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生态”体系
《教育彩云片片》系列 第087篇
学习,是由生命承担的,也是为生命服务的,包括知识、技术、能力、素养、情感、信念、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生命需要和喜欢的内容、方式、目标、要求,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生命成长,生命成长更是更根本的教育目标。
希望之源人生,无非生存、生活、生产三件事儿。基于孩子的生命成长实施教育,先要知道人是生存在地球上的,还要知道人是生活在天地间的,且要知道人是生产在无限宇宙生态系统中的。了解人的生存背景和来龙去脉,才能构建起完整而有效的生命教育体系。
生存定生死,生活定祸福,生产定归宿。教育的基础是解决生死问题,教育的关键是解决祸福问题,教育的根本是解决归宿问题。所以,我们要在自然生态系统大背景下,立足于天地人的交互作用及其交融统和,基于生态链的“六方四中”,建立生命教育的基本体系。
一、教育的“上与下”
生态链的上方是天,下方是地,中间是人。在人的统和之下,上中下交互交融,孩子便可得到提升。
1、下: 养身、生命托底
地上有什么?物质和能量。物质丰富,能量旺盛,生命就能得到保障。如何实现?对物质欣赏、祝福,与能量交互、互补。
物质,包括人造物、矿物、植物、动物等,能量即蕴藏在物质之中。多接触自然,与物质中的精神或灵性链接,祝福物质中的精神和灵性升华,人的生命就会得到能量补给,被托住生命的底。
2、上: 醒魂、生命引领
天上有什么?思维、灵感和念力(信念)等。需要开发人的脑能,通过醒魂、唤灵而获得,从而保障人认识、利用生态自然,及自我认知,持续提升。
作为家长、老师和高能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灵感、信念,保障孩子得到持续引领。
3、中: 安心、生命成长
人上有什么?信息、意识和精神,合整起来就是“心”。信息,包括遗传下来的基因信息,下载而来的灵感信息,现实存在的社会信息等。信息被意识捕捉,就可以形成人的精神。生命成长,就是通过心理成长和“上中下”交融,而提升人的品质和层次。
心理成长,就是不为物质现象和名利所动,安心于人生意义和精神成长之中。生存、生活和生产,就是教育的前提、中介和载体,也即生命成长的主线,旨在调节人的意识(心),提升人的精神,下载生态信息。
二、教育的“左与右”
生态链的“左与右”,是指人际、人脉、人缘系统,左方是同伴,右方是榜样,中间是自己。左右兼顾,自我发展,才能保障有效成长。
1、左: 同伴、共性“勃托”对发
对于同伴,主要在于“同质互仆”,把对方当主角,把自己当配角,基于别人发挥自己。这样即避免矛盾,又可以提升自己的信任、信誉和融合力。
也就是处理好与同伴之间的“勃托”关系,把自己的勃发托付给同伴利用,双方“对发”,共同得到发挥。孩子的同伴,要足够多,不同性别,各种性格,不同素质,以保障不同的成长需要。
2、右: 榜样、系统“色魄”升华
榜样,主要指师长和偶像,且师长要善于为孩子培养偶像。对榜样,主要在于“异质互补”。榜样具有更高的层次、境界和修为,对孩子具有提领作用。孩子天性、灵性、童真十足,对榜样具有启迪作用。两者互补,可共同进步。
作为先觉、先行者的榜样,首先要欣赏孩子,学习孩子,从而促成双方良好互补。孩子跟榜样之间,主要是“色魄”关系,孩子主要在于行为精进,榜样主要在于精神引领,双方共同走向精神提升。
3、中: 自己、个性“扩缩”进化
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成长的主体。培养孩子自立、自主,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个性发展,个体成长,表现在“扩和缩”两个方面。扩,即扩展、释放,缩,即收缩、内敛。
把握“扩缩”的时机,外在“扩”,则自我“缩”,外在“缩”,则自我“扩”。这样,“扩”与“缩”都会促进自己不断发展、成长、进化。无论扩或缩,进化是目标。
三、教育的“前与后”
生态链的“前”,是指事物的发展走势,比如事件的走势、环境的走势、社会的走势、生态的走势、个人的走势等。顺应走势,方可得到更好发展。
生态链的“后”,是指事物的现象、暂时的幻象,比如物质系统,物质和精神,男人和女人。
前后之“中”,是指孩子的现状,即事物的能量、信息、意识,孩子的肉体、情体、慧体。
1、前: 把握走势(因果)
把握走势,首先是明确因果,找到事物的导源和归宿。此刻的现象是由什么本质所引起,即是导源,此刻的现象将引起本质的什么变化,即是归宿。
对于事物来说,导源和归宿无外乎能量、信息和意识。对于人来说,无外乎肉体、情体和慧体。追求更好的本质,才是更重要的教育目标。所谓把握走势,就是在看穿现象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导源,提升本质,走向更好归宿。
2、后: 看透现象(矛盾)
看待物质世界,看待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看待男女交往,包括钱权色利情名等,都不要纠结或究竟,因为这些都是事物的现象,而不是本质,都是相互矛盾的。我们需要的是,借助外在矛盾的动能,而实现内在发展。
教育亦是如此,不能把物质和精神,男人和女人,当作生活的目标,而只能当作生活的动力和媒介。目标在于能量、信息、意识的更新和提升,即开发脑能,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层次和文明程度。
3、中: 抓住本质(介反)
事物的本质是指能量、信息、意识,人的本质是指肉体、情体、慧体,信息包括基因信息、灵感信息、社会信息等。本质间的介反就是生命成长,也即教育的具体路径和教育之道。
具体方法是,通过修心,调节意识,主动寻求新的信息(学习内容),提升自己的能量,然后进入下一个更高循环。
通过修心,培养情感,主动寻求智慧,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然后进入下一个更高循环。反之,就会出现不良后果。
教育的思考四、教育的“新与旧”
生态链的“新”,是指未来,“旧”,是指过去,新旧之“中”,是指现在。昔、今、未是一体的,是扬弃传关系,扬弃传决定因果,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关键在于,要牢牢把握住究竟该传什么?该弃什么?
1、旧: 穿越过去的矛盾、“我”生
过去的矛盾,一是祖宗的夙愿与延命续永的矛盾,二是父母的夙愿状态、和习惯与孩子成长需求的矛盾,三是孩子的成长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实质,都是人谋与天策的矛盾,即脑能与生态(道)的矛盾,一旦合道了,一切矛盾也就解除了。
我们讲传承祖宗,传承父母,传承社会,先要分清放弃什么,传承什么,传承什么就发扬什么,弘扬什么。如果搞不清这个,孩子的成长就被限制和禁锢,很难走出重复性轮回的命运。
穿越过去的矛盾,就是为了生出新我,超越祖宗、父母和现实状态。作为家长来说,备孕和妊娠阶段,就要通过学习,穿越这些矛盾,走到续永的因果上去。缺乏引导,新我生不出来,又谈何成长、发展和升华呢?
2、新: 实现未来的介反、“我”升
以基础教育阶段为例,孩子的生命成长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成长目标,都是对下一个阶段的预备。实现未来介反,就是基于下一阶段的走势,落实本阶段的核心成长要求。
0-3岁,要建立安全感,完善本能,需要德养,即更多的人,以各种方式,对孩子施爱。
3-6岁,要活物性,心物合一,不要剥夺孩子的物质待遇,开始建立自我,需要乐养,即玩物、用物、跟同伴玩等,只为欢乐,不分是非好坏。
6-12岁,要穿越物性,发展自我,需要作养,即鼓励、激发、支持孩子各种创作,“创”字第一,好坏其次。
12-18岁,要活异性,完善自我,为穿越异性和寻找终身使命作预备,需要托养,即尽量脱离父母和家庭,托付给高境界的人培养。
实现未来的介反,就是通过中介的作用,促进不良现状走到极点,自然醒悟,从而反转,走到极限,自觉回到成长路上,保障未来得到升华和发展。
3、中: 把握现在的因果、“我”成
过去只是条件,未来只是靶标,孩子的成长,只能从“现在”和现实做起。怎么做?先辨明现状(现象)的矛盾所在,然后找出形成矛盾的导源,改善这个导源,改变现有走势,走上所期望的归宿,从而成就新的自我。
孩子成长的最终归宿,是活命性,创命境,活使命,得提升,能量频率和生命维度持续得到升华。人生的价值是创造财富,绝不是占有多少财富、人脉和情缘等,追求生理享受。
总体来看,传统教育习惯外求,常被动发展;生命教育主要内求,求主动成长。其实,两者的培养目标,一样表现在知识、技术、能力、素养、情感、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只是方向、路线和效果不同而已。