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2021-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改变自己369

课前让几个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座右铭。其实“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多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铭中的佳作,刘禹锡的《陋室铭》。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记得圈出重点字词和给句子划停顿。

这篇文章多用骈句,且讲究押韵,韵脚有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少同学们还学起古人摇头晃脑,想必一定深谙兴味,沉浸其中啦!

现在让我们根据节奏提示,再来齐读课文,读出文言的味道。

翻译课文有两种方法:一是结合课下注释;二是文言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现在我们可以小组合作一人一句来疏通文意,有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学贵有疑,有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疑问。好这位男生。“苔痕上阶绿”的“上”,是方位名词还是动词,该怎么翻译?问得好,哪位同学帮他解决一下吧。好这位女生。你觉得是动词,理由是它和“草色入帘青”是对偶句,且根据节奏停顿,应该理解成“爬上,漫上”,那整句翻译成什么呢?真不错。这位同学熟练地掌握了翻译的原则,大家为她鼓掌吧!

现在让我们走近“陋室”,想象一下,用“这是一间××的陋室,我从××读出来的”的句式说话。好有同学举手了,我们依次来分享一下吧。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结,这间陋室:它环境清幽,苔藓爬到台阶,珠帘内可见草色;它简单朴素,却有琴声和书香氤氲;它人迹罕至,但又不乏热闹,常有鸿儒来往谈笑。

本是陋室,刘禹锡却不觉简陋,反问道“何陋之有?”你觉得陋室不陋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哪句话点明了主旨?

大家异口同声,是“惟吾德馨”。大家要特别注意“馨”和“惟”的写法!那么,刘禹锡是怎么夸赞自己的德馨的呢?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好的,首句用“山水”起兴,比喻“陋室”,那么“仙龙”就是室主人了。可以和仙龙相比的人,自然是不凡不俗之人。结尾,又将陋室类比“诸葛庐”和“子云亭”,诸葛亮和杨子云皆乃品德高尚才华横溢之人。这句话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和古代明贤一样具有高尚品德。最后,又引用孔子的话,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觉得不简陋,只因为自己是君子啊!

瞧瞧,刘禹锡表面是在写陋室,实则是再夸自己啊!像这种假托一物来表明自己的志趣的写法,我们就叫它“托物言志”。那么你觉得刘禹锡要托“陋室”“言”什么“志”呢?

哦,原来刘禹锡借陋室在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大家做好笔记!

同学们,这篇陋室铭,其实还有一段佳话。我们翻看基础训练的第××页一起来了解一下。

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资料。刘禹锡的一生留下的诗文有800多篇,被称为中唐“诗豪”。他的一生也是历经辗转艰辛,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但到一地,他都会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正,力行教育,造福一方。是的,他的文笔实在精妙,他的达观值得礼赞,他的贡献叫人敬佩。

同学们,如果刘禹锡也能穿越,他也会发朋友圈,根据本文和你了解到的刘禹锡其人,你觉得他会发些什么图片,配上什么文字呢?

好,这位同学觉得,他会发山水图片,再发一个陋室图片,三张图片。配上的文字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嗯,不错,这是在比喻起兴。

他还会发诸葛亮的草庐图,扬子云的玄亭图,在他们之上再叠加一幅自己的陋室图。配上的文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嗯,这是要和古代名贤比肩哪!

他会发陋室和他自己悠然自乐的照片。配的文字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老师追问一句: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呢?虽然我们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但是只要我们能守住心灵,追求自己的乐趣,刻苦学习,内心充实,就能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同学还在频频举手,真是意犹未尽。那现在还是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给你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1背诵这篇陋室铭,2为你的卧室、教室、书房等,也来仿写一篇“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