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成事的人,都不爱抱怨
一个人能成事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不爱抱怨。
在成事的人心里,抱怨不仅改变不了现状,反而会拖延进展,与其口头浪费时间,不如马上行动来的干脆。
有句话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凡事,只有自己主动寻求改变,才能看到事情转机。
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先看他遇事是否抱怨。
01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有句话说的好,强者易改变,弱者总抱怨。
抱怨表面是在宣泄自己的不痛快,可实际上,却是不愿意走出自己舒适圈的一种狡辩。
电视剧《紧急公关》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黄晓明饰演的林中硕新进入公司,想要从其他部门中调一些人,组建新的部门。
可有一个老员工却觉得新部门太忙,不愿转岗,仗着自己的老资历,四处抱怨,甚至以辞职来要挟他。
她本以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却忘了,上司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
最终,她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保住职位,还得罪了公司的领导。
其实,她并不是想要真的辞职,他只是把抱怨、要挟当做了自己一贯的手段,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过去的利益。
可这个社会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也一直容不下只会抱怨,而不寻求改变的人。
抱怨,并不能真正改变现状,反而会让事态越来越糟。
爱抱怨的人,从不去检讨自己,总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最终陷入抱怨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富兰克林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对生活积极主动的人,是不会去抱怨命运不公的。
他们勇于面对现实,主动选择,内心平静,真正把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目标上,着力提升自己。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成功的人,总是把成功的精力放在目标上,而不是抱怨上。
既然事不遂人愿,那何不改变面对生活的态度,继而改变人生。
02
不抱怨的生活,更精彩
至今仍记得那篇《感谢贫穷》的作者王心仪。
王心怡出生在一个贫困县,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两亩贫瘠的土地和父亲打工微薄的收入。
母亲体弱多病,外公生活难以自理。
姥姥被诊断出乳腺癌,一家人手忙脚乱,却难以从拮据的手头挤出救命钱来。
生活没有关照过她半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窘困下,却顺利以高分考入了北大。
她曾说过:“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面对贫穷,她没有抱怨自己的出身,没有抱怨环境的恶劣和命运的不公,而是勇敢的昂起头颅,奋力反击,逆袭成王。
一个人想要成事,心甘情愿不抱怨才是第一。
一心想要成事的人,不拒绝上天赐予自己的麻烦和苦难,不怨天尤人,主动接受困难的洗礼,这是想要成事的必经过程。
张德芬说:“真正在修行的人,会把生命中所有的不顺遂当成必修的功课,心甘情愿的去承受。”
心甘情愿了,才能主动地,积极地为目标努力,不会被过程中的一点沟沟坎坎就抱怨不停轻言放弃。
倘若你做某件事总是在抱怨发牢骚,那么,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因为你心不甘情不愿,只是在勉强自己做,无法为这件事全力以赴。
只有你全身心的投入,每跨过一个障碍,解决掉一个麻烦,你才会感到兴奋和充满力量。
不抱怨,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03
真能成事的人,都不太爱抱怨
心理学上有个“吸引力法则”,若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
也就是说你是什么人,你就会遇到和你同频的人。
有个词叫修己安人,修行自己,安定他人。
想要成事,首先要修行自己,变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你就会吸引到让你舒服的人,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晚清曾国藩,赴任江西时遭遇家庭变故,母亲去世。回到湖南后,朝廷把练兵的重任交给了他。
在没有财力支持,没有制度保障的条件下,曾国藩未曾有丝毫意见,而是反复思索自己的不足,积极向别人寻求建议,最终他练出了横扫太平天国的湘军。
曾国藩在修行自己中,平定了湘军。
他曾在家书中写道:“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意思是没有原因就抱怨天,那么天一定不会答应;没有原因就抱怨他人,那么他人一定会感到不服
遇事就抱怨的人,一辈子都成不了大事。
因为他们把自身的不幸归咎于外部,永远都在找外界的缺点和不足,而不愿意正视自己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样的人没有进步,还会集负能量于一身。
久而久之,这些怨气重的人都会被人们躲着走。
真能成事的人,从不爱抱怨。
最后:
有人说,抱怨看似是一种宣泄,实际上,是不断地给自己增加负能量。
那些不如意的小事,总会随着抱怨无限变大,最后让自己变得焦虑,慌张。
凝视深渊,终会被深渊吞噬;抱怨人生,人生也会一塌糊涂。
《亲爱的三毛》中说:“偶尔抱怨一次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凡事贵在有度, 生活中的许多事,可以偶尔抱怨一两次,但别太执着于此。
一旦过于认真,就很容易迷失了自己,活在抱怨里的人永远看不清前方的路灯。
学会尝试着自己消化掉那些不如意,最后你会发现,内化的过程远比向外发泄所获得的经验和能量丰富和强大。
那些真正成事的人,只管消化,不爱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