在赞叹关羽之“义”和宋江之“忠”时,又不得不嗟叹蜀汉之痛与梁山之惨,真个是“自古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繁华落尽,空留一地叹息。
你对“忠义”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