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儿童
我跟荷西的家,窗外就是大海。 但是回国来了, 眼巴巴地坐了飞机带着全家的小孩来花莲,只想请他们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 而他们除了分享手中的零食,对其他的一切漠不关心。海,在他们上学放学住公寓的生活里,毕竟是那么遥远的事啊!
大自然对他们已经不存在了啊!
黄昏的时候, 父亲母亲和我带着孩子们在旅馆附近散步, 草丛里数不清的狗尾巴草在微风里摇晃着,偶尔还有一两只白色的蝴蝶飘然而过, 我奔入草堆里去, 本以为会有小娃娃们在身后跟来, 哪知 回头一看, 所有的儿童都站在路边喊着:“姑姑给我采一根, 我也要一根狗尾巴。” “ 我也要, 拜托!” “ 我也要—狗尾巴,请你多采一点。”
“你们自己为什么不进来采?”我奇怪头去问。“好深的草, 我们怕蛇,不敢进去。”“我小时候怕的是柏油路, 因为路上偶尔会有车子;现在你们怕草, 因为你们只在电视上看看它,偶尔去一趟荣星花 园,就是全部了。”我分狗尾巴草时在想。
我家十二岁的两个外甥女,已经都戴上了眼镜, 她们做完了繁重的功课之后, 唯一的消遗就是看电视, 除了这些之外, 生活可以说一片空白。 她们不知道什么是萤火虫,分不清树的种类,认不得虫, 没碰过草地,也没有看过银河星系。她们忙做功课,忙挤校车, 忙补习, 仅有的一点空闲, 看看电视和漫画书也就不够用了。
什么时候,我的时代已经悄悄地过去了,我竟然到现在方才察觉。
( 有删改 )
(三毛:台清普名女作家。)
城市儿童长期脱离大自然,造成心灵脆弱,成为“塑料儿童”,引起社会关注。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有篇以《塑料儿童》为题的文章,描述了一对被电视、可乐、动漫包围的双胞胎侄女和两个对室外游戏、夏夜星空、月光下的山峦毫无兴趣的五六岁的孩子,三毛称其为“塑料儿童”。她认为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已经习惯用物质代言欢乐,无法与自然和谐共存。
“塑料”时代的来临逐渐让孩子们脱离了大自然,他们不会上墙、爬树、捞鱼、摸虾,而是每天上学、补习、学才艺,做完繁重功课后仅有的一点空闲,看看电视和上网玩玩游戏也就不够用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萤火虫,分不清树的种类,从不对大自然的存在感兴趣。
假期里,有很多孩子都像这样呆在家中,不愿意出门,也不愿去同学家串门,但对看电视和玩游戏却乐此不疲。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无法融入大自然,无法像他们儿时那样从自然和荒野中寻找欢乐。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动辄自闭、抑郁,令家长十分忧心。
这一代的孩子有他们自己喜好的东西,他们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现代的电子产品。他们生活的城市是一个“钢筋水泥炮制”的世界,见不到农田、菜园、丛林。或许会对大自然有探索的好奇,但家长总是不放心孩子在外面跑,担心他们被蛇咬、被蜜蜂蛰、被草割伤……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越少与外界接触,只能在家里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看漫画书,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
其实,不单儿童被打上了“塑料”的标签,一些“80后”、“90后”青少年也被称作“塑料人”,现代科技把他们从头到脚都武装了,但交际圈子小,经常泡网吧,进而逃避现实生活。在“被塑化”的时代,年轻人开始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